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我曾在盧溝橋拼過刺刀,希望死後能葬在那裏

本文已影響5.8K人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首《過零丁洋》,以捨生取義的慷慨愛國,激勵着民族情愫的吶喊。時至今日,日軍所帶來的痛苦還記憶猶新,而那些抗戰老兵卻逐漸離世。

抗日老兵:我曾在盧溝橋拼過刺刀,希望死後能葬在那裏

有位近百歲的抗戰老兵,他叫王德修,出生於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王德修自幼家境比較殷實,但不幸的是,12歲時父親便去世,生活苦不堪言。後來,王德修經人舉薦,到了鄉間私塾教學。然而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眼看山河破碎,風雨飄絮,王德修決定棄筆從戎。1937年,新婚不久的王德修辭別老母和身懷六甲的妻子,毅然踏上了從軍路。當時,王德修入伍還沒多久,就趕上了“盧溝橋事變”,所在的部隊就被派往前線。

抗日老兵:我曾在盧溝橋拼過刺刀,希望死後能葬在那裏 第2張

戰前,王德修所在的加強營,被集中起來聽營長金振中訓話:“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戰士們抱着這種信念奔赴戰場,當時盧溝橋已經打得昏天黑地,遍地都是屍體,血流成河。他們加入戰鬥後,先是與日軍對抗射擊,後來展開了肉搏戰。王德修在戰鬥中,左手無名指被刺斷一截,右肋下還被捅了一刀,等他醒來時已經身處醫院。後來,王德修所在的29軍,爲紀念“盧溝橋事變”更名爲77軍。隨後,在八年時間段裏,王德修奔赴於各地戰場。

抗日老兵:我曾在盧溝橋拼過刺刀,希望死後能葬在那裏 第3張

1945年,日寇投降後,八年的離別王德修終和家人取得聯繫。家人得知他消息後,欣喜若狂。當時,王德修的妻子立馬帶上8歲的女兒推着小土車,經長途跋涉,終於在安徽省潞安州與王德修團聚。淮海戰役後,王德修在睢縣中學燒過開水,趕過馬車,餵過牲口等活。後來,在搬運公司一直工作幾十年,直到退休。高齡的王德修老人喜歡哼唱京劇,也總會流着眼淚看着抗日電視劇,還會一個勁兒的說“比這還慘”。2014年,王德修老人臨死前,提出一個感人的小要求:“能不能把我埋到盧溝橋?我要去找我的老營長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