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年過80,爲什麼還整天尋歡作樂?

本文已影響2.75W人 

俗語說的好:“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歷史上因爲功高蓋主而受到皇上猜忌,最後不得善終的將領可謂是數不勝數。很多人把它歸咎於人性本質,認爲“大丈夫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其實不然,真正安身立命的功夫在於“知進知退,能屈能伸”,哪一個皇帝不喜歡一個在自己需要的時候能挺身而出,在自己不需要他的時候安穩老實的臣子呢?

郭子儀,他是民間傳說中最有出息的武狀元,他平定了安史之亂,還上演過“單騎退回紇”可謂是戰功赫赫,爲大唐王朝建立了不世功勳,還被唐德宗尊稱爲“上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面說:“他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及人臣,而衆不嫉。”

郭子儀年過80,爲什麼還整天尋歡作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五福”指的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在歷史名臣中功高蓋主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做到善始善終、五福俱全的卻少之又少。以至於後來人們提到富貴壽考的名臣,基本上能想到的也就只有郭子儀。

康熙皇帝說:“漢唐以來功名最盛而有福祚克全的首推郭子儀”。可見,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貴爲皇帝,對郭子儀都是推崇備至的。

“武狀元”出身

在郭子儀出生4年之後,一個偉大的天才詩人出生了,這個後來光芒萬丈的詩人叫做李白。

很多年後,郭子儀犯法,正是因爲李白的求情,郭子儀才被赦免,再後來因爲永王謀逆,而作爲永王幕僚的李白,按照唐朝律法,也應該處斬。爲了救李白,郭子儀不惜放棄高官厚祿,最後才讓李白免於一死,而他自己也被流放。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神奇,很多人印象中他們是毫不相干的兩個人,以爲沒有什麼交集,卻沒想到郭子儀和李白是這樣的惺惺相惜。

公元697年,郭子儀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這一年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把年號改爲“神功”,還在科舉制中增設“武舉”。

而“武舉”制度的開設,也爲郭子儀後來的人生進程鋪平了道路,也正是通過武舉考試,郭子儀一舉高中,成了後來人們傳說中的“武狀元”。

當時的武舉考試,很多考生都是從娃娃抓起的,郭子怡也是自幼練習武術。當時的考試內容有7項,比如要射中150米開外的箭靶,要騎着馬射牆頭上的鹿皮,還要考站立射箭和移動射箭,還要把5米多長的門栓舉起來10次,類似於今天的舉重。

而且,除了對這些武力值的要求,還要求考生身材要高大魁梧,外表要體貌豐偉,甚至於口才上也要嚴辭辨證。在這麼嚴苛的考試標準之下,年方二十的郭子儀仍然高中武舉,不能不說是難得一見的人才。

但高中武舉只是第一步,要想成爲軍事統帥,還要經受時間的磨練和考驗。自從郭子儀高中武舉之後,他的仕途十分順利,一路升遷成了坐鎮一方的統領,但真正讓他光耀史冊的還要數他的赫赫戰功。

平定“安史之亂”

公元755年,郭子儀59歲這一年冬天,身兼三地節度使的安祿山以奉詔討伐楊國忠爲藉口,在范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逐鹿起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習慣了開元盛世的唐朝百姓們都大驚失色,眼看着安祿山指揮着十五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控制了河北。

危急關頭,唐宣宗急忙召回正在守孝的郭子儀,命令他率領朔方軍平亂。就這樣,年近花甲的郭子儀繼唐氏命脈於一身,開啓了他忠心大唐的榮譽之路。

郭子儀一出馬就斬殺了幾個叛將,戰事頻頻告捷,充分展示了大將風度,同時也牽制住了安祿山進攻的腳步。老皇帝唐宣宗十分欣慰,加封他爲御指大夫。

隨後,郭子怡還不計前嫌,推薦和他向來不和的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他們強強聯手一舉收復了河北。

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郭子儀也受到了極高的封賞。他家大業大,每年的俸祿高達24萬貫良田,美器、珍玩更是數不勝數,他的私宅也非常大,家人走在裏邊甚至會迷路。

他的妻子被賜予“國夫人”的最高稱號,8個兒子也個個爲官,到孫子那一輩,人實在太多了,連郭子儀自己都分不清,以至於在孫子們前來請安時,只能點頭示意矇混過關。

郭子儀年過80,爲什麼還整天尋歡作樂? 第2張

難得糊塗

儘管郭子儀位極人臣,但他一直都謹言慎行,75歲那年皇帝要給他升官,還要送他500親兵,他卻全都拒絕了,大概是爲了避免被皇帝猜忌,他還特意向皇帝要了6個美女。

在古代,有頭有臉的人物都講究潔身自好,而郭子儀這樣身居高位的大臣卻反其道而行之,用“自污”的方式避免了皇上的猜忌。

根據史料記載,郭子儀雖已80高齡,但身邊妻妾成羣,甚至平日會客時,也全然不顧及自己的形象,把她們帶在身邊。

對待人際關係方面,他更是用“難得糊塗”的態度處事。他和挖自己祖墳的人稱兄道弟,對待屬下的錯誤,只要不是原則問題,他一般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朝廷爲郭子儀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汾陽王府來犒勞他,他卻下令平日裏府門大開,任由百姓進進出出,全然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

而皇帝看到他如此縱情享受,貪圖富貴,一點也沒有遠大志向的樣子,所以對他從來不曾有所猜疑。

而著名學者黃樸民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他不這個樣子的話,就難逃韓信一樣被滅族的下場。”可見,郭子儀的確是大智若愚。

小結:

郭子儀在皇上對他的功勞充分肯定並大加封賞的時候,並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功臣自居。他看淡名利,用“自濁”的方式避免了皇上的猜忌,可謂是十分的高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一個人德高望重的時候,同時也就到了高度危險的時期,這個時候,全身而退的功夫,比開拓進取的功夫更爲重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