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手握大軍,爲什麼卻敗給了朱棣呢?

本文已影響1.01W人 

大明的統治者特別崇信儒家,認爲“長幼有序”,所以朱棣即使再有才能,礙於儒家的禮教,朱元璋也不能將皇位傳承給他,所以纔有靖難之役的發生。朱元璋給朱允炆一支30萬人的軍隊,爲什麼最後沒用呢?

當朱棣在北平就藩的時候,他才20歲,是個非常年輕的皇子,他也很有軍事才能,在他鎮守期間,參與了北方的一些軍事活動,像制服蒙古乃兒不花等,在一次次真槍實戰的鍛鍊中,他的羽翼逐漸豐滿。

天不佑朱元璋,他雖然年輕時候經歷了風光,也幹掉了陳友諒這種強大敵人,但他的晚年卻成了孤家寡人,不但朱標去世了,而且他看中的皇位繼承人都離他而去了。所以他只能選朱允炆這個皇長孫當皇帝,這也是他一直期盼的。

當時一句“好皇孫”讓他選中朱允炆,在他的心裏,皇位早晚是要傳給他最疼愛的孫子的,但他需要燕王,只有燕王能幫他鎮守北京,抵擋蒙古進攻。

朱元璋對朱棣用之越切,提防之心就越重,他既想讓朱棣幫助朱允炆抵擋蒙古鐵騎,又怕他勢力太大,朱允炆無法鎮壓,所以朱元璋一確定皇位人選之後就馬上在朱棣身邊安插很多