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本文已影響1.21W人 

還不瞭解:朱柏和朱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爲何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會被朱允炆逼得自焚?他的死逼反了朱棣?

明代湘王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他爲人極重孝義,曾十分被父親朱元璋所喜愛,但是朱柏卻在28歲這一年被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所逼迫自焚而死,而朱柏之死也成了最終逼反燕王朱棣的導火索。

極重孝義且文武雙全的湘王朱柏

朱柏是朱元璋第十二子,其母爲胡順妃,與朱柏同年出生的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而朱椿的生母是朱元璋的伯樂也是當年紅巾軍領袖郭子興之女郭惠妃,朱元璋的元配馬皇后就是郭子興的養女,加之郭惠妃的生父郭子興對朱元璋有提攜之恩,沒有郭子興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朱元璋建立大明,因此朱元璋對郭惠妃十分寵幸。

而朱柏的生母胡順妃就比較慘了,雖然她是臨川侯胡美之女,但是她的父親胡美曾是朱元璋的死敵陳友諒麾下大將,當初胡美投降也是被迫投降,還曾一度要求朱元璋不能解散他的大軍,因此朱元璋早就瞅胡美不順眼,後來胡美更是被牽扯進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扣上擅入後宮的罪名處死了。

因此朱元璋當初只是爲了籠絡胡美才娶了他的女兒,所以胡順妃在朱元璋後宮中並不得寵,只生育了朱柏一人。生母不得寵,朱柏自然在幼年時也並未得到朱元璋太多的關愛。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不過朱柏卻憑藉自身優勢逐漸獲得了父親朱元璋的喜愛,根據《湘獻王神道碑文》所記載:王幼而美異,長而通明。

這意思就是說朱柏幼年時長得很俊秀,長大之後十分聰慧。要顏值有顏值,要智商有智商,這種孩子哪個家長能不喜愛,朱元璋也不例外,因此他逐漸開始喜愛朱柏。

朱元璋雖然是大老粗,但是他當皇帝之後對子女的教育極爲重視,他聘請名儒教導兒子們,所以朱元璋的兒子都享受到了頂級的教育資源,在這種環境下,自幼還聰慧的朱柏自然成長的極爲卓越。

根據《明史》記載朱柏生性好學,喜好讀書且十分勤奮,經常讀書至深更半夜,即便外出時朱柏隨身都裝着幾本書,在馬上或者車中都不忘讀書,每遇山水勝景朱柏都會心生感慨或賦詩或作文,朱柏還十分喜好道家經典,給自己還起了一個道號紫虛子。

不光愛好文學,朱柏還喜好研習兵法,而且他的膂力還十分過人,善於騎射,還精通使用各種武器,頗有豪俠氣概。

洪武十一年(1378年)年僅7歲的朱柏受爲封湘王,但是由於當時他還年幼,先不用去外地就藩,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時,按照朱元璋定的規矩皇子年滿15歲即可赴藩國就藩,因此朱元璋在這一年爲朱柏舉行大婚,給他聘娶了海國公吳禎之女吳氏爲湘王妃,命他攜妻子赴封地荊州就藩。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2張

在朱柏離開南京時,按照規矩朱元璋會親自爲赴外地就藩的兒子們送行,朱元璋同時還會賜給每一個兒子一條玉帶系在腰間,當時朱元璋恩賜玉帶之後,就讓皇子們轉過身去讓自己看看腰帶後方飾品怎樣,別的皇子都轉過身讓朱元璋看,唯獨朱柏沒有轉身,他是將腰帶轉了過來讓朱元璋看,因此朱元璋就納悶問他爲何不轉身,朱柏答曰:“君父不可背也!”

朱柏這一番話顯示了他極爲忠孝,因此朱元璋十分感動,由此更加喜愛朱柏。

朱柏一生都拿自己的父親朱元璋當作偶像和榜樣,他到了荊州之後也不忘朱元璋的教誨要刻苦學習,朱柏到了封地沒有像其他皇子那樣脫離了朱元璋的約束,就如同脫繮的野馬一般不再認真學習,朱柏反而是極爲自律,繼續勤學苦讀,並且還在荊州的藩邸修建了一座“景園閣”,專門聘請名儒修書,朱柏請這些名儒仔細校對古籍,把一些殘缺或者有錯誤的古籍校正後重新出版,希望能讓這些古籍名著傳承後世。

當初朱元璋大封諸子到各地當藩王除了是爲鞏固太子朱標的地位,還有一個心思就是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替大明守好江山,因此他纔會把諸子分封到各地爲王。

