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本文已影響1.87W人 

還不瞭解:順治和福全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歷史上福全有什麼作爲?順治爲什麼沒有傳位給他?康熙又是對待他的?

福全是清世祖順治帝的第二子,而順治的長子牛鈕僅活了兩個多月就夭折了,因此按照實際長序來說福全是順治的長子,可是順治24歲駕崩後,卻並沒有把皇位傳給長子福全而是傳給了三子實際上是次子的康熙,這又是爲何呢?

其實這主要在於福全個人的志向和身體問題。首先就是福全從小志向並不像康熙那麼遠大,福全出生於順治十年(1653年),他僅比弟弟康熙大了一歲,因此福全與康熙年紀相仿,兩人自幼就一同學習,兄弟之間感情也比較深厚。

但康熙自幼就有很大的志向,而福全卻並沒有這麼遠大的志向。在順治十六年(1659年)的時候,順治就曾經召見福全和康熙這兩個兒子,當時福全年僅7歲,康熙是年僅6歲,順治就問他們倆將來有什麼理想和志向。

年紀較長的福全回答:“願爲賢王。”

而年紀較小的康熙卻回答:“願效法皇阿瑪。”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康熙的回答讓順治十分驚詫,因此父子三人這一問一答之間,順治也就明白了兩個兒子的理想志向,康熙想像自己一樣做一代君主,而福全卻只想做一位賢王,這說明了康熙從小志向就更加遠大,因此順治對康熙是十分滿意。

其次就是福全能說出這番話也與他本人的身體有關,據史料記載,福全天生就一隻眼睛有殘疾,應該是天生的一隻眼睛視力偏弱或者失明,因此福全自幼就有些自卑,也因此他生性隨和寬厚,而他的身體有這種殘疾相比於健康的康熙來說肯定競爭力上就差了一些,所以福全自幼就對皇位不抱有太多想法。

再加上順治的生母孝莊太后也十分喜愛康熙,因此在順治臨終時,他與母后孝莊商議結果就是冊立年紀小一些的康熙繼位。

康熙繼位之後對待幾位兄弟其實還算非常不錯,順治一生有8個兒子,其中4人早夭,長大成人的算上康熙和福全也不過四人,除了康熙和福全,還有老五常寧和老七隆禧,不過隆禧去世很早,年僅20歲就去世了,因此實際上最後康熙只有哥哥福全和弟弟常寧還健在,也因此康熙對哥哥弟弟還都非常不錯,福全被封爲裕親王,常寧被封爲恭親王。

但是常寧爲人懶散,能力平庸,並不被康熙所喜,而謙恭敦厚的哥哥福全最受康熙隆寵和禮敬。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2張

康熙繼位之初是由順治給他遺留下的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聯合輔政,由於索尼年老,蘇克薩哈原先曾黨附攝政王多爾袞,遏必隆庸庸碌碌,因此康熙繼位之初的大權都掌控在鰲拜手中,鰲拜也成爲康熙初期的權臣。

康熙六年(1667年)首輔索尼在臨終前爲了削除鰲拜的權力,他主動上書康熙請求其效仿順治14歲親政。於是康熙就臺階就下,同意了親政。但鰲拜遲遲不肯歸還大權,因此這樣就產生了輔臣之權與皇權的衝突,康熙決意剷除鰲拜。

但是鰲拜當時權勢極大,勢力強盛,少年康熙並沒有急於動手,而是採取了老成持重的辦法,康熙在親政這一年率先提拔了哥哥福全,他冊封福全爲裕親王,並授予福全議政王的大權,其主要用意就是提拔哥哥福全進入決策層,給予其權力參與軍國決策,這樣就增加了對抗鰲拜的力量。

福全果然很明白弟弟康熙的意圖,果然也是打虎親兄弟,兄弟倆齊心協力就準備對付鰲拜,因此兄弟二人各自默契的在暗中準備着對付鰲拜的力量,到了康熙八年(1669)五月,在哥哥福全和索尼之子索額圖的幫助下,康熙很順利地剷除了權臣鰲拜,最終鰲拜被康熙圈禁至死,而康熙也終於將皇權收了回來。

