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曾是春秋時期重要諸侯國,爲何會在戰國初期就滅亡?

本文已影響3.87K人 

鄭國是周朝姬姓諸侯國,國祚432年,共歷24位君主,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中,鄭國一直都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諸侯國。尤其是周平王東遷之後,鄭國在鄭莊公的率領下,一度成爲了春秋時期的“小霸”。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一直維持下去。在鄭莊公開啓了春秋時代,霸主政治的先河之後。鄭國在春秋時期,則逐漸成爲了依附於晉、楚兩國,才能得以維持的小國。

當然,這樣的情況,多出於鄭國在政治上自保的國策。可這樣的國策, 並沒有使得鄭國在戰國時期延續下去。歷史上的鄭國,在到了戰國初期之後,卻迅速的被韓國滅掉。以至於,這個中原地區,一直很重要的諸侯國,最終淹沒在了春秋戰國的歷史中。那麼,本是中原地區重要諸侯國的鄭國,爲何在戰國初年便被滅掉?

鄭國曾是春秋時期重要諸侯國,爲何會在戰國初期就滅亡?

首先,鄭國所以沒能繼續憑藉此前依附強國的國策,延續下來。實際上,同鄭國自身不斷髮生的內亂,有着很大的關係。鄭國在鄭莊公之後,完全可以用內訌不斷來形容。在鄭莊公後,因爲鄭莊公生前子嗣衆多,使得鄭國陷入了長時間的內亂之中。而當鄭國的皇位穩定之後,鄭國則迎來了“七穆”執政的歷史時期。這個“七穆”實際上同“晉國六卿”相似。

由此可見,常年被貴族權臣把持朝政的鄭國,在春秋時期,始終都無法振作。而隨着春秋時代的逐漸遠去,鄭國則逐漸呈現出了邊緣化的跡象。尤其是到了戰國初年的時候,積貧積弱的鄭國,儼然成爲了戰國七雄垂涎的對象。實際在晉國末期的時候,晉國便已經展現出了,吞併鄭國增加自身實力的想法。可見,這樣的關係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當鄭國在春秋時期不斷走下坡路之後,到了戰國時期等待着鄭國的則是最終覆滅的悲慘命運。

鄭國曾是春秋時期重要諸侯國,爲何會在戰國初期就滅亡? 第2張

我們將視角放大的話,便能發現,鄭國的覆滅,實際上也是歷史前進的一個真實映照。早在“三家分晉”之初,韓國的第一位君主,便制定了滅鄭的戰略。以至於,在韓國初立的時候,韓國便想方設法建立了滅鄭的大好態勢。以至於,在經過數十年的拉鋸戰後,鄭國徹底的被併入了韓國的疆域之中。當然,韓國滅鄭並非是出自偶然,這實際上是歷史不斷前進的一個產物。

當春秋時代逐漸遠去之後,戰國時代的到來,爲了能夠在這樣的“大爭之世”頑強的生存下來。首先要做到的便是不斷的削弱對手,而不斷的增強自身的力量。正是這樣的背景下,處在中原富庶之地的鄭國,自然就成爲了大國面前的肥肉。即便韓國不滅鄭的話,楚國、魏國也是有可能滅鄭的。而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正是中原地區的四戰之地,這樣的情況下,更加快了鄭國的滅亡。實際上這並不是鄭國,一國所要面對的問題。這也是處在戰國時期,衆多小國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鄭國曾是春秋時期重要諸侯國,爲何會在戰國初期就滅亡? 第3張

其次,鄭國的覆滅,也同鄭國在戰國初期的外交失誤,有很大的關係。不同於春秋時期,鄭國依附於晉、楚,在戰國初期的鄭國可以說是孤立無援的一個狀態。這樣的情況下,以至於在韓滅鄭國的時候,列國保持了高度的緘默。如果鄭國能夠如春秋時期那樣,選擇依附於楚,或者是魏國。那麼,韓國也必然不會輕易選擇伐鄭滅鄭。可見,鄭國的滅亡,同自身有着很大的關係。

歷史就是這樣,本是中原地區重要諸侯的鄭國,在躲過了春秋數百年的亂世後,最終還是在戰國初期被滅掉。而鄭國的滅亡,似乎也在昭示着一個時代的行將就木。因爲,用不了太久的時間,天下終將歸於一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