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抗日英雄楊靖宇是如何在磐石力挽狂瀾的?

本文已影響2.04W人 

經過楊靖宇領導下的全面整頓,磐石游擊隊走出了低谷、擺脫了混亂,開始了新的發展,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楊靖宇巡視吉海路沿線和海龍等地之際,磐石抗日鬥爭出現了新的危機。

當時在磐石有一個名叫張輔卿的大地主,家藏15支長槍。楊靖宇走後,磐石中心縣委指示游擊隊總隊長孟傑民將隊伍開赴張家所在地——位於磐石、伊通兩縣交界的長胳膊(地名),以武裝爲後盾,要求張家捐獻槍支、糧食、生豬等物資支援抗日。11月27日,孟傑民率隊伍趕到距張家大院約二里處,然後令隊伍隱蔽待命,自己和參謀長穆景山帶領一名士兵先去張家大院,並約定如發生意外情況以鳴槍爲號,槍聲一響,隊伍就包圍張家大院,以武力解決張家地主武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張家不僅拒絕了抗日要求,還自恃手裏有槍,槍殺了孟傑民,逮捕了同去的戰士,穆景山雖按原定計劃鳴槍示警並逃脫虎口,但當大部隊趕到時,局勢已無法挽救,經一晝夜激戰,游擊隊負傷兩人,耗費大量子彈,仍未攻下張家大院,只得主動撤離。45天后,1933年1月11日,游擊隊在磐東地區活動時,被東吉昌子(呼蘭鎮)高錫甲地主武裝包圍,遭到襲擊。戰鬥中,游擊隊代理大隊長王兆蘭、政治委員初向臣犧牲,第三中隊政治指導員和五分隊隊長受重傷。

連續兩次重大挫折和主要負責人的犧牲,使剛剛有所振奮的軍心士氣再次波動起來,從戰士到領導者,消極畏縮的情緒有所滋長,有人提出埋藏武器、人員分散活動,這無異於自動解散,結果,許多隊員開了小差,隊伍由160餘人降至100餘人。南滿游擊隊的命運處於緊要關頭。

解密:抗日英雄楊靖宇是如何在磐石力挽狂瀾的?

爲儘快解決磐石抗日鬥爭的新危機,中共滿洲省委於1月25日致信楊靖宇並轉縣委及游擊隊同志,要求磐石縣委和游擊隊的領導者徹底轉變盲動冒險攻堅的“左”的路線,堅持發動與領導羣衆鬥爭,“把兩次事變的教訓深入到每個同志與游擊隊員中”。對於楊靖宇(化名乃超)的工作,省委指示說:“乃超同志應該部分的時間留磐石工作,以一部分時間指導海龍工作。目前不應回省委”。遵照省委指示,剛在海龍巡視完工作的楊靖宇與李紅光又回到磐石。

這時,團省委派來磐石巡視工作的巡視員劉過風也由哈爾濱來到磐石。劉過風堅決反對把隊伍分散開來進行活動,批評了隊內錯誤思想,使隊內情緒稍許穩定下來。爾後,在海龍巡視完工作的楊靖宇以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召集磐石縣委會議和隊內特支擴大會議,研究面臨的局勢和對策。會上,楊靖宇傳達了省委給磐石中心縣委及游擊隊的指示信精神,堅決而又嚴厲地批評了縣委和隊內黨的領導幹部思想中存在的悲觀失望、畏難情緒等不正確觀念。他闡述了黨中央的領導抗日武裝鬥爭的總方針,重申了省委交付給磐石黨組織的任務,以此統一同志們的思想認識。指出,只有在黨中央和省委領導下,堅決地絲毫不動搖地爲鞏固、發展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而鬥爭纔是出路。進而使縣委領導同志、隊內骨幹的認識歸於統一,堅定了大家的一定要把游擊隊建設好,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底的決心。

根據嚴峻的形勢和實際情況,爲了打開磐石地區反日鬥爭的新局面,楊靖宇果斷地採取了三項措施:

第一,召集全體隊員會議,追悼先烈。楊靖宇在部隊舉行的悼念自游擊隊建立以來先後犧牲的孟傑民、王兆蘭、初向臣等幹部戰士大會上指出,爲革命犧牲是無上光榮的。他號召:“我們未死的同志們應腳踏着死者的血跡走上前去,完成革命偉大任務。”追悼大會的召開,激發起幹部、戰士繼承先烈遺志,積極開展反日鬥爭,誓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鬥志,從而恢復了部隊的士氣。

