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宋宣祖的第三個兒子,趙光義到底有沒有必要殺兄奪位?

本文已影響7.89K人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趙光義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燭影斧聲”,指的是發生於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壬午夜,趙匡胤離奇去世的事件。作爲一件千古疑案,此案源於李壽將“燭影斧聲”引入《續資治通鑑長篇》引起,而作爲趙匡胤去世前後的直接參與者和最大“受益人”,趙光義自然毫無疑問的成爲了最大嫌疑人,那麼真的是趙光義殺死了兄長嗎?

趙光義作爲國之儲君,根本沒有作案動機

此案還要從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開始講起,彼時杜太后病重,於是與宋太祖趙匡胤、宰相趙普定下“金匱之盟”,即宋太祖百年之後由其弟趙光義繼位,再由趙光義傳給四弟趙光美,最後由趙光美傳給趙匡胤長子趙德昭(另說趙匡胤傳趙光義,再由趙光義傳趙德昭)。

作爲宋宣祖的第三個兒子,趙光義到底有沒有必要殺兄奪位?

雖然至今沒有找到該“金匱之盟”的原文,但從宋朝至今卻很少有人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主要源於訂立“金匱之盟”時北宋建立剛剛一年,統治其實並不穩固,而當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太過年幼,趙德昭年僅10歲,趙德芳更是隻有2歲,因此後世普遍判斷,“金匱之盟”存在的可能性極高,唯一的正義點在於到底是三傳還是兩傳。

而趙光義被作爲儲君還有一個旁證,那便是一直主張“父死子繼”而反對“兄終弟及”的宰相趙普,於開寶六年(973年)8月被罷相,而僅僅一個月之後,趙光義便被封爲了“晉王”。要知道,趙光義自北宋建立後不久,即建隆元年(960年)便開始擔任“開封府尹”,而“京尹+親王”則是五代以來的皇儲標配,擔任開封府尹的趙光義被加封晉王,便等於是確立了儲君身份。

趙光義“京尹+親王”的身份是皇儲標配

此外,從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一直到開寶九年(976年)去世,趙光義長期直接參與朝政,而且大權在握,而在這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裏,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不過是掛名的節度使和防禦使,不僅從未參與朝政,而且沒有任何實權。

要知道到開寶九年(976年)時,趙德昭已經25歲了,而趙德芳也已經17歲了,如果趙匡胤真的想要父死子繼,那麼完全有時間對兒子進行培養,可他不僅沒有對兒子進行培養,而且沒有留下任何託孤大臣,這豈不是極爲奇怪?

作爲宋宣祖的第三個兒子,趙光義到底有沒有必要殺兄奪位? 第2張

趙匡胤從未對兒子進行培養

如上所述,趙光義顯然就是趙匡胤欽定的皇位繼承人,而作爲國之儲君的趙光義,顯然是沒有作案動機的。要知道,趙匡胤去世之時,趙光義不過才37歲,而趙德昭和趙德芳也完全威脅不到他,趙光義根本用不着着急。

史料記載極爲蹊蹺,趙光義難有作案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史》、《續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四庫全書》等史料,包括文人筆記《宋論》,都從來沒有懷疑過宋太宗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且均不認爲是趙光義殺兄奪位。

雖然李壽將“燭影斧聲”納入了《續資治通鑑長編》,但更多源於他所處的年代距離趙匡胤去世已經過去了200多年,對於此事的真實性已經無法考證,因而將其列入留給後人研究,但他卻並未認定是宋太宗殺了趙匡胤。真正將“燭影斧聲”作爲趙光義謀殺證據的,最早出自於明朝末年,而那時距離趙匡胤去世已經過去了600多年。

關於“燭影斧聲”更爲詳細的記載,多出自於僧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司馬光的《涑水記聞》等私人記載,以及《宋史通俗演義》和《宋宮十八朝演義》等野史演義小說,而這些記載不僅相互衝突,而且極爲蹊蹺。

例如北宋仁宗時期僧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雖然未明確指出謀殺之事,但顯然更傾向於趙光義謀殺之說,而根據該書的記載,趙匡胤兄弟二人飲酒完畢時是“三鼓”時分,之後趙匡胤便就此睡去,且“鼻息如雷”,到將近“五鼓”時分,這才發現趙匡胤去世。這裏的記載便極爲奇怪,兄弟二人飲酒議事沒有宮人服侍便也罷了,明知皇帝睡着竟然還沒人入內服侍?

