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作爲自古以來的傳統 古人相親到底是什麼樣的

本文已影響2.76W人 

對古代相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相親到底是什麼樣的?古人相親又會發生什麼趣事?

相親是我們國家自古以來的傳統。古代人相親相對沒有現在相親那麼難堪,我們今天不妨學習一下古人相親的智慧。

相親作爲自古以來的傳統 古人相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代人是怎麼相親的?

很多人在古裝電視劇裏面看到,古代人的婚姻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是歸根結底,古代人也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獲得幸福,如果兩家門當戶對,有時候也會給子女“開開後門”。 在先秦的時候,爲了促進生產力發展,解決國家人口的問題,國家都會在每一年的二月舉辦相親大會。

30歲左右未娶的男子和20歲左右未嫁的女子,都可以參加,如果在相親過程中,遇到對眼的,就互送芍藥花來表達情意。

古人結婚的年齡都比較早,這個年齡已經屬於大齡青年了,所以家裏的父母也着急。

在相親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花的人,也沒有什麼尷尬的,繼續尋找下一位有緣人便可,含蓄的表達的確是一種智慧。

唐代和宋代時期比較流行民間相親。每一年有三個固定節日專門用來相親。除了大家熟悉的元宵節、還有“三月三”上巳節、以及“同年大會”。

每一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傳說是王母娘娘召開蟠桃大會的日子。這一天,年輕的帥小夥和不輕易出門的女子紛紛外出踏青。

他們常常在河畔畔嬉戲、插柳賞花,杜甫曾經寫詩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就是描述這種場景,男的也可以坐在河渠兩旁,在河水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以曲水流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互相看對眼了,可以一起漫步在路上,折柳枝相贈。 這是西周仲春相親習俗的隔代延續,只不過從原來的送芍藥,改成了折柳枝。

相親作爲自古以來的傳統 古人相親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同年大會”指的是每年的新科進士發榜的日子,到了這一天,京城裏貴族小姐們,紛紛出來,到曲江邊上偷看進士們飲酒聚會,瞅到順眼的,就回家向家裏的父母彙報,再由家裏的父母安排提親。由於結婚在任何朝代都是大事,唐宋之際又把“三媒六聘”寫進了法律,從事職業媒人的人也越來越多。

宋代的時候即使兩個人的婚事不成,男女雙方也不會相互挖苦吐槽,還要贈送禮物表示尊重和感謝。

哪像現在,婚事不成,鬧的兩家不得安寧,更是老死不相往來。

相親作爲自古以來的傳統 古人相親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明代清代的時候。還出現了一種“相親的習俗”,職業媒人帶男方去女方家裏,女方不出面,而是在閨房裏觀察男方的一舉一動。如果看上了男方,也覺得合適,就會出來給男方倒茶,感覺不合適,便不出閨房,男方也會了解這門婚事是不成了。

相親成功其實也是概率事件,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有着被拒絕的機會

歷朝歷代的古人,秉着真誠認真的態度,用含蓄又巧妙的理解,既表達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尷尬和傷害。

即使這段感情不成,也會爲對方保住了體面和自尊,不至於太尷尬,有時能否爲別人多考慮一點,恰恰能看出這個人的修養與爲人處世的智慧。

雖然現代人相親已經不需要沿用各種繁瑣的禮儀,但能汲取到古人在相親過程中的內涵與智慧,也可以幫你在相親過程中化解尷尬,成爲一個高情商、有智慧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