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神武蓋世爲何在高句麗安市城下受挫?

本文已影響2.32W人 

貞觀十九年,在出徵高句麗前,太宗謂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此前唐朝與高句麗並無戰事,但因百濟攻打新羅,唐朝派使者阻止戰爭被高句麗拒絕,由此唐太宗決定滅掉高句麗。

  

唐太宗神武蓋世爲何在高句麗安市城下受挫?

網絡配圖

   高句麗及朝鮮半島漢朝時是四個郡,是“舊中國”所有,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因此滅高句麗之戰成爲唐朝統一戰爭的最後一部分。就是現在也都是“擱置爭議”“以後再說”,唐太宗: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然而唐太宗御駕親征卻沒有像滅東西突厥一樣順利,並且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安市城下受挫,只得退兵來年再戰,這又是爲什麼呢?

高句麗是一個民族國家,而且歷史悠久、領土廣大、人口最多。高句麗主要是濊貊和扶餘人,後又吸收些靺鞨人、契丹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高句麗於漢朝時建立,曹魏時一頓暴揍,沒想到後來又死灰復燃了。到隋朝時,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間接導致了隋朝的崩潰。高句麗佔據着今吉林、遼寧和朝鮮半島大部分,唐滅高句麗後得176座城,67.9萬人口,對比一下隋滅南陳得百姓50萬,後來的遼國鼎盛時期不過才57萬,所以高句麗比東西突厥要強大的多。

  

唐太宗神武蓋世爲何在高句麗安市城下受挫? 第2張

網絡配圖

   高句麗在發展中也比較先進了,民族認同感較強,在唐朝進軍攻城時拼死抵抗。唐太宗孤軍深入、連戰連捷、圍殲主力、打敗援軍,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安市城久攻不下,唐太宗有點咽不下這口氣,非要打下來不可。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冬天到了,這裏可是遼東,氣候寒冷,戰馬凍死、後勤跟不上,唐太宗只能是退兵,班師回朝還在城下炫耀了一下大唐軍威。

唐太宗事後對於這一次攻打高句麗很後悔,認爲不算成功,但唐朝的戰果遠大於損失。唐朝打下了十座城池,獲得人口7萬,消滅大量高句麗軍隊,斬首四萬,唐軍損失2000多人,戰馬8000多匹,爲後來滅掉高句麗鋪平了道路。

 

唐太宗神武蓋世爲何在高句麗安市城下受挫? 第3張
 

網絡配圖

   寫這文章是因爲韓國又要拍抗中神劇了,依稀記得韓國大劇《淵蓋蘇文》中,高句麗一箭射瞎了唐太宗的眼睛。這次要拍的電影就叫做《安市城》,不知道這次唐太宗的眼睛能不能保得住。迴歸正史的話,安市城的守將毫無名氣,而唐太宗退兵的時候大搖大擺,如果是唐軍失敗而退兵,安市城應該出兵追擊的。能把唐太宗打得退兵,貌似也確實可以吹噓一下,只是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排得上號,你淵蓋蘇文追到長安來也就忍了,能不能別老射瞎他的眼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