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軍裝上的印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何不同?

本文已影響4.73K人 

對清朝軍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裝電視劇中,爲突出主角光環,朝廷的士兵往往不如江湖俠客厲害,讓人感覺士兵們都在充人數,並沒有真本領。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士兵們是國家武裝力量,肩負着保衛國家安危的重要職責,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清朝影視劇中出現的清軍士兵有何區別。不知道細心的朋友是否發現,清軍軍裝上印有兵字和勇字。同樣是國家武裝力量,“兵”字兵和“勇”字兵究竟有何不同呢?到誰的戰鬥力更強?

清軍軍裝上的印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何不同?

據史料記載,清朝國家常備武裝力量爲“兵”,包括以滿人爲主的八旗兵和爲彌補滿軍數量較少這一缺點而吸納的漢人部隊,“綠旗兵”。“綠旗兵”是滿清在全國統一過程中收編的明軍及其它漢兵,以綠旗爲標誌,以營爲建制,故也稱爲“綠營兵”,簡稱“營兵”。八旗爲滿族子弟,身份高人一等,而綠營人數雖然是八旗兵的三四倍,但多爲漢人,所以地位不高,在經濟、政治、科舉中待遇差別明顯。所以雖然同爲朝廷武裝力量,但朝廷倚重並不相同。

清軍軍裝上的印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何不同? 第2張

八旗軍主要駐紮在京師,負責保衛京師的安全;而綠營兵人數衆多,被派往全國各地,負責各地治安。清初,由於國家停止戰亂,趨於和平,八旗軍又都是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兵丁,所以個個養尊處優,疏於戰鬥,戰鬥力下降。以致到順治年間,清政府開始不得不倚重戰鬥力較強的綠營兵。康熙年間,綠營兵平定三藩之亂以及參與之後的多次戰爭,更是擔起維護國家治安的重任,雍正帝也曾下令要對八旗軍進行嚴格整治,但並未取得什麼成效。

康乾年間,社會穩定,營兵也逐漸懶散廢弛,戰鬥力大不如前。至乾隆後期,“兵”字兵已無力參加戰鬥。所以,“勇”字兵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據史料記載,“勇”是指各地臨時招募組成的鄉勇,出現在清朝的中後期,一般爲戰時募集,事畢解散。戰力影響有限,並不是國家正式軍隊,所以國家可以不出過多的經費養他們,畢竟僅用於戰事,戰事完畢後立即解散了,即使在戰爭中立下戰功也並不留用。所以這些鄉勇爲與國家正式軍隊“兵”區別,衣服前有“勇”字。

清軍軍裝上的印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何不同? 第3張

後到清末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將鄉勇改爲練勇(即湘軍),爲鄉勇定兵制,發糧餉,制訂勇營制度。成爲地方重要的武裝力量,而且曾國藩藉此成就大事。勇營異軍突起,逐漸取代了八旗兵和綠營兵,成爲晚清對抗外敵,參與戰事的主要軍事力量。“勇”字兵的作用也基本上代替了“兵”字兵成爲國家正規軍主力。而且太平天國和白蓮教起義等諸多叛亂都是“勇”字兵剿滅的。所以回到開篇問題中,同樣是國家武裝力量,“兵”字兵和“勇”字兵到底誰的戰鬥力更強呢?若就清末“兵”“勇”戰鬥力相較而言,“勇”字兵確實比“兵”字兵厲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