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對曹操而言有多重要?歷史上的文人雅士是如何評價他的?

本文已影響1.48W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荀彧的故事。

前幾年,網上曾有這樣一個段子——“檢驗一個人到底有沒有文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看他認不認識‘荀彧’二字”。

荀彧,筆者剛剛接觸三國的時候,也曾誤讀成了gou huo,現在想想真的是無地自容。

荀彧荀令君,這是那個時代絕無僅有的完美君子,年少就曾被名士何顒譽爲“王佐之才”,而後“荀彧”二字,名滿天下。

我們都知道,令君與曹操曾是那個時代的模範君臣,君臣二人在亂世中攜手,共同締造了曹魏集團的霸業,更是因此結爲了兒女親家。而後,在曹操意欲晉爵魏公之時,令君旗幟鮮明地站了出來,反對曹操晉爵,使得君臣二人的關係徹底破裂——曹操因此被迫推遲了晉爵魏公的計劃,荀彧更是死得不明不白。

於是乎,對令君的評價分爲了如下幾種:

一種是認爲,令君是在沽名釣譽,明知曹操有着不臣之心,卻還要追隨於曹操左右,不過是貪戀權勢之徒,自詡爲“漢之純臣”,是在爲自己輔佐曹操“洗白”、“立牌坊”,是爲了讓自己在史書典籍上更“好看”一些。

一種是認爲,令君在漢室即將壽終正寢之時,拒絕了曹操拋出的橄欖枝,公然站出來反對曹操,這是不識時務,是何等的迂腐!

還有一種觀點認爲,令君是古代歷史上純粹的文人,他選擇輔佐曹操,不過是看到了曹操年輕之時的赤誠之心,以及曹操有着匡扶漢室的能力,奈何後來局勢失控,漢室江山傾覆在即,使得荀彧理想破滅,最終因反對曹操而死,也算是爲漢室盡了最後一份力。

從筆者對於令君的生平了解來說,筆者是站第三種觀點的,爲什麼呢?

荀彧對曹操而言有多重要?歷史上的文人雅士是如何評價他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無數文人雅士是如何稱讚令君的呢:

鍾繇:“顏既沒,能備九德,不貳其過,惟荀彧爲然。”

司馬懿:“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王導:“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蘇轍:“荀文若之於曹公,則高帝之子房也。”

荀彧是否當得起如此高的評價呢?答案是肯定的。

荀彧,出身於漢末世家大族中的潁川荀氏,潁川荀氏在政壇上的表現或許不如都曾出現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那般耀眼,但是從思想文化層面的地位來說,荀氏絕對是當時執牛耳的存在。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荀彧,他的才華可想而知。

公元189年,荀彧因被舉孝廉而出仕,同年九月,董卓廢少帝,改立獻帝,荀彧認爲亂世即將到來,便舉族北上翼州,受到了掌控翼州的袁紹厚待,但是荀彧從袁紹的言行中看不到任何匡扶漢室的希望。

次年正月,十八路諸侯組成聯軍討伐把持朝政的董卓,卻因各自心懷鬼胎,最終並未達到預定目標,一舉剷除董卓。可是,荀彧卻在此時找到了他的“真命天子”——曹操。

在“十八路諸侯”之中,各路諸侯皆心懷鬼胎,不願主動出擊,而只有曾任“西園八校尉”的曹操率軍進攻董卓所部,雖招致大敗,卻也因此讓荀彧在曹操的身上看到了“匡扶漢室”的希望。

公元191年,荀彧棄袁紹而投奔曹操,彼時的荀彧早已名滿天下,而曹操呢,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東郡太守,在時人的眼中,無疑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可是,正是這對君臣的勠力同心,這纔有了後來統一北方的那個曹魏集團的出現。

荀彧對曹操而言有多重要?歷史上的文人雅士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2張

荀彧對於曹操到底有多重要呢?

用一句話來形容,絕不誇張:沒有荀彧,便沒有後來的曹丞相,更不會有後來的曹魏。

放眼整個三國,他對曹操的重要性,或許也只有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可以做對比了吧,沒有諸葛亮,劉備就不可能白手起家,建立起蜀漢集團,荀彧與曹操的關係也是如此。

在曹操東征徐州,兗州老家都快被老兄弟張邈以及陳宮、呂布等人一鍋端的時候,是荀彧居中持重,左右支絀,這才保住了兗州根據地,給曹操回師兗州從容擊潰叛軍贏得了時間。

在曹操麾下文臣武將大多反對迎接漢獻帝之時,荀彧力排衆議,促使曹操“奉迎天子”,而後佔據了天下大義,南征北戰無往不利。

在官渡之戰兩軍相持不下之時,是荀彧居中持重,源源不斷的給曹操提供兵員、糧草的補給,又給了曹操繼續抵禦袁軍的信心,這纔有了後來一統天下的曹魏集團。

曹操深知荀彧對於自己的重要性,但是也知道荀彧心向的是漢室,而非自己。爲了將荀彧徹底地綁上曹魏的戰車,他先是將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與荀彧結成了兒女親家,而後又將荀彧封爲了萬歲亭侯,不久又準備將荀彧擢升爲三公之職,因荀彧前後十次上書拒絕才作罷。

隨着曹魏集團的不斷壯大,荀彧猛然間發現,自己心目中那個匡扶漢室的英雄成爲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奸雄,竊國也不過只有一步之遙,可是此時的荀彧與千年後的某黨首席幕僚陳布雷一般,如“嫁人的女子,難違夫子”,所作所爲,終身不由己。

荀彧對曹操而言有多重要?歷史上的文人雅士是如何評價他的? 第3張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荀彧初見曹操的時候,荀彧二十九歲,曹操三十七歲。那一年,曹操心中仍舊有着“以義滅身,投死爲國”的理想抱負,荀彧在他身上看到了“匡扶漢室”的希望。

荀彧與曹操決裂的時候,荀彧五十歲,曹操五十八歲,那一年,曹操平定關中,又攻佔了河西、隴右等地,攜不世之功,脅迫漢獻帝將自己封爲魏公,荀彧在他身上看到了“竊國之賊”的影子。

於是乎,荀彧選擇了站在曹操的對立面,依靠着自己在曹魏集團中僅次於曹操的地位,依靠着自己居中持重數十年的威望,用一句“本興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逼迫曹操推遲了晉爵魏公的計劃。

而後,荀彧被調離中樞,死了個不明不白。對於荀彧最後的結局,有人認爲是在壽春督軍之時,抑鬱而亡,有人認爲是荀彧看到了那個空食盒,“以無漢祿可食”,服毒自盡。不管是那種結局,這都是荀彧作爲一個傳統文人,在理想破滅後做出的無奈之舉......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