而朱柏也確實做到了父親朱元璋對兒子們守好大明江山的要求,在朱柏就藩荊州後,湖南常德一帶爆發了蒙古降兵發起的叛亂,這些蒙古降兵叛亂流竄至荊州虎渡河一帶,對荊州百姓造成了很大困擾,朱柏得知降兵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即率領藩王衛所的士兵去平定叛亂。

朱柏在大戰前更是鼓勵手下士兵:敵兵銳甚,必有以挫之。令漸沮衄,若縱使得入塞,遺禍將大。

朱柏這意思就是說這些蒙古叛軍士氣正盛,必須挫其銳氣,讓他們士氣低落,否則任由他們逃到塞外,將會造成更大的禍患。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3張

朱柏在這一次率兵平叛中表現得十分英勇出色,他每戰必身先士卒,調遣有方,作戰極爲奮勇,還一路追擊着蒙古降兵,迫使這些叛軍無法逃入塞外,最終朱柏一直追擊他們到延安一帶徹底把他們全部殲滅。

朱元璋得知朱柏將剿滅了蒙古降兵叛亂的事非常高興,他特意把朱柏召到南京慰勞。後來在朱元璋晚年,朱柏又曾隨同六哥楚王朱楨平定貴州蠻夷叛亂。

從朱元璋時期的朱柏表現來看,這就是一位文武雙全,還極重孝義的高富帥王子,而且他在朱元璋時代就藩荊州十餘年,他並不像朱元璋其他的兒子在封地爲所欲爲,胡作非爲一樣,他在荊州時期就沒有胡作非爲過,朱元璋從來都沒有斥責過他,可見朱柏在朱元璋時代就是一個安分守己還能替大明守衛江山的合格藩王。

本來以朱柏的表現他可以一直歲月靜好,在荊州騎馬郊遊,吟詩作賦的當一個富貴王爺快活下去,不過隨着他老爹朱元璋去世,他的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朱柏的美好生活徹底被打亂了。

朱允炆殘酷削藩,朱柏不肯受辱自焚而亡,朱柏之死讓朱棣堅定了反抗之心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元璋生前最心儀的皇位繼承人是他的長子懿文太子朱標,但是很惋惜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38歲的朱標就英年早逝,因此朱元璋在朱標去世後決定冊立頗有父風的長孫朱允炆爲皇太孫繼承皇位。所以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就繼承了皇位,是爲建文帝。

朱柏得知父親朱元璋去世的消息後悲痛萬分,幾欲昏闕,他堅持想到南京去給父親朱元璋奔喪,但是卻被侄子朱允炆所阻止,朱允炆實際是擔心這些外地藩王叔叔們到南京圖謀不軌,威脅到他的皇位,因此朱允炆以朱元璋臨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爲由阻止了已到外地就藩的叔叔們前來南京奔喪。

其實朱元璋在世時前就曾與朱允炆探討過藩王問題,朱元璋曾對朱允炆說過:朕以御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

朱元璋這意思就是告訴朱允炆他冊封諸子爲藩王,讓他們去替朱允炆戍守邊境,可令邊境安寧,給朱允炆一個安穩的江山。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4張

朱允炆雖然年紀不大,但他卻早就認識到了藩王過度擁兵自重,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力地位,他當時就已經在思考如何削除藩王權力了,因此他反問祖父朱元璋: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

朱允炆這意思就是邊境不寧,諸王可以抵禦,那麼諸王如果有異心,誰來抵禦。朱允炆這番話確實讓朱元璋沉思良久,也讓這場對話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後朱元璋才問朱允炆面對這件事該怎麼辦。

朱允炆則回答: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朱允炆的意思就是先用恩德去感化,如果不行,就以禮法去制裁,再不行就削除其封地,還不行的話就換人,最後實在不行就只能用兵討伐了。朱元璋聽完朱允炆的回答又是沉默良久,最終認可了朱允炆的辦法,認爲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也說明朱元璋在生前就已經認識到了藩王對皇權的威脅,但是他當時卻已經無能爲力了,畢竟他再狠心也不能對兒子下死手,而且兒子們的勢力已然成形,所以朱元璋最後纔會只得認可朱允炆的處理藩王辦法是唯一的辦法,他只能希望兒子們能安分守己,朱允炆能相對寬仁,纔不至於發生皇室內亂的事情,也因此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兒子們都進京奔喪會引起朱允炆猜忌,纔會在遺詔中禁止外地就藩的兒子們進京給自己奔喪。