第二,再次整頓隊伍,宣佈對新任領導幹部的任命。通過整頓,加強了對幹部、戰士的思想教育,提高了對革命艱鉅性的認識,增強了與失敗、挫折鬥爭的信心。楊靖宇爲把這支黨領導的游擊隊建設好,決定留在游擊隊任代理政委。爲便於工作,穩定部隊情緒,他考慮到因傷離隊的首任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政委姓楊(楊君武),人稱楊政委,便也改姓爲楊。所以隊員把他(張貫一)也叫楊政委。特別是隊內朝鮮族戰士叫楊政委的音很似楊靖宇,於是,他說:“我的名字就叫楊靖宇吧!”“靖宇”含有剷除變亂,平定四方之意,表明了他矢志抗日的堅強決心。同時,這個名字與朝鮮語楊政委又近似諧音,戰士們叫起來也方便(當時隊內朝鮮族戰士佔有近半數)。從此,楊靖宇這一名字就叫開了,也就和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緊緊聯繫在一起。經過再次整頓的南滿游擊隊新的領導人是:游擊隊總隊長袁得勝、政委楊靖宇(代理)、參謀長李鬆波;教導隊隊長李明海、政委李紅光;第一大隊隊長樸翰宗、政委嚴弼順;第二大隊隊長韓浩、政委樸四平;第三大隊隊長王平山、政委王紹文。部隊新的領導幹部名單的宣佈,特別是楊靖宇留任游擊隊政委,對游擊隊全體幹部、戰士是個很大鼓舞,使同志們對鬥爭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解密:抗日英雄楊靖宇是如何在磐石力挽狂瀾的? 第2張

第三,主動出擊,開展遊擊活動。隊伍整頓過後,於1933年1月下旬(春節期間),楊靖宇率隊主動向蛤螞河子反動地主武裝“保民會”的“會兵”及據點“會房”展開了進攻,繳獲“會兵”武裝長短槍10支,逮捕包括有“會兵”頭目在內的5名漢奸地主,沒收其豬羊、粳米、白麪、衣服等物品若干,並將沒收的糧食分給貧苦農民,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隨即,楊靖宇率隊(70餘人)于吉海路沿線老爺嶺,在鐵路工人配合下,擊敗日本關東軍獨立守備隊(以下簡稱日軍守備隊)一小隊(40餘人),毀壞敵人鐵甲車一輛,斃傷日寇30餘人。之後,又率隊(100餘人)在廟嶺與僞滿軍500餘人展開戰鬥,敵死傷20餘人。這兩次軍事行動的勝利使游擊隊士氣爲之大振,隊內幹部、戰士歡呼雀躍,情緒高漲,一掃過去愁眉緊鎖,滿面陰雲的景象。

隊內的穩固和鬥爭的初步勝利,使楊靖宇很快在隊伍中樹立起了威信。縣委和游擊隊全體同志一致公認,自從楊靖宇由海龍趕回磐石,再次整頓游擊隊並出任游擊隊政委後,磐石地區的反日鬥爭有了新面貌。游擊隊開始置於黨的正確領導之下,隊內情緒大爲改觀,紅軍在羣衆中樹立起很高的威望,廣大羣衆抗日鬥爭情緒也日趨高漲。工農羣衆熱烈歡迎紅軍游擊隊,主動募捐,送慰勞品,許多青壯年積極要求參加南滿紅軍游擊隊。

南滿游擊隊獲得新生後進行的幾次戰鬥使日僞當局感覺到這支赤色游擊隊及其他反日部隊的存在對其在南滿的統治實是心腹之患。1933年1月下旬,僞吉林省省長、大漢奸熙洽利用所謂“冬深木落,匪失憑藉”之機,發佈“圍剿”反日軍通令:“令各縣長自奉命後,迅即整飭警團,嚴重痛剿,務將零星小股,剋日殲除,以靖地方。”[ 《盛京時報》1933年1月22日,轉引自趙俊清:《楊靖宇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頁。]於是,從1月末起,日僞當局派出大批僞滿軍配合日本侵略軍,前來磐石地區“圍剿”南滿紅軍游擊隊及其他抗日武裝。

