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真的毫無作爲嗎 他又是何如登上沙皇寶座的

本文已影響1.99W人 

蘇聯1964年的政變中,掌權11年的赫魯曉夫被趕下了臺,勃列日涅夫成爲了繼任者。然而,對於這位慈眉善目的領導人,幾乎沒有人看好他能夠長期執政。更多人將這個結果看作是爲了平衡謝列平與蘇斯洛夫之間的競爭而做出的決定。

勃列日涅夫真的毫無作爲嗎 他又是何如登上沙皇寶座的

(圖)1964政變主謀勃列日涅夫

相比於謝列平和蘇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確實沒什麼文化。謝列平是從團中央崛起的蘇聯青年才俊,蘇斯洛夫則是蘇聯歷史上最爲出色的意識形態專家。然而,勃列日涅夫卻坐穩了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不但收服了蘇斯洛夫,還徹底打壓了謝列平一黨。實際上,勃列日涅夫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是一個處理人際關係的天才,長期的地方工作經驗也讓他成爲了一個十足的政壇老油條。當回顧蘇聯風雲變幻的那個1964年,我們會發現,一切都在勃列日涅夫的掌控之中,三個細節更是體現了他的老謀深算。

一、把蘇斯洛夫推向前臺!

當時的赫魯曉夫正在黑海海濱度假,政變集團需要將赫魯曉夫弄回莫斯科。那麼由誰來通知赫魯曉夫呢?作爲這場政變的謀劃人,勃列日涅夫似乎責無旁貸,但是他拒絕了這樣做,反而將蘇斯洛夫推向了前臺。據謝米恰斯內回憶,蘇斯洛夫並不是政變的謀劃者之一,直到勃列日涅夫命令他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蘇斯洛夫才知道政變的事情。蘇斯洛夫最後以討論“緊迫的農業問題”爲由,將赫魯曉夫騙回了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真的毫無作爲嗎 他又是何如登上沙皇寶座的 第2張

(圖)理論家蘇斯洛夫

二、讓謝列平去嘚瑟吧!

第二個細節表現在隨後進行的祕密會議上。在這次爲了批判赫魯曉夫而精心謀劃的會議上,勃列日涅夫幾乎全程沉默。事實上,這次會議的全部內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但是勃列日涅夫把“主演”的位置留給了謝列平。在會議期間,謝列平成爲了揭露赫魯曉夫“罪行”的主力,波德戈爾內、謝列斯特等人則配合了謝列平的表演。在這場大戲中,勃列日涅夫更像是一個幕後的導演。

三、誰來做最後的報告?

當一切塵埃落定後,還需要有一個人來做一個總結性的發言,按照程序這是一個必要的工作,就如同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做的那個揭露斯大林罪行的報告一樣。然而,在這樣一場政變中,無論是誰做了否定赫魯曉夫的報告,都會不可避免的被載入史冊。勃列日涅夫被認爲是最佳人選,但他再一次拒絕了這個拋頭露面的工作。謝列平倒是自告奮勇,想要去做報告,但是在大家看來,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還不適合承擔如此重大的任務。最後,蘇共歷史上最偉大的理論家蘇斯洛夫再一次被推了出來,成爲了報告人。

勃列日涅夫真的毫無作爲嗎 他又是何如登上沙皇寶座的 第3張

(圖)祕密會議上的主演謝列平

可以看出,在政變的高潮階段,勃列日涅夫選擇了韜光隱晦,他幾乎決絕了一切拋頭露面的行動。對於勃列日涅夫的做法,謝米恰斯內曾經在回憶錄中嘲笑道“勃列日涅夫實在過於膽小怕事”。然而,謝米恰斯內未免太看低勃列日涅夫了。勃列日涅夫之所以拒絕做這些事情,更多的是爲了自我保護。儘管這場政變是進行過周密安排的,但是他們的對手畢竟是赫魯曉夫,在塵埃落定之前,赫魯曉夫隨時有翻盤的可能。於是,儘可能的低調,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實際上,作爲政變的總導演,勃列日涅夫還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體現了自己的作用。當赫魯曉夫在主席團會議上徹底認輸後,他向委員們表示希望在之後的中央全會上“提一點要求”,而勃列日涅夫斬釘截鐵的說道:“這辦不到!”這差不多算是勃列日涅夫在這次會議上的唯一一次發聲。“勃列日涅夫導演”的這次發聲是至關重要的,因爲一旦赫魯曉夫在中央全會上提出的問題引起了討論,那麼極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赫魯曉夫再一次像1957年那樣實現逆轉也並非沒有可能。顯然,勃列日涅夫最後還是盡到了自己作爲導演的責任,這一聲“ CUT”喊的很到位!

勃列日涅夫真的毫無作爲嗎 他又是何如登上沙皇寶座的 第4張

(圖)赫魯曉夫與勃列日涅夫

最後的事實證明,勃列日涅夫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將蘇斯洛夫推向前臺,讓蘇斯洛夫做報告,使很多人把蘇斯洛夫當成了政變主謀;謝列平在祕密會議上的高調,讓人們記住了他在這場政變中的“傑出貢獻”,卻也讓人們看清楚了他的野心和忘恩負義。勃列日涅夫,這個真正的主謀,卻在後世的評論中,被看作是無關緊要之人,只不過是“黃袍加身”,被推上了最高領導人的寶座。然而,如果勃列日涅夫真的毫無作爲,他又憑什麼登上沙皇寶座呢?在形勢尚未明朗之時選擇韜晦,這纔是一名政治家應有的高明手段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