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鼓動朱棣起兵,爲何被世人稱爲妖僧?

本文已影響1.35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姚廣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姚廣孝離成爲“瘋子”只有一步,但是這個分寸他卻把握得恰到好處,所以他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天才。

他一直是一個思想複雜的人,這或許是因爲他兼通儒、釋、道的緣故,讓他成了一個懂得把握分寸“精分”,從而驅使着他做下了那些事。

一個他充滿了野心和抱負,所以不斷慫恿朱棣起兵。

一個他則雲淡風輕,不貪權,也不好利。

姚廣孝鼓動朱棣起兵,爲何被世人稱爲妖僧?

姚廣孝當雲遊僧游到嵩山寺的時候,袁珙見了他之後說:“這是個怎樣的怪和尚!生了雙三角眼,看着像頭病虎,生性絕對嗜殺,是個劉秉忠那樣的人!”

劉秉忠是誰呢?劉秉忠是忽必烈的謀士、智囊,爲忽必烈獻言獻策,輔佐忽必烈開創了元朝,是元朝的開國功臣。

袁珙這麼說並非是在誇他,之所以會將他比作劉秉忠,也是因爲劉秉忠輔佐忽必烈開創元朝、入主中原,這纔有了中原百姓近百年的苦難。

所以,袁珙是在罵他,罵他將來會作妖,導致生靈塗炭!

可是姚廣孝聽了之後卻很高興,喜形於色。

他覺得袁珙說得很對,他確實不甘於只當一個每天知道敲木魚唸佛經的和尚,他也有自己的抱負,誰說和尚就不能有抱負?朱元璋當年落魄之時不也寄身於皇覺寺之中,當着一個沒有理想、混吃等死的小和尚?

也許會有人說,出了家就應當拋掉七情六慾,實則不然,和尚們一心想要發揚佛教,這本身便已經是一種慾望,是一種野心了。

更何況,拋掉了七情六慾的話,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姚廣孝可不願意那麼活着,那樣活着太沒勁!

所以當袁珙看完了他的面相並說他是劉秉忠那樣的人的時候,他心裏異常的興奮,這意味着他將來也能像劉秉忠那樣輔佐一代帝王。

姚廣孝爲什麼會想像劉秉忠那樣輔佐一代帝王,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政治野心和抱負呢?

六個字:不負平生所學。

他兼通儒、釋、道,所以他不僅有釋、道兩家的淡泊,也有儒家讀書人的思想和野心——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不將自己平生所學賣給帝王家,自己辛辛苦苦學來幹嘛?做學問?只做學問,不做官的話?誰知道你的學問?

哪怕真想一心做學問,也得做官,借做官的勢,來造做學問的事,所以做學問和做官也不可分離。

姚廣孝的心裏一直住着兩個“他”,一個安分的他和一個不安分的他,安分的他想繼續當和尚,不安分的他則想當個“劉秉忠”,所以他纔會當和尚當得好好的,卻偏偏要跑去學習儒家經典。

姚廣孝想要當個“劉秉忠”,可卻少了個“忽必烈”,因爲他入朝爲官之後被安排到了燕王朱棣的身邊,可燕王只是藩王,不是皇帝繼承人呀!

那怎麼辦呢?只能創造一個“劉秉忠”。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姚廣孝也發現朱棣不是一個甘於平庸並且極有野心的人,有野心那就好辦了。

只要在平常的接觸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用語言撩動朱棣隱藏在心中的野心就可以了,朱棣也發現姚廣孝這個和尚很有才華,所以兩人便越走越近,朱棣也越來越信任姚廣孝,“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姚廣孝就這樣成了朱棣的心腹。

雖然成了朱棣的心腹,也撩動了朱棣的野心,但是想讓朱棣成爲“忽必烈”卻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也得等朱元璋駕崩。

朱元璋活着,沒人敢動。

等到朱元璋駕崩了之後,朱允炆即位當了皇帝,可是小朱太傻太天真,竟然在黃湜和齊泰的忽悠之下匆匆忙忙地削藩,從而引發了衆怒。

姚廣孝一看,嘿,機會來了!

於是,他跑去找朱棣,是時候起兵了。

朱棣本來便有野心,此時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纔剛即位,皇位還沒坐穩,又急着削藩,朱棣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所以,朱棣和姚廣孝,兩個有野心的人也就一拍即合,決定起兵“靖難”,搶走朱允炆的皇位。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殺了很多人,說是血流成河確實不爲過,作爲慫恿朱棣起兵的謀臣,姚廣孝也算是這場災難的禍首之一,所以說他是“妖僧”也不爲過.

姚廣孝輔佐朱棣成功地搶到了江山之後,他心裏的那個“安分的他”又開始佔據了主導地位,所以變得淡泊了起來。

或許也正是因爲這樣,纔會有人說姚廣孝之所以會慫恿朱棣起兵,只是單純地爲了造反而造反。

這麼說可能也沒錯,他確實也只是爲了不辜負自己的平生所學,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才鼓動並親自輔佐朱棣靖難。

可是一旦朱棣成功了之後,他的平生所學得到了運用,能力也得到了證明,他的野心也就澆滅了,所以朱棣讓他蓄髮出來當官,他不願意,送他豪宅和美人,他也不要。

不貪權,不圖利,也不好色,那姚廣孝究竟圖什麼?

一個字:名!

所以,當朱棣讓他去主持編撰《太祖實錄》和《永樂大典》的時候,他沒有拒絕,這時候的他可以靜下心來用自己平生所學來做學問了。

姚廣孝就是這樣一個“精分”,當所有人以爲他野心勃勃的時候,他反而云淡風輕地離開了權位。

這也正是他的聰明之處,因爲這樣,朱棣會覺得他更可靠,也更信任他,從而讓他得以不在權位,卻仍身處權力中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