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腰纏萬貫的羣臣 崇禎爲什麼不對他們直接抄家

本文已影響5.07K人 

你真的瞭解崇禎和大臣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崇禎自古就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很多人認爲崇禎已經盡力了,無法挽救那個積重難返的大明朝,而這種論調最多的就是集中在大明最後一次募捐。當時國家財政緊缺,朝廷府庫被宦官、文官吃得乾乾淨淨,前線士兵因爲長期未發糧餉而叛亂,“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展現的淋漓盡致。關鍵在後方吃的還不是皇帝,而是羣臣、宦官。大明朝的財政成了一場分贓盛筵。

面對腰纏萬貫的羣臣 崇禎爲什麼不對他們直接抄家

在朝廷極度貧困的條件下,爲了滿足軍費開支,崇禎帝舉辦了一場募捐。此次募捐的結果很迷,他的老丈人周奎一毛錢都沒捐,太監高定都看不下去了,去找周奎的女兒(周皇后)。周皇后一看太監都上門要債了,所以狠狠地訓了周奎一頓,周奎不情願地拿出了5000兩白銀。女兒自己都覺得丟人,所以賣首飾給他湊了5000兩白銀,然後周奎抽了一層皮,捐了8000(自己的5000+女兒的3000)兩白銀。

堂堂的國丈,自己女兒給他湊的錢他都不捨得捐,自己還要剋扣2000兩白銀,其他人可想而知。在國丈的帶頭下,京官紛紛效仿,把富麗堂皇的房子裝修成爛磚破瓦,以往的八擡大轎全部換成步行上朝,家裏面的裝飾品全部藏起來,然後捐款都是幾十兩、幾百兩。如果他們真的沒錢,都是清廉官員也就不說什麼了,問題是之後李自成抄家抄出了7000萬兩白銀之巨,和崇禎募捐的20萬兩白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到現在就有人問了,爲什麼崇禎不去提前抄家?原因爲以下三點:

面對腰纏萬貫的羣臣 崇禎爲什麼不對他們直接抄家 第2張

1:崇禎無法革自己的命

爲什麼李自成能抄家?因爲這些人和李自成沒有關係,真要說關係,那就是敵對關係。這都是欲殺之而後快的關係,李自成抄家根本就不會手軟,而且抄家之後也沒有什麼影響,周奎是國丈,明朝都滅亡了還要國丈幹什麼?人家李自成也是有岳父的,殺了一個空缺立馬就能填補上去。官員的編制是有限的,國丈、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這些都是崇禎的人,李自成必須殺了,然後讓自己的人頂上空缺。

崇禎卻不可以,如果他要是把兵部尚書抄家,那誰來頂這個空缺?雖然兵部有很多人,但是那些人並不傻啊,我一上位就要死,那我肯定託辭說能力不行啊。朝廷裏面的京官都是和崇禎有密切聯繫的,國丈周奎是親屬關係,兵部尚書這些都是崇禎任命的官員,你怎麼抄家?你把你自己的人全部殺了,那誰替你幹事?問題的核心就在這,崇禎無法對自己的人下手,無法革自己的命。不抄家,可能會死;抄家,一定會死。

面對腰纏萬貫的羣臣 崇禎爲什麼不對他們直接抄家 第3張

我們可以看以往的歷史,朝廷沒有錢了,一般都是宦官來敲詐文官,然後給皇帝送去。《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乾隆沒有錢了,和珅就四處抄家,然後給皇帝。事後大臣們也是怪和珅,皇帝什麼事都沒有,大臣爲了避免被抄家反而是爭先恐後地去巴結皇帝。天啓帝在財政危機時就是靠宦官搜刮大臣,然後撐過去了。崇禎沒有受皇權教育,他不瞭解宦官存在的意義,所以打壓宦官。這事說是爲國爲民,實際上是被大臣當槍使了。

2:崇禎本身沒有能力

這件事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薛國觀借錢案。薛國觀給崇禎想了個辦法,那就是找大臣、皇親國戚借錢。這個借錢是名正言順的,大臣總不能不給吧。最開始李國瑞雖然不願意,但是皇帝開口,也不能說不,所以就想着交一半家產(20萬兩)作爲軍費。皇帝想要全部要,所以不同意他的方案,下令嚴查李國瑞的家產,生生是嚇死了李國瑞。之後皇親國戚擔心皇帝會逼死他們,所以開始造謠,利用崇禎第五皇子病逝的契機,說是天降懲罰。崇禎信了,然後處死了薛國觀。這事一出,沒人再敢跟他辦事,都擔心吃力不討好。

面對腰纏萬貫的羣臣 崇禎爲什麼不對他們直接抄家 第4張

與之相比的就是正德皇帝,當時有人去告壽寧侯張鶴齡意圖謀反,正德下令嚴查。張鶴齡擔心嚴查會引起一系列的貪贓枉法事,所以花錢買平安,給皇帝送了一大筆銀子。事後,皇帝有錢了,張鶴齡安全了,兩人皆大歡喜。但是崇禎就和別人不一樣,非要把人逼死纔算完。逼死之後,崇禎還要把幫他做事的人處死。最後導致沒有人願意交錢,也沒有人願意替崇禎抄家。

而且崇禎募捐之前就已經提出過多次要求捐款的事了,當時官員都說沒錢,如果現在掏出錢了,那算怎麼一回事?如果是其他皇帝,那麼可能就既往不咎,反而是表揚一下。但是崇禎這位就和別人不一樣,他立馬就問你:你之前不是沒錢嗎?現在錢從哪裏來的?是貪贓枉法還是欺君?說,說不出來我弄死你,說出來我還弄死你。試問一下,如果你是大臣,你會怎麼樣?不說,肯定不死;一說,必死無疑。

面對腰纏萬貫的羣臣 崇禎爲什麼不對他們直接抄家 第5張

3:讀書人不再堅持救國救民

皇帝有問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讀書人不再堅持救國救民。在明朝滅亡後,文武大臣就趕忙去迎接李自成、清朝了,沒有人殉國,唯一殉國的就是陪伴崇禎帝的太監。這件事反應的是讀書人的思想已經變了,已經從救國救民的思想改變成謀取私利。以前的讀書人、儒生都是堅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之後的讀書人、儒生都是堅持“當官,賺票子,買房子,撈銀子”。

我知道,明朝、清朝都有堅持爲民的官員,比如海瑞、于成龍。但是大環境變了,以往讀書人都是救民於水火之中,而清朝的讀書人都是爲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官如鳳毛麟角,貪官如黃河泥沙。就拿明朝滅亡這件事來說,羣臣、皇親國戚世食明祿,當爲國爲民。在國家危難之際,應把國家、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踊躍捐款。而他們吶?一個一個吃的肚大腰圓,自己吃飽了全然不顧國家、百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