至此在哥哥福全的幫助下康熙擒拿了鰲拜,徹底收回了皇權,開始了輝煌的帝王生涯。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3張

康熙除掉鰲拜之後,就開啓了康熙盛世的統治,他先後進行了平三藩和收臺灣等重大決策,這其中也都有福全參與其中,福全也確實如他幼年所說願爲賢王,他爲弟弟康熙的豐功偉績進言獻策,可以說康熙前中期福全對他的貢獻非常大,也因此康熙對哥哥福全尤爲信任喜愛和敬重禮遇,但直到平定噶爾丹時,康熙開啓了猜忌哥哥福全的之路。

準噶爾部是衛拉特蒙古四大部落之一,準噶爾部後來在首領噶爾丹的統治下日益強盛並逐漸稱霸中亞,隨着實力的強盛,噶爾丹野心也日益張狂,他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時,就勾結沙俄,企圖製造清代分裂,侵佔蒙古喀爾喀部。

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葛爾丹又再度得寸進尺,侵佔內蒙古等地區,此前康熙忙於平定三藩叛亂,後來又收復臺灣,連年征戰已經讓國庫日漸空虛,因此康熙一直對噶爾丹睜隻眼閉隻眼,只要噶爾丹不侵擾清代邊境就可以與其相安無事,但噶爾丹入侵內蒙等地區,其意圖很明顯就是準備要入侵清代,因此康熙忍無可忍。

康熙在與哥哥福全和王公貴族商議之後決定親征噶爾丹,康熙既然決定御駕親征,也想來一把打虎親兄弟,於是他任命哥哥福全爲撫遠大將軍率大軍出古北口進攻噶爾丹,命弟弟常寧爲安北大將軍出喜峯口攻打噶爾丹,康熙本人率部坐鎮博洛和屯(今內蒙古正藍旗南)。

這是康熙第一次親征噶爾丹,這一次康熙還特意帶上了已經年滿十八歲的大兒子胤禔出征,並讓胤禔跟隨福全大軍出征。

胤禔在行軍過程中屢有失誤,這讓福全對其比較不滿,但福全生性寬厚隨和,並沒有當即對胤禔發作,而是隱忍下來。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4張

在征討噶爾丹時,最先抵達戰場的是常寧,當時常寧所部大軍於現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草原一帶與噶爾丹部所遇,由於常寧大軍戰線拉得比較長,因此軍需補給不到位,常寧的大軍與噶爾丹一戰即潰。

常寧戰敗後一路向南撤退,隨即與抵達戰場的福全大軍相遇,福全與常寧合兵一處與噶爾丹在沙拉木倫河上流高涼河一帶展開大戰,噶爾丹的大軍敵不過福全和常寧兄弟的兩路聯軍,於是噶爾丹逐漸不支敗退,康熙算準噶爾丹要敗,因此他又命堂兄康親王傑書率精兵進駐歸化(現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阻斷噶爾丹的歸路。

噶爾丹由於歸路被斷,於是他就在烏蘭布通(現今內蒙古赤峯克什克騰旗西南部)屯駐下來,決意與清軍背水一戰,因此福全和常寧聯軍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展開了大決戰,這一戰史稱“烏蘭布通之戰”。

這一戰使得噶爾丹戰敗,其大軍傷亡慘重,但清軍也是同樣傷亡慘重,這一戰讓滿清不少王公貴族陣亡,其中連康熙的親舅舅佟國綱都於此戰中陣亡,但結果非常不錯,福全指揮清軍對陣噶爾丹大獲全勝,噶爾丹戰敗逃亡。

噶爾丹戰敗後十分狡猾,他擔心被福全大軍追擊上,於是採取了緩兵之計,他假意向福全投降,並上書康熙承認自己罪責,以投降認罪的態度迷惑了福全和康熙,不過康熙畢竟十分冷靜,他一再告誡福全要防備好噶爾丹,認爲噶爾丹十分狡詐,不可全信,也不能讓他脫離福全的掌控範圍。

