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張儀和舉鼎而死,秦武王這麼做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3.07W人 

秦武王贏蕩生於公元前329年,其父爲秦惠王,戰國時期秦國國君。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諡號爲“武”的君主屈指可數,且個個英武不凡,如周武王姬發、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劉裕、清太祖武皇帝努爾哈赤等等,都是一代人傑,千古傳頌。不過,就本文所要說的秦武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則不是一位優秀的君主。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趙氏,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對於秦武王這位君主,在位時期有兩件事情,備受爭議,也即驅逐張儀和舉鼎而死。

驅逐張儀和舉鼎而死,秦武王這麼做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就張儀來說,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也爲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很多人看來,秦武王將張儀趕走,無疑是秦國的巨大損失。至於舉鼎而死,則體現出秦武王只會追求武力的問題,也即作爲一國之君,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大鼎脫手,砸斷脛骨,氣絕而亡,時年23歲,諡號爲烈(悼)。不過,在筆者看來,秦武王做了兩件事情,看似愚蠢,其實都有很深的目的!

首先,對於驅逐張儀和舉鼎而死這兩件事情來說,看似愚蠢,不過,這其實是被人誤解的。換而言之,秦武王之所以做兩件事情,顯然是有深意的。一方面,就張儀來說,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宗室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和謀略家。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爲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爲武信君。對於張儀來說,最著名的事蹟,應該就是戲弄楚懷王了。

秦惠文王在位時,張儀爲了瓦解齊楚聯盟,往說楚懷王,答應歸還楚被侵佔之地,條件是要楚與齊絕交。楚懷王聽信了張儀的話,不聽屈原等大臣的勸阻,斷然與齊絕交。張儀看到計謀得逞,馬上賴掉了歸還侵地的諾言。也即張儀幾乎沒有花費什麼代價,就成功破壞了齊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這爲秦國各個擊破創造了有利條件。不過,備受秦惠文王重用的張儀,卻被之後的秦武王所驅逐。對此,在筆者看來,秦武王之所以趕走張儀,不僅是個人喜好的影響,秦武王還在當太子的時候,就比較厭惡張儀,也是因爲張儀的名聲已經壞掉了。

驅逐張儀和舉鼎而死,秦武王這麼做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2張

在秦惠文王在位時,張儀在各個諸侯國之間遊說,不僅激怒了楚懷王所在的楚國,也讓魏國等諸侯國利益損失。在此基礎上,張儀在山東六國中的信用已經破產了。對於秦武王來說,即便繼續重用張儀,也很難發揮什麼效果了。並且,繼續重用張儀的話,山東六國很可能因爲討伐張儀這一共同的出發點,從而聯合起來對付秦國。從這一角度看來,秦武王驅逐張儀,不僅不是愚蠢的舉動,反而有助於改善秦國在山東六國之中的形象。當然,秦武王這麼做,確實比較殘忍,甚至可以說是卸磨殺驢了。不過,這也是爲了秦國的利益。

另一方面,就秦武王舉鼎來說,顯然不僅僅是爲了展示自己的武力。秦武王是中國歷史上極爲鋒銳的君主,重武好戰,有問鼎中原之志。於是,秦武王任用了智囊樗裏疾和謀才甘茂爲自己的左膀右臂,專爲自己的“問鼎”事業出謀劃策。《史記》記載了這推心置腹的一刻: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史記·秦本紀》)爲了窺探周王室,秦武王發動了宜陽之戰,此戰由甘茂率軍攻打韓國的重鎮的宜陽。

宜陽之戰,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國名將甘茂率軍在韓國的國中重鎮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一帶同韓國軍隊發生的戰爭。韓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宜陽,此戰共斬首韓軍6萬。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秦取宜陽,韓國斷爲三,國力大衰。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秦得此城,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實施大規模兼併戰爭。秦對宜陽城進行加固,成爲東擴的橋頭堡。從此以後,山東六國轉入戰略防守階段,直至滅亡。從這個意義上說,秦拔宜陽之戰是秦國一統六國的里程碑。

對此,在筆者看來,秦武王發動宜陽之戰,或許初衷是爲了方便自己來到周天子的所在地舉鼎,但是,不管怎麼樣,因爲攻佔宜陽這一中原的門戶,秦武王還是爲了秦滅六國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來到東周都城之後,秦武王終於見到了象徵着天子權威的九鼎。當然,正是因爲想要舉鼎,秦武王最終付出了性命的代價。誠然,這是一個魯莽和愚蠢的行爲。但是,這其實彰顯出秦國爭奪天下的志向,並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周王室的地位,爲後來秦國終結東周的歷史奠定了基礎。

驅逐張儀和舉鼎而死,秦武王這麼做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第3張

最後,對此,在筆者看來,秦武王舉鼎是有很深刻的含義,“大禹鑄九鼎以象天下,今秦王舉鼎,則天下誰屬,不問可知”,九鼎意喻天下,秦武王嬴蕩舉鼎,直指周氏王朝,而非只是爲了顯示自己身強力大。對於秦國來說,因爲地處偏僻之地,很長時間不受中原諸侯國的重視。特別是在商鞅之前,很多中原之地的人才,都不願意投奔秦國。於是,秦武王悍然向周王室挑戰,舉起了象徵天子的九鼎,不僅彰顯了秦國爭奪天下的志向,也透露出秦國即將取代周王室的態度。而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的地位,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來投奔秦國。

同樣,賈誼的《過秦論》中也正面肯定了秦武王這位君主,賈誼表示:“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這纔有了“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總的來說,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這才消滅魏國、韓國、趙國、齊國、趙國、楚國這六國。而這裏面的“六世”,自然包含了秦武王這位君主。雖然在位時間只有四年左右,不過,秦武王依然推動了秦國的崛起和強大,爲秦滅六國的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