面對敵人的“圍剿”,楊靖宇領導南滿游擊隊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反“圍剿”鬥爭。從1月末開始,這次“圍剿”與反“圍剿”鬥爭持續到5月份才結束。無疑,這次反“圍剿”鬥爭對於剛整頓恢復不久的南滿游擊隊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在四個月的時間裏,南滿游擊隊在楊靖宇的指揮下,與敵人進行大小戰鬥60餘次,其中最爲激烈的有4次。英勇的南滿游擊隊指戰員以不畏犧牲、壓倒敵人的英雄氣概,終將兇惡的敵人全部擊潰,獲得了巨大勝利。此後,南滿游擊隊聲威遠震,城鄉各地,義勇軍、山林隊乃至僞滿軍中都議論着“紅軍”與敵人英勇作戰之事。在該階段反“圍剿”鬥爭中,有“楊靖宇率領游擊隊衝破敵人四次圍剿”之榮稱:

第一次衝破敵人“圍剿”。1933年1月29日,日軍及投降日僞的土匪“東江好”(駐煙筒山)及毛團(即僞滿軍毛作彬團,駐吉昌子鎮)共三四百人,於上午11時向南滿游擊隊根據地玻璃河套進攻。敵軍闖進玻璃河套後,大施淫威,槍殺了團省委巡視員劉過風,肆意拷打羣衆,姦淫婦女,搶掠財物,使玻璃河套慘遭蹂躪。因當時南滿游擊隊在海龍三十一戶地方活動,敵人未尋到游擊隊。1月30日,敵兵大增。當時南滿游擊隊行抵一個叫大坑的地方駐下。在此,游擊隊受到敵軍千餘人的“圍攻”。上午10時,“東江好”六七百人,由北面向南滿游擊隊駐地攻來。楊靖宇指揮游擊隊當即與其展開戰鬥。游擊隊員一面反擊,一面發動政治攻勢,高呼“士兵不打士兵”,“紅軍是窮人的隊伍”,“譁變過來,殺死你們投降日本的走狗長官,投向紅軍”,“勞苦兄弟聯合起來,去打共同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在游擊隊英勇猛烈的反擊下,敵人敗退。同時,“毛團”本部及其所轄的“四季好”共約300人又由南面用機關槍向我軍陣地猛射,敵人雖屢次向游擊隊陣地衝鋒,但都遭到了迎頭痛擊,他們佔領游擊隊陣地的圖謀終未得逞。

解密:抗日英雄楊靖宇是如何在磐石力挽狂瀾的? 第3張

當游擊隊大部分在大坑與敵人激戰時,楊靖宇調動游擊隊一小部轉到三棚砬子,包圍了退到那裏的敵人——“東江好”。敵軍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死傷多人。最後“東江好”力不能支,落荒而逃。游擊隊佔領了三棚砬子。不多時,又有從西面、西南分別由二道崗和三棟頂來的“會兵”向游擊隊發起進攻。游擊隊員毫不畏懼,越戰越勇。他們依據有利地勢,沉着應戰。戰至傍晚,敵人見勢不利,損失巨大,便逐漸收兵。此時,游擊隊在楊靖宇指揮下,也乘機經柺子坑轉向紅石砬子撤出戰鬥。天亮時,游擊隊各部會合於玻璃河套大生菜地方。

此次戰鬥,由日寇指揮的敵軍共計千餘人,南滿游擊隊與敵人激戰了一整天。敵軍死傷二十餘人,損耗彈藥無數,機關槍也被游擊隊打壞。南滿游擊隊犧牲隊員一名,傷一名。這次戰鬥旗開得勝,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顯示了南滿紅軍游擊隊應有的戰鬥力。

