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沈國是被哪個國家所消滅的?

本文已影響1.97W人 

你真的瞭解沈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春秋時期,通常用來指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這段歷史時期,史稱“春秋時期”。據說是由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爲《春秋》。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一說止於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氏,一說止於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沈國是被哪個國家所消滅的?

在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和地位急劇下滑,這導致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不斷兼併周邊的小國。換而言之,在春秋時期,衆多小國相繼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這纔有了後面的戰國七雄。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沈國,就是在春秋時期被消滅的。沈國,姬姓,周朝諸侯國。周平王東遷後,季載後裔另封沈國之地於上蔡平輿沈丘一帶。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沈國這一諸侯國,因爲和楚國結盟,所以遭到了晉國的打壓,乃至於被晉國支持的蔡國所消滅。

首先,對於沈國來說,是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對於沈國來說,祖先是季載,即聃季載,或作“冉季載”。爲周朝諸侯國聃國(國都在今山東省定陶縣冉堌鎮一帶)開國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冉姓的得姓始祖。其裔孫亦有被封於沈子國(國都在今安徽臨泉)者,所以他還被沈姓族人尊爲始祖。《水經·汝水注》雲:"汝水又東南,左會澺水。……又東經平輿縣故城南,爲澺水。縣,舊沈國也,有沈亭。"可見沈國國都其最後國都的遺址可能在河南平輿北射橋鎮古城村。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沈國是被哪個國家所消滅的? 第2張

而依《沈子國》記載“公元前1063年,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繼位,封聃季載於聃。唐代張守義《正義》注:“聃,國名也。季載,人名也,伯邑考最長,所以曰:“伯”,諸子中鹹言“叔”,以載最少,故言季載。”武王同母兄弟四人,爲嫡出。季載爲武王胞弟,居第四,故稱季。據衆多的史料記載,聃國就在潁州西一百二十里處,即今古城址。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沈國究竟封於何處,史學界爭議頗多。有人說封於今安徽省臨泉縣古城子,有的說封於今河南平輿縣北射橋鎮古城村,還有說封於今河南固始。然而這些都值得懷疑。持以上諸說者,是把沈、瀋、聃混爲一談,所據是它們古音相同或相近。

沈國定居汝南的國君是沈君忽,其因父庚向助周平王東遷有功,入朝爲卿士,封子忽沈侯,爲汝南方伯,號“汝南國”。對於周平王東遷,無疑是重要的歷史事件。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爲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爲西周。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的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天子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而且,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戎狄等勢力,須依賴諸侯國保護,致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羣雄爭霸的局面。

同時,在周平王東遷之後,對幾個立下功勞的諸侯進行了封賞,比如秦國、晉國、鄭國、衛國等諸侯國,就得到了周平王的犒勞。而就本文所要說的沈國,也正是因爲支持周平王東遷,從而得以正式建立。在分封之初,沈國這一姬姓諸侯國的爵位是侯爵,這無疑可以和晉國、衛國、齊國、魯國等諸侯國相提並論。不過,對於本來是侯爵的沈國,卻在春秋時期被降爲子爵諸侯國,這是因爲沈國和楚國結盟,從而得罪了晉國乃至於周天子。

踐土之盟是指春秋時期晉文公爲確立霸主地位而舉行的會盟。前632年(左傳僖公28年),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大會諸侯於踐土(當時衡雍附近,今河南省境內),參加會盟的有晉、魯、齊、宋、蔡、鄭、衛等國,晉被推爲盟主。彼時,沈國因爲和楚國結盟,所以沒有參加晉文公重耳主持的踐土之盟。在此基礎上,沈國因爲“踐土之盟”被降爲子爵,故後世之君稱沈子。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子爵自然是一個相對較低的爵位。除了爵位的降低,沈國因爲處在鄭國、楚國、蔡國、晉國等諸侯國之間,從而失去了擴張的空間,更因此遭到了周邊大國的屢次進攻。

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沈國是被哪個國家所消滅的? 第3張

由於沈國是楚國的同盟國,因而屢遭中原諸國的討伐。公元前624年,晉、魯、宋、陳、衛、鄭等聯合伐沈,使之一蹶不振。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遭到了中原諸侯國的討伐,但是,沈國只能依附於楚國。因爲沈國一旦和楚國相抗衡的話,那麼很可能會被楚國直接吞併。沈國故地在今天安徽臨泉、河南平輿、河南沈丘一帶,有很多沈國古蹟遺存可考。在春秋時期,楚國已經將勢力擴張到沈國一帶,這迫使沈國不得不和楚國結盟,並且對楚國馬首是瞻。

最後,公元前583年春,在晉國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同盟的楚軍敗逃,晉軍討伐蔡國和楚國後,又攻破沈國,擄走了沈國國君揖初。在整個春秋時期,雖然我們常說是晉楚爭霸。但是,在大部分時間內,晉國都是佔據上風的,也即晉國和楚國之間的戰役,同樣是晉國勝多敗少。而這,無疑讓本就弱小的沈國,更加艱難生存了。公元前558年和公元前537年,沈國又兩次隨楚伐吳,也即沈國參加了楚國和吳國之間的戰役。公元前519年,沈子逞伐吳兵敗,成爲吳國的俘虜。

根據《左傳·定公四年》的記載,公元前506年,晉國召集諸侯,會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縣東),親楚的沈國拒不參加,晉國指使蔡國,出兵伐滅了沈國,並將沈子嘉押回蔡國殺掉。由此,對於弱小的沈國,在公元前509年正式告別了春秋歷史的大舞臺。在沈國滅亡後,沈國的後人以沈作爲姓氏。沈氏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沈氏族人,仕楚爲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邑(今河南葉縣)。如今,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在蘇浙皖、福建大部、山東東南部、河南東南角、湖北東部、江西大部、廣東東部、雲貴大部、廣西西北部、黑吉東段、內蒙古東北等地,沈姓的分佈相對密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