但是福全還偏偏中了噶爾丹的緩兵之計,以致噶爾丹有了喘息之機,趁機逃出了清軍包圍圈。福全得知噶爾丹逃跑出包圍圈後,並不想繼續窮追不捨,主要當時福全大軍糧草已斷,軍糧只剩十餘天,而且噶爾丹雖然戰敗逃跑,但其部還有一萬餘準噶爾部精銳騎兵,如果噶爾丹在窮途末路之下做殊死一搏,烏蘭布通之戰就已經非常慘烈,很多王公貴族在此戰陣亡,而福全此時還帶着皇長子胤禔,萬一胤禔在戰場上再有損失,他如何向弟弟康熙交代。所以最後福全在沒有請示康熙命令的情況下,擅自做主命常寧與自己一同退軍。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5張

福全本應乘勝追擊將噶爾丹徹底殲滅,但他卻擅自下令退軍,以致噶爾丹後來依舊成爲清代的邊患,這讓康熙很不高興,再者福全的身份可是康熙的皇兄,本身就對皇位有一定威脅,而且在軍事行動上還擅自做主,這是最犯帝王避諱的事情,因此福全雖然此仗大勝噶爾丹,但依然讓康熙對他十分不滿。

最終康熙沒能徹底殲滅噶爾丹,只得班師回京,回京之後,康熙立刻就對福全進行了清算。康熙先是以請朝初期貝勒阿敏棄守永平(現今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禮親王代善出使朝鮮,英親王阿濟格釀成兵變等事情爲例,認爲這些都是不遵守皇帝旨意辦事的惡果,所以現在也應該像當初懲罰他們一樣懲罰福全。

而且康熙還故意當着衆朝臣的面給胤禔說:“裕親王乃汝伯父,倘汝供與王有異同,必置汝於法。”這意思就是說福全是胤禔的伯父,如果胤禔和福全的口供不一致,就一定治胤禔的罪。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6張

其實康熙這話很明顯就是替自己的兒子胤禔開脫,因爲胤禔在此次戰鬥中失誤很多,而且也贊同福全退軍,而福全本來此次想向康熙稟報胤禔在軍中犯錯的事情,結果康熙先把這話說了出來,把福全擡得很高,故意顯得福全長輩身份,這樣就弄得福全如果再告胤禔的狀就會顯得他心胸狹隘了,所以康熙這是在替自己兒子胤禔脫卸罪責。

果然福全聽完康熙這番話後,只說了一句:“我復何言!”的話,就把所有罪責全部攬在了自己身上,生性溫厚寬和的福全面對弟弟康熙的嚴厲責問也不在辯解,默默承擔了一切罪責,最終康熙命王公大臣共議福全的罪名,王公大臣們以爲康熙想借機打壓收拾哥哥福全,於是共議結果是建議將他罷官奪爵圈禁起來。

康熙只是猜忌福全擅自退兵的問題,他並不真想把哥哥徹底整垮,他更多的是想給福全一個警告,因此康熙否定了王公大臣的共議結果,他下旨罷免福全議政王職務,可以說是罷了福全的官,但保留了福全裕親王爵位,不過福全卻要被停俸三年。

從此之後福全基本淡出政壇成爲了富貴閒散王爺,不過後來康熙又兩次御駕親征噶爾丹也都帶上了福全,只是康熙這兩次都不再讓福全統軍,而是將他帶在自己身邊作爲參謀隨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噶爾丹在康熙的嚴厲打擊下已經窮途末路,康熙又聯合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共同內外夾擊噶爾丹,最終噶爾丹在內外交迫之下服毒自盡,其部下帶着他的屍體向康熙投降,至此,爲禍清代邊境的噶爾丹徹底被康熙攻滅,康熙在攻滅噶爾丹之後大封羣臣和諸子,因此康熙也想借此機會恢復福全之前的官職讓他重回政壇。

不過福全歷經上次事情之後,他已經認識到了皇權之下兄弟親情就顯得如此淡薄,他很擔心再重回政壇重掌軍政大權的話還會受到弟弟康熙的猜忌,因此福全決意不再回歸政壇,只安心在家做富貴閒散王爺,於是他婉拒了康熙的提議。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7張

因此在徵滅葛爾丹之後,福全就儘量不再參與政治了,更多的時間是遠離政壇,開始享受閒情愜意的生活。

到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初的時候,福全抱病,最開始他的病情並不厲害,但康熙還是親自到王府上去探望福全,後來康熙巡視塞外,在這期間福全病情日益加重,直到最後病危。

康熙當時在巡視塞外時得知福全病危的消息,他立刻下旨準備返程回京,一面命令爲福全診治的御醫無論如何也要保住福全一命,即便保不住也要儘量延長福全的時限,好能讓自己看到福全最後一眼。一面又命在京的所有皇子都去探望福全。

不過福全大限將至,御醫也沒能保住或者延長他的性命,最終福全沒能等到康熙回京就去世了,享年51歲。由於康熙沒能見到福全最後一眼,所以回到京城之後第一時間康熙都沒有回宮而是直接去了福全的王府,最終康熙看到了福全的遺體,康熙悲痛欲絕,撫屍大哭幾欲昏闕。

後來康熙更是親自爲福全出殯送葬,在福全出殯當天康熙又是撫棺痛哭幾乎哭昏過去,康熙又多次命人加祭福全,康熙對哥哥福全如此兄弟情深,讓當時衆朝臣無不感動。

福全去世後,康熙還特命福全之子保泰不需降級承襲爵位,直接承襲了裕親王爵位。最後康熙追思福全一生功勳,爲其上諡號爲“憲”,按照諡法來說這個諡號算是很不錯,諡法中講究文武雙全,博學多才,寬厚隨和曰憲,可以說這個諡號非常適合福全一生爲賢王輔佐弟弟康熙開創盛世的事蹟。

福全去世之前半個月,他和康熙的弟弟恭親王常寧也去世了,但康熙對待弟弟常寧的去世卻沒有像哥哥福全這麼悲痛,常寧死後連諡號都沒有得到,而且常寧的兒子海善承襲爵位時還是被降了兩級只承襲了貝勒爵位,可見康熙對哥哥福全更加敬重,對弟弟常寧則是比較一般了。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8張

福全與康熙兄弟情誼深厚主要在於兩人年紀相仿,從小一同學習成長,而且兩人少年時期又曾共同侍奉孝順皇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每次陪同皇祖母出遊時,這兄弟二人總是前引後扈,皇祖母病重時他倆又精心護理,直至去世,所以二人兄弟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在福全去世後,康熙依舊對他追思不已,於是康熙特命畫工精繪一張像,爲康熙與福全並坐於桐蔭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以此來寄以衷腸,表示了對哥哥福全的思念之情。

康熙皇帝繼位之後 康熙是怎麼對待二哥福全的 第9張

寫在最後

康熙與哥哥福全的兄弟情深算是古代皇室之中罕見的兄弟情深,這主要在於福全沒有政治野心,這也是福全沒有能被順治選爲繼承人的原因,他對於康熙的皇位威脅並不是很大,康熙能得以繼位主要還在於順治對他的賞識以及孝莊對他的喜愛,所以福全與康熙兄弟中間不存在利益衝突,兩人也能保持了長久的兄弟情誼。

當康熙和福全暮年之時,再回看他們倆幼年時期對父親順治說的那番話,最終兄弟二人幼年的那番對話也都成真,康熙超越了自己的父親順治成爲千古一帝,而福全也真如自己當年所說輔佐弟弟康熙開創了一代盛世,自己也成爲了一代賢王,這也算是屬於康熙和福全兄弟二人的一段歷史佳話!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嘯亭雜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