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本文已影響2.99W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中都城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今天的安徽省鳳陽縣,城區西北隅有一片龐大的舊宮城遺址——明中都城遺址。“明中都”歷經600多年的戰火與風雨,如今只剩下皇城遺址。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大明統一中國後,明太祖朱元璋因爲鄉情難捨,打算在他的故鄉鳳陽營建皇宮。並未了爲顯示其新王朝的威勢,經過對南京、關中、洛陽、開封、北平,建都利弊分析,認爲南京離中原太遠,難於控制全國,中原又民生凋弊,物力和人力均依靠江南。隨後提出“臨濠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爲中都,何如?”朝臣多是淮西人,都願意衣錦還鄉,“皆稱善。"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2張

洪武二年九月,開始在全國徵集名材和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罪犯等近百萬人,大興土木,在鳳陽營建中都。以《宮室圖》爲模本,設置“行工部”,其“規模之大、規制之盛、工藝水平之高,實冠天下”。

“中都豐鎬遺,宮闕兩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極。”這首詩句描繪了明中都當年的盛況。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3張

明中都的營建可謂興師動衆,消耗巨大,建築所用的木材,不僅“令天下名材至斯”,還遣使到尚未歸入圖籍的附屬國“求大木”。建築牆體先用白玉石須彌座或條石作基礎,上面再壘砌大城磚。而砌築時則以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漿,關鍵部位甚至“用生鐵溶灌”。所有的木構建築“窮極侈麗”,畫繡的彩繪鮮豔奪目,所有的石構建築“華麗奇巧”,雕鐫的圖案精美絕倫。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4張

明中都城復原模型

洪武二年,朱元璋又詔以臨濠爲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後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意,改臨濠府爲中立府。鳳陽地處安徽北部 , 城西北稍高的山峯是馬鞍山 。 東邊的山峯叫盛家山 , 中間的山峯叫萬歲山 , 雨峯之簡那段矮平的山脈叫鳳凰山 , 皇城築在萬歲 、鳳凰兩山的南坡 。因此中都宮闕建在鳳凰山之陽,故改作鳳陽。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5張

中都城共有內、二、外三道城牆:“外城”周長30.36公里;二道城稱“禁垣”,周長7.67公里,高2丈;內城稱“紫禁城”,周長3.68公里,近似方形,高15.15米,牆底寬6.9米、頂寬6.4米。中都皇城是最裏面的一道城,周長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規模較北京故宮大一萬平方米。城牆“高三丈九尺五寸,女牆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邊城牆開一門,南日午門、北日玄武、東日東華、西日西華。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長7.85公里,平面呈長方形,“磚石修壘,高二丈”。每邊城牆亦開一門,南日承天、北日北安、東日東安、西日西安。兩城的東、西華門和東、西安門,位置皆設在東西兩牆的南部,使得宮闕在守衛上更加嚴密。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6張

明中都的佈局,嚴格遵循傳統的對稱原則,着重突出的是中軸線上宮闕的建築佈局。縱貫全城的中軸線,南起鳳陽橋,跨澗水進中都城的洪武門,踏上洪武街,橫穿雲霽街,經大明門,穿過寬闊的凸字形廣場,入禁垣的承天門,再經端門,過外金水橋,進皇城的午門,過內金水橋,入奉天門,穿過三殿,進後宮,出皇城的玄武門,經苑囿,越鳳凰山巔,出禁垣的北安門,下鳳凰山,上玄武街,直至中都城正北門(未建)。這條全長近7公里的軸線兩側,規整對稱地排列着許多建築。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7張

皇城內正殿左右爲東西二宮,兩翼爲文、武二樓和文華、武英二殿;後宮兩側序列六宮。皇城午門南面,左爲中書省、太廟,右爲大都督府、御史臺、社稷壇。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8張

明中都午門

這種佈局體現了幾千年來封建社會中皇權至上的傳統,故比以前王朝宮殿安排的更爲森嚴。不僅如此,大明門廣場東西兩側,左爲城隍廟、中都國子學,右爲功臣廟、歷代帝王廟。廣場前垂直於大明門的洪武街兩旁,爲左右千步廊。平行於大明門的雲霽街東西兩端,遙相對稱的是鼓樓和鐘樓。這不僅進一步加強了從外城到禁垣之間在建築上的層次和深度,而且把宮闕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9張

明中都鼓樓

史料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此興建明中都皇城,只是開工6年後,不知何故被神祕叫停。

但在安徽鳳陽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 : 明初朱元璋想在鳳陽建都 , 遭到大臣劉伯溫的反對。 劉伯溫說 “ 遠方有 邱湖 , 近有馬鞍山 , 方邱湖藏雄兵 , 馬鞍山上支大炮 , 一炮轟倒紫禁城 , 要建都得向南移一箭之地 ” 。 由這支枝箭被老鷹銜到南京 , 朱元璋便打消了在鳳陽建都的念頭 , 而把首都建到他當吳王時的南京 。 這只是民間的一個傳說不足爲信,因爲它接近於神話了。但據 《國榷》 裏記載 , 劉伯溫確實是反對在鳳陽建都 , 說 “ 中都曼衍 , 非天子居 ” 也就是說中都容易發水,不是天子居住的好地方, 看來地勢差是一條重要原因 。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10張

明中都罷建後的600年間,經歷了鉅變。到清代,康熙六年(1667),移鳳陽縣治於舊皇城內。乾隆二十五年(1775),撤禁垣、鐘樓等取磚建鳳陽府城。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焚燒龍興寺、鼓樓等。明中都堪稱我國曆史上最爲豪華的都城,大部分宮闕殿宇現已盡毀,僅存午門、西華門和長約1100米的城牆。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11張

明中都城牆

“明中都”於洪武二年(1369年)開始營建,停建於明洪武八年,經過6年的施工,已完工的項目有禁垣、皇城和宮殿等。由於興建和使用時間短暫,“明中都”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規劃的某些佈局上,特別是在宮殿佈局上,則爲後來改建南京都城宮殿和營建北京都城宮殿繪製了藍圖,製作了樣板模式

明朝時期安徽鳳陽在修建中都城 最後爲什麼突然間就爛尾 第12張

明代北京城

後來朱棣修築北京城時參考明中都城,爲了不違祖制,明北京城與明中都城的規劃佈局圖相對照,從形制上看初北京城與明中都城相同之處較多。其外城周長,明中都爲30.365公里,而永樂年間建的北京城,周長僅21.555公里。北京城的尺度沒有超過祖制。明中都原設計12門,罷建中都後,撤3門,只築9門。明北京城亦築9門,說明其城門的佈局亦沒有超越祖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