第二次衝破敵人“圍剿”。2月27日,南滿游擊隊駐在磚廟子。翌日,有敵軍——日寇率領指揮的“東江好”、“毛團”六七百人,爲圍剿游擊隊先向磚廟子撲來,並把南滿游擊隊一部包圍。爲避敵鋒芒,佔據有利地勢,楊靖宇指揮游擊隊戰士有計劃地退至淺草溝山頂。之後,游擊隊突然向敵人展開猛烈射擊。由於游擊隊佔據有利地勢,居高臨下,敵人雖屢次衝鋒,但皆被擊退。作戰時,游擊隊戰士精神振奮,高唱革命歌曲,向“毛團”士兵喊話,高呼“弟兄不打弟兄!”“共同去打倒我們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拖槍譁變過來!”等口號。此次激戰歷經三小時,敵軍死12人,傷10人。游擊隊犧牲1名隊員,傷1名隊員。此戰敵軍敗北,紅軍大勝。不久,日僞當局將戰敗的“東江好”繳械,“毛團”也不被信任。“毛團”首領毛作彬基於形勢所迫,舉旗譁變,倒戈抗日。“毛團”曾多次爲日僞當局驅使,與南滿游擊隊交戰。這次“毛團”首領率隊譁變反日,其本身就是對日僞當局的一個打擊。同時,磐石地區廣大羣衆莫不感到振奮,極大地擴展了南滿紅軍游擊隊的政治影響。

第三次衝破敵人“圍剿”。1933年3月底,日僞當局在其“討伐隊”連續遭到兩次失敗後,又調動日軍守備隊700餘名向南滿游擊隊展開進攻。日軍守備隊攜帶機關槍、大炮等輕重武器,自磐石、小城子等地出發至玻璃河套,向駐在楊寶頂子的南滿紅軍游擊隊包圍過來。在楊靖宇指揮下,游擊隊布開狹長陣線準備迎戰。敵人用兩門大炮、四五挺機關槍集中火力向游擊隊猛烈射擊,並在炮火掩護下,多次向游擊隊陣地衝擊。游擊隊從容迎戰,向衝上前來的敵人瞄準射擊。敵人在明處、游擊隊在暗處,敵人集中、游擊隊戰線狹長,敵人在游擊隊的準確射擊下應聲而倒。此戰由下午1時戰至夜幕降臨。日軍守備隊長以下十幾人被擊斃,傷數人。傍晚,敵人見大勢已去,全部潰退。游擊隊無一傷亡。

這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游擊隊員們更加興奮。當地羣衆也興高采烈,他們說,只有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游擊隊纔是真正徹底的反日武裝;只有紅軍游擊隊纔有這樣的戰鬥力,才能夠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第四次衝破敵人“圍剿”。上次大規模進攻一個月後,敵軍於4月底又向南滿游擊隊展開第四次大規模“圍剿”。這一次敵人派出大股部隊,從小城子出發,動用三門迫擊炮、七八挺機關槍,向游擊隊駐地蘿蔔地包圍過來。楊靖宇得知敵人襲擊的消息後,迅即指揮游擊隊轉移到蘿蔔地附近的大泉眼地方。中午時分,正向蘿蔔地貿然開進的敵軍行至大泉眼地方,突遭埋伏於此的游擊隊的打擊。敵人驚魂未定,倉促架起迫擊炮、機關槍向游擊隊陣地開火。此時,楊靖宇指揮游擊隊於正面和敵人交戰,伺機又派出部分馬隊抄襲敵人背後,並設下埋伏,準備敵人逃竄時予以堵擊。戰鬥中,敵人見正面衝擊無法得逞,又受到背面圍攻,便急速集合奪路而逃。敵人潰逃時遭到了事先埋伏好的游擊隊小股部隊的迎頭痛擊。這次戰鬥斃敵10餘人,其中有日軍6人,傷敵20餘人。游擊隊方面毫髮無損。

解密:抗日英雄楊靖宇是如何在磐石力挽狂瀾的? 第4張

這四次反對敵人“圍剿”的鬥爭,共消滅日僞軍100餘人。在反對敵人“圍剿”鬥爭中,南滿紅軍游擊隊發展至230人,武器齊備。隊員人數較“五洋”隊時期增加三倍。這四次反“圍剿”鬥爭影響很大,中共蘇區中央局機關刊物《鬥爭》曾以《南滿赤色游擊隊的新勝利——衝破日本帝國主義的四次進攻》爲題,進行了詳細報道。反“圍剿”鬥爭的勝利,讓游擊隊聲威大震,游擊隊員揚眉吐氣、精神振奮。磐石、伊通、海龍等地的廣大羣衆倍受鼓舞,深感抗日有望。一些義勇軍、山林隊看到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確實有力量,便開始主動靠近南滿游擊隊。同時,南滿紅軍游擊隊的活動也對僞滿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磐石、伊通一帶的一些僞滿軍中,有人提議:“我們與紅軍沒有仇恨,再讓打紅軍的時候,我們不瞄準打了。”南滿游擊隊在磐石一帶開始穩固地紮下了根,併成爲各抗日武裝部隊的模範和核心力量,推動着舊奉天省東邊道地帶及安(東,今丹東)沈(陽)鐵路沿線抗日遊擊運動的新高漲。與此同時,在海龍縣委領導下的工農反日義勇軍,自楊靖宇於1932年12月間赴海龍巡視將該隊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遊擊隊”後,在海龍、柳河、清原一帶也積極開展活動。

