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發現世界最早古稻田 出土“中華第一竈”

本文已影響2.62W人 

宿遷發現世界最早古稻田 出土“中華第一竈”

韓井遺址發現的古稻田。

宿遷發現世界最早古稻田 出土“中華第一竈” 第2張

釜竈組合,江蘇省考古研究所供圖。

前不久,順山集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宿遷泗洪召開。專家們感興趣的是,在距離順山集遺址4公里的韓井遺址,發現了8000多年前的古稻田。這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早的古稻田。

位於泗洪縣順山集遺址附近;順山集文化將江蘇文明史提前1500年。

出土“中華第一竈”

8000多年前就生火做飯

順山集遺址位於泗洪縣梅花鎮大新莊西南約500米處。1962年首次發現。2010年開始,江蘇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一處距今8000年的大型環壕聚落,環壕跨度東西約230米,南北約350米。這一考古發現曾獲得“201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宿遷發現世界最早古稻田 出土“中華第一竈” 第3張

在這次研討會上,專家介紹,2013年考古界就提出將這一發現命名爲順山集文化,這次經過討論,順山集文化被確定下來。順山集文化分佈範圍位於蘇北、魯南、豫東南和皖北的交界地帶。

專家介紹,順山集遺址是淮河流域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環壕遺址,填補了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的空白,將江蘇文明史向前推進1500年。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說,8000多年前,江蘇先民們依水而居,人們住的是地面式或者淺地穴式的圓形房子,他們生火做飯,已用上竈臺。在順山集遺址,考古學家發現迄今爲止最早的陶竈,這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竈”。

遺址上發現

全世界已知的最早古稻田

在順山集遺址和韓井遺址中,都發現了碳化稻顆粒,這些碳化稻顆粒,經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系統測年認爲,距今8000多年。

在韓井遺址,考古學家們找到一處8000年前的水稻田遺蹟。面積不足100平方米,被分割成不同形狀的塊塊,每塊面積不足10平方米。考古學家發現了人工開挖的水坑、水溝和水口,這些是特意挖出來的,先民們用來引水灌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古稻田。對水稻田的土壤進行分析表明,這裏曾經反覆生長過水稻。

在實驗室裏,考古學家對碳化稻顆粒進行研究,當時的水稻有明顯人工馴化跡象,但依然有明顯的野生性狀。研討會公佈的一份檢測報告表明,馴化稻所佔比例在20%左右。

8000多年前,江蘇先民們種的水稻是什麼品種?據瞭解,是處於三非狀態:非秈非粳非野。口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江蘇先民種水稻

從獵人變成亦漁亦農

由於靠水稻無法解決口糧問題,8000多年前的江蘇先民還處於轉型期,他們從漁獵生活,漸漸變成亦漁亦農的生活,漸漸變成農民。

當時的食譜比較複雜。除水稻外,薏仁是普遍的食物,其次是一種類似吊瓜的植物栝樓,因爲在土層中發現了它們的許多標本。而在動物飼養上,已經學會了養狗,並開始養豬。

遺址中出土了鱉、狗、貓、豬、麋鹿、梅花鹿、麂獐類和水牛等動物的骨骼。其中,豬的骨骼最多,考古學家們研究發現,近40%的豬在1.5歲至2歲間死亡,這時候它們的體形和肉量已經達到最大,應該是經過人工飼養,然後宰殺。“這說明,先民們在種水稻的同時,已經懂得養豬了,不過,當時還處於家豬馴養的早期階段。”而狗當時和人類已經成了朋友,在房屋周邊,發現了狗的遺骸。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