不能給朱元璋奔喪這讓生性極重孝義的朱柏十分沮喪,朱柏只得在荊州設置祭壇祭奠父親朱元璋。並且由於不能親自給父親奔喪,朱柏已經有了棄世殉葬的想法。《湘獻王神道碑文》中就記載朱柏在朱元璋去世後“自太祖賓天,哭踊幾絕因忽忽內傷,有棄人間意”。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朱柏是一個極重孝義的人,父親朱元璋在他心目中完全就是一個信仰,只有信仰崩了,人才會出現厭世的心理。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5張

這邊朱柏悲痛欲絕父親朱元璋之死,那邊南京城裏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卻已經要準備對他磨刀霍霍了。

朱允炆繼位之後年少氣盛,躊躇滿志,他對於那些身在外地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們十分警惕和不安,因此他繼位之後就立刻與文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商議如何削除藩王的事情。

關於削藩的方案建議有兩條,一條是齊泰所提出來的,要削藩就得從實力最強的藩王下手,才能起到警示其他藩王的作用,因此齊泰建議先從當時朱元璋最年長的兒子且在北京手握重兵的老四燕王朱棣下手(朱允炆繼位時,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棡已經去世,所以朱棣當時年紀最長輩分最高)。

另外一條則是黃子澄所提議,黃子澄認爲燕王朱棣的實力過於強大,不如先從早在朱元璋時期就有違法亂紀表現受到朱元璋斥責過的老五週王朱橚下手,朱橚與朱棣是同母所生,兩人關係親近,先削除朱橚也算是斷了朱棣的手足。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6張

朱允炆最終選擇了黃子澄的提議,決定最先從朱橚下手。朱橚這個人本身確實人品不正,他在朱元璋時代就因爲擅離封地被訓斥過,朱元璋去世後他也確實心懷異志,很可能和朱棣的心思差不多,只是他的能力和實力比朱棣都差遠了,朱橚的長史王翰發現他心懷異志之後,多次勸告他不聽,王翰怕將來連累自己,於是裝瘋病發作辭官了。

後來朱橚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爲了與大哥周王世子朱有燉爭奪周王繼承權,朱有爋故意向朱允炆誣告其父朱橚想謀反,這一下正中朱允炆下懷,朱允炆立刻派了大將李景隆去朱橚的封地開封將其抓捕。

於是朱允炆很順利地廢除了周王爵位,在抓捕朱橚之後,朱允炆又開始準備收拾一些和朱橚情況相似確實是在封地有不法之舉的藩王,朱允炆隨後又將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都收拾了一番,並順利的廢除了他們的封爵。

朱允炆削除了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也算是因爲這四人多少都有些不法之舉動,而且人品也都不太好,朱柏與他們相比算比較遵守法度的藩王,即便如此朱允炆也沒有放過他。

那麼爲何朱允炆會拿十二叔朱柏開刀呢?很簡單,因爲朱柏與朱棣很相似,朱柏和朱棣都是朱元璋諸子中比較傑出的兒子,都文武雙全且性格剛毅,但是朱柏並不像朱棣那般是手握重兵實力強大的邊塞藩王,相對之下朱柏的實力比朱棣差了不少,所以朱柏是朱允炆在收拾朱棣之前最符合用來練手的叔叔。

因此當朱允炆想收拾朱柏時,恰好就有官員順着朱允炆的意思彈劾朱柏在封地私自鑄造錢幣有圖謀不軌之舉,至於這個罪名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允炆想不想就此事收拾朱柏,而朱允炆很快就派人去抓朱柏到南京,就說明了朱允炆就是想借着這件事把朱柏收拾了,所以這個罪名也可能是無中生有出來的,只是朱允炆想收拾朱柏的一個藉口而已。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7張

在抓捕朱柏時,朱允炆還玩了手段,他先祕密派遣大軍潛入荊州城,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大軍突襲湘王府,將湘王府包圍起來,然後才亮出聖旨要朱柏去南京受審。

朱允炆的這種手段和行爲讓朱柏感覺受到了侮辱,在朱元璋去世後朱柏就已經有了厭世殉父的想法,現在大侄子朱允炆又玩了這麼一手,讓朱柏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朱柏認爲自己如果束手就擒跟他們回到南京會受到更大的侮辱。

於是朱柏在王府被包圍的情況下,對妻子吳氏交代:“嗟乎!吾觀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將詔獄下吏,便自引決身。親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賓天,疾不及視,葬不及會,抱茲沉痛,有何樂於世!今又將辱於奴婢之人乎?苟求生活吾不能也!”

