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看朱棣起兵看似"叛亂",爲何說是朱元璋設計好的效果?

本文已影響5.63K人 

朱元璋爲他的兒子朱標留了當時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作爲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的主力兵團,這是第一步。心慕漢高唐太的他需要一個讓王朝雄視六合、讓子孫福奕萬代的都城,這是第二步。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以朱標爲姻親樞紐,以常、藍爲首的武人集團配合關中地區的天險地利可以對嶺北產生巨大的威脅,而且有黃河護衛沒有北京必須時刻囤積重兵的弊端。而北京因爲地理位置以及漕運之利依然會是攘夷藩王坐鎮的軍事巨鎮,與關中新都齒矣。奈何太子朱標壯年而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事情。

總的來看朱棣起兵看似"叛亂",爲何說是朱元璋設計好的效果?

朱元璋在當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祀竈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維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願鑑朕此心,福其子孫。"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聽起來真是異常淒涼。

太子朱標的武人集團班底是未來朱標的基本盤而不是整個朝廷的,在歷次殺戮之後,可以看到,徐、李、湯、耿、郭、沐幾家和朱元璋關係特別好的勳貴都活到了最後,足見太祖並非濫殺,而是有自己真正的基本盤的。

朱允炆曾跟朱元璋說對付他叔叔們的方法:"首先,用德來爭取他們的心,然後用禮來約束他們的行爲,再不行就削減他們的屬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結果他沒有按他說的步驟做而是直接跳過拔刀,由於朱允炆集團的軟弱,選擇從最弱的藩王下手,皇帝的威儀隨着各藩王不斷削藩遞減,最後最老最強的藩王朱棣反了。

對北方最失人心的舉動就是建文帝把北方諸省儒學傳授給砍了,朱棣登基恢復。靖難之役能成功有很多原因,軍事能力和運氣都很重要,當然還有太祖皇帝當年制度設計的結果。朝中出了奸臣,親王可以起兵"清君側",本來就是太祖皇帝的安排,而且他也注意培養諸王帶兵經驗和威信,保證他們有能力完成這個目標。

總的來看朱棣起兵看似"叛亂",爲何說是朱元璋設計好的效果? 第2張

太祖屍骨未寒,齊、黃等人大舉廢黜親王、剝奪護衛兵,那不就是奸臣咯?燕府自己的護衛兵多被宋忠等人領出去了,但燕王起兵,跟他出塞的老部下們紛紛響應,這就是太祖培養的成效。王府自己的護衛兵滿編不過15000人左右,太祖還真指望親王用這點兒兵力一路打到南京去不成?當然《皇明祖訓》規定親王靖難之後要還國,然而建文帝沒有逃跑也沒有出面交涉,居然自焚了,成祖連表面功夫都省了,直接即位吧。

事實上成祖入京後南軍大將郭英、平安、盛庸、梅殷、何福、房昭、楊文等等都先後順服了成祖,說明太祖皇帝親手打造的這支軍隊的指揮官還是明事理的,雖然受朝廷之命不得不執行,但心裏知道燕王確實是遵循祖訓而起兵,故能夠接受這一結果。文官中固然有念及建文帝之恩而求仁者,但也有不少識時務之士,因此成祖很快就建立了首屆內閣、重組政府,各地方政府也聞風歸順,只有浙江布政使等人還在招募民兵,被部下抓捕歸案。

總的來看,成祖起兵看似"叛亂",實際卻是太祖皇帝設計的應急機制的啓動效果。從帝位傳承上看,太祖尊重嫡長繼承製,將皇位傳給了建文帝,現在成祖取而代之,正所謂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內不能制外,但內外都姓朱,都是太祖之後。我看這正說明了太祖制度爲一姓之謀的成功。要是缺乏政治智慧的建文朝廷愣是把燕軍消滅了,那纔是太祖的真失敗,以後朝廷又不知道搞出什麼亂子。

成祖即位後,用較爲和緩而非粗暴廢黜的手段,把親王領兵的制度廢除了,改爲"天子守邊",更加在京城厚集兵力。但歷史上人亡政息的例子並不少,太祖制定的這個制度,能影響他死後數年的皇位歸屬,也很厲害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