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相親?揭祕古人是怎麼相親的

本文已影響6.95K人 

古代也相親嗎?來看看古人是如何相親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古人怎麼相親

很多人印象中,古人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啞嫁的情況不要太多。 可歸根到底,古人也希望兒女能夠獲得幸福,在門當戶對的基礎上,有時也給子女“開開後門”。 先秦時期,爲了促進生產力發展,解決人口問題,國家在每年的仲春二月舉辦相親大會。 30歲未娶的男子和20歲未嫁的女子,都可以來參加。遇到有緣人就互送芍藥花,既風雅又能表達情意。

沒得到花的人,也沒有被拒絕的尷尬,接着尋下一個有緣人便是,含蓄的確是一種智慧。 唐宋時流行民間相親,每年有三個固定節日專門相親。除了大家熟悉的元宵節、還有“三月三”上巳節、以及“同年大會”。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 這一天,年輕的小夥子和不輕易出門的貴族女子紛紛外出踏青。他們常在河畔嬉戲、插柳賞花,大詩人杜甫寫詩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而男子也分坐河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以曲水流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雙方對上眼了則一起漫步灞上,折柳相贈。 這是西周仲春相親習俗的隔代延續,只不過由送芍藥,改成了折柳。

古代如何相親?揭祕古人是怎麼相親的

“同年大會”就是新科進士發榜日,每到這一天,京城裏權貴家的小姐們,紛紛低調出行,到曲江邊偷看新科進士們飲酒聚會,遇到閤眼緣的,就向家裏父母彙報,再由父母安排提親。 由於婚娶是大事,唐宋之際又把“三媒六聘”寫入了法律,從事職業媒人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宋代,職業媒人演變成了男女相親、求娶的重要組成部分。 凡事有弊就有利。職業媒人作爲第三方,雖然存在多收某方的錢,對某方的實際情況進行美化的行爲,但也確實給男女雙方的婚姻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宋代婚姻的納采階段, 一切男女兩家的交往都是由媒人來從中周旋通報的,避免一方拒絕,給另一方帶來的尷尬。

TVB《金牌冰人》電視劇劇照 在納采階段, 男家通過媒人口頭或書面向女家求婚。如蘇軾爲孫符所撰求婚啓: “結縭早歲, 已聯昆弟之姻親; 垂白南荒, 尚念子孫之嫁娶。敢憑良妁, 往欸高閎”。 女家如有意, 便會“婚娶之禮,先憑媒氏, 以草帖子通於男家”, 男女兩家會以草帖問卜或禱懺後互回草帖。 納幣階段,在宋代又俗稱定婚或定帖。 “其伐柯人兩家通報, 擇日過帖, 各以色彩襯盤、安定帖送過, 方爲定論”。 互換定帖之後,並不意味着這樁婚事可以板上釘釘。 男方還會藉由媒人牽線,相看女方, 中意則送綵緞二匹, 稱“壓驚”; 如中意就用一根金釵插於女發中, 曰“插釵”, 這門婚事纔算確定下來了。

劃重點,宋代的時候即使婚事不成,男女雙方也不會相互挖苦吐槽,還要贈送禮物表示尊重和感謝。

《事林廣記》卷十、《翰墨全書》記載的宋代婚書格式 按照習俗,女家在接受定禮後, 要回送定禮。南宋景定年間鄭氏的一封回定禮物狀, 提到了給媒人的酬謝金, “媒氏生金條紗四匹, 官楮二百千省”。還要擇日則送聘時, 準備鵝酒,、羊酒請媒人喝,講究的人家還要準備 “媒箱、段匹、盤盞、官楮、花紅禮合惠之”。 在宋代,嫁女兒要比娶媳婦花錢,這就導致一些家庭在拮据的情況下,耽誤女兒出嫁的年齡,導致“大齡剩女”出現。 爲了緩解社會問題,有些士大夫會出錢資助嫁女, 還有些官吏鑑於轄區內貧女婢女婚嫁困難, 便助其代爲臨時媒人擇配。 《宋史》記載竇禹鈞曾經對“親戚故舊孤貴有女未能嫁者, 出金嫁之, 凡二十八人”。

古代如何相親?揭祕古人是怎麼相親的 第2張

明清還有一種“相親”習俗,媒人帶男方去女方家,女方不出面,在閨房裏觀察男方的行爲舉止。如果感覺合適,就會出來給男方倒茶;感覺不合適,便不出閨房,人們已經心照不宣知道這門婚事不成了。 男方雖然遺憾,但也能進退有據,不失尊嚴。 會化解尷尬是智慧 相親成功其實是概率事件,人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有着被拒絕的機會。 歷朝歷代的古人,秉着真誠認真的態度,用含蓄又巧妙的理解,既表達了自己的心意,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尷尬和傷害。即使是在感情不成的時候,也爲對方保有了體面和自尊,有時能否爲別人多別人考慮一點,恰恰能看出這個人的修養與爲人處世的智慧。 雖然我們現代人相親已經不需要沿用各種繁瑣的禮儀,但能汲取古人在相親禮儀中的內涵與智慧,將會幫你在相親中化解尷尬,幫你成爲一個高情商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