紅軍游擊隊的存在和發展,使日僞當局驚恐異常,深感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繼續發展,將對其在南滿統治構成威脅。日本侵略者的喉舌《盛京時報》,盡其污衊之詞,1933年5月4日,該報以《海龍縣境一帶紅軍跳梁》爲題載文報道說,“以磐石西方、海龍縣境一帶爲勢力範圍,狂奔擴大其黨勢之共產黨,由首領南方人,參謀磐石人統率之,最近自稱爲紅軍第三十二軍開始積極運動。普遍襲擊附近富豪,強奪財物,分與附近貧民,並向附近各地派遣宣傳員,努力宣傳,故附近農民之加入紅軍者日益增多,其數已達二三千名,若再不討伐,恐陷於不可收拾之狀態。故海龍、磐石兩縣警察隊,對此近將開始徹底的討伐,以一掃禍根雲。”從敵人的這篇報道中,可以看出敵人不僅視南滿游擊隊爲“禍根”,且恐其繼續發展,“陷於不可收拾之狀態”。當然,文中所載紅軍已達“二三千名”不算屬實,說得偏大,但游擊隊確實比“五洋”時期大有發展。

在當時,南滿各地不僅廣大民衆、義勇軍在談論紅軍游擊隊的事情,而且在其影響下,一些僞滿軍也發生了動搖。駐吉林市的僞吉林警備第五旅步兵第十四團士氣十分低落。該團迫擊炮連在紅軍游擊隊勝利鬥爭的影響下,在黨組織派入該連隊內部的共產黨員曹國安、宋鐵巖及張瑞麟(起義前兩日入黨)的策動下,反日情緒高漲,積極準備起義。1933年4月下旬,僞滿軍第十四團迫擊炮連隨團部開進吉林南山“討伐”反日軍。士兵們對“討伐”十分反感,故意放空槍,打空炮。“討伐”結束後,部隊移駐磐石縣煙筒山臨時駐防。迫擊炮連駐在“成德源”燒鍋院內。此時,曹國安等認爲起義條件已成熟,要不失時機展開行動。5月28日(端午節)夜,僞滿軍十四團迫擊炮連100餘名士兵,在曹國安、宋鐵巖、張瑞麟領導下舉行起義,在擊斃反動連長後,攜帶迫擊炮1門,炮彈80發,步槍100餘支,子彈2萬發,奔赴石虎溝。翌日,起義連隊與前來迎接的南滿紅軍游擊隊取得聯繫,奔赴游擊隊根據地玻璃河套,在那裏參加了南滿紅軍游擊隊,被編爲游擊隊迫擊炮大隊,曹國安任隊長,宋鐵巖任政委。

僞滿軍十四團迫擊炮連起義,是在敵人對南滿游擊隊連續發動四次“圍剿”後發生的。這支僞滿軍加入南滿紅軍游擊隊,極大地擴展了紅軍游擊隊的政治影響,震驚了日僞當局,一些僞滿軍更加動搖。迫擊炮連譁變後,受其影響,7月13日,同步兵十四團機槍連第一班6名士兵攜輕機槍1挺、步槍6支加入南滿游擊隊;7月22日,同團士兵30名,攜帶步槍33支、彈藥300發,參加了南滿游擊隊。上述部隊的加入,增加了游擊隊的有生力量,改善了部隊裝備,特別是攜來一門完好的迫擊炮,使南滿紅軍游擊隊有了重武器,更加積極有效地打擊日寇駐軍,破壞日僞軍事設施,增強了人民抗日武裝實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