朱柏這意思就是說他看歷史上的名臣遇到昏暴之君被下入大牢中,都會自盡以明志,我作爲太祖高皇帝之子,在封地稱王,但是父親去世我不能去奔喪,葬禮都不能參加,爲人子女如此,還有何樂趣存活於世上,現在又將受到小吏審訊,豈不是受到更大的侮辱,我豈是爲了苟活而放棄尊嚴甘受侮辱之人。

總得來說朱柏這意思就是寧可一死爲父親朱元璋殉葬,他也不願意去南京受到侄子朱允炆的侮辱,於是性情剛毅的朱柏含淚痛飲一杯酒,與妻子吳氏訣別,隨即他就放火點燃了湘王府,然後朱柏騎着愛馬挽着長弓縱馬躍入火海自焚而死,朱柏的妻子吳氏和他的侍妾都甘願隨其自焚而死。

就這樣生性剛毅的朱柏和他的妻子吳氏以及其他侍妾都爲了尊嚴自焚而亡,朱柏死的時候年僅28歲,他與吳氏曾生有兩個女兒但都夭折了,因此朱柏沒有後人,朱柏也是朱元璋諸子中最有傲骨的兒子。

面對着十二叔朱柏的自焚,朱允炆沒有悲傷,他反而是有些成功的喜悅,他給十二叔朱柏上了一個惡諡爲“戾”,在諡法中“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這是一個典型的惡諡,文武雙全,極重孝義,只想歲月靜好的朱柏就這麼在死後被大侄子上了一個惡諡。

朱允炆對於朱柏的死會有成功的喜悅,這還是因爲朱柏與朱棣兄弟二人很像,所以朱柏能被朱允炆逼得如此,那麼將來就可以按照收拾朱柏的套路去收拾朱棣。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8張

看完這些還會有人認爲歷史上的朱允炆是心慈手軟之輩嗎?誠然,確實在《明史》中記載靖難之役時,朱允炆曾說過“毋使朕負殺叔父之名!”的話,但是要了解即便朱允炆說過這句話後,南軍在戰場上對朱棣從來沒手軟過,尤其是忠於朱允炆的兵部尚書鐵鉉至少有兩次機會差點設計將朱棣殺害,如果朱允炆的這句話真是這個意思,那麼鐵鉉也不會還想着設計殺害朱棣了。

所以朱允炆的這句不可使他揹負殺叔之名的話可以理解成另外一番意思,那就是他想告訴手下人,你們在戰場上使勁殺朱棣,不要抓活的,不要把朱棣活捉到南京交給他來處理,如果朱棣被活捉到南京可不就讓朱允炆背上了下旨殺叔的惡名了。

但是朱允炆不瞭解的是他和黃子澄能想到先剪除朱橚、朱榑、朱柏、朱桂、朱楩再對付朱棣,那麼曾被朱元璋着重培養的塞王朱棣怎麼能看不出來朱允炆剪除了這五人之後就會全力對付自己。

因此在李景隆抓捕朱橚時,朱棣就已經開始不安,朱榑、朱桂、朱楩被朱允炆收拾的時候,朱棣就已經開始和謀士道衍和尚商議將來是否應該反抗了,而當朱柏自焚之後,朱棣就明白了,自己要麼束手待斃,像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一樣被廢爲庶人,要麼就像朱柏那樣一死了之,要麼就是拼死一搏。

所以換作任何人是朱棣能怎麼選,只能選擇拼死一搏,雖然朱棣也瞭解他起兵反抗是以一隅敵全國,最後獲勝的概率並不高,但是如果反抗拼死一搏或許能換來美好的未來,如果不反抗束手待斃的話那這輩子可就完了。

可以說朱柏自焚讓朱棣明白了自己該如何抉擇,因此朱柏的死也算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導火索。

朱柏爲什麼被朱允炆逼到自焚 他的死最終逼反了朱棣嗎 第9張

寫在最後

最終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出乎意料的是,以一隅敵全國的朱棣歷時四年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大明天子換了個人,大侄子朱允炆萬沒想到自己最後也會和當初的十二叔朱柏一樣走上自焚燒宮的結局,當然,朱允炆是否自焚而死也存疑,至於他最後去哪更是成了歷史之謎。

朱棣登基成了皇帝,他憐憫十二弟朱柏無罪自焚,於是下旨恢復朱柏生前名譽,還爲其修建了陵寢,並將朱允炆賜給朱柏的“戾”字諡號改爲了“獻”,因此明代歷史上就沒了湘戾王而多了一位湘獻王。

其實皇帝想加強中央集權削藩是沒錯的,但是朱允炆在削藩問題上操之過急,而朱柏則成了朱允炆的政治犧牲品,也間接導致了靖難之役的爆發,只能說朱允炆手裏握着一副好牌,卻被他打得太着急給玩毀了,同時還毀了他的十二叔朱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