此外,《續湘山野錄》中明確記載“是夕,太宗留宿禁內”,而且蔡東藩的《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的《宋宮十八朝演義》兩部野史小說也都沿用了這種說法,但根據司馬光和李壽等史學家的考證,宋朝的宮廷制度規定,除了皇帝和尚未出閣的皇子之外,嚴禁其他男子夜宿皇宮,也就是說趙光義當夜根本不可能留宿在皇宮之中。

如此一來,趙匡胤睡去之後,趙光義自然就要離開皇宮,而此時的趙匡胤還是“鼻息如雷”,趙光義便等於沒有了作案時間,又怎麼會是他所殺呢?

司馬光爲趙光義極力辯解,宋皇后動作反而更爲反常

如果說文瑩的《續湘山野錄》暗指趙光義殺兄奪位,那麼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便堪稱爲趙光義辯解的典範了。在《涑水記聞》的記載中,不僅大幅度降低了趙光義的嫌疑,反而是宋皇后在趙匡胤死後的動作更爲反常。

作爲宋宣祖的第三個兒子,趙光義到底有沒有必要殺兄奪位? 第3張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不僅表明當夜趙光義沒有留宿宮中,而且根本不知道趙匡胤去世的消息,直到宋皇后得知趙匡胤去世之後,要太監王繼恩將趙德芳召入宮中,王繼恩出宮之後卻直接到了晉王府,這才告知了皇帝去世的消息,並要求趙光義儘快入宮,而趙光義則是“王大驚,猶豫不敢行”。

那麼,宋皇后爲何要將趙德芳招入宮中呢?原因很可能是她想扶立趙德芳繼承皇位。宋皇后雖然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名義上的母親,但宋皇后入宮之時趙德昭已經出閣離宮,這就使得兩人之間的關係較爲淡薄。而趙德芳當時年紀尚幼,還生活在宮中,因此兩人之間的關係反而更爲親近。

然而,就在宋皇后等待趙德芳入宮的時候,在王繼恩等人的催促下,趙光義最終來到了宮中。宋皇后得知來人不是趙德芳,頓時大驚失色,但事已至此已經沒有了迴旋餘地,這才無奈說出了“我母子性命,全託付給官家了”這樣的話。需要注意的是,“官家”是宋朝皇帝特有稱呼,只有皇帝正式舉辦登基大典之後纔可以使用,如今宋皇后當着趙匡胤的屍首便稱呼趙光義爲“官家”,豈不是典型的心虛表現?

趙光義即位之後,想必也是明白了宋皇后的心思,宋皇后這種不顧大宋江山,爲了一己私利就想將皇位傳給一個從來沒有參與政事的18歲少年,這令其極爲不滿,甚至充滿了防備。因此,纔有了趙光義日後對對宋皇后的各種薄涼。

不過,雖說司馬光作爲一個史學家,他的記載相對要靠譜一些,但由於其北宋官員的身份,而皇帝又是趙光義一脈,他是否有可能故意討好皇帝而爲趙光義辯解呢?這種可能性同樣存在。

綜上所述,此案作爲千古疑案,目前仍然沒有定論。不過,若是趙光義真的殺了兄長,那麼無疑是趙匡胤自己犯下了致命錯誤,不僅沒有提前培養兒子,而且沒有爲其留下足以保證順利繼位的勢力,更沒有對趙光義的勢力進行提前剪出,但趙匡胤是這麼笨的人嗎?顯然不是,因此我更傾向於趙光義沒有殺兄奪位,他的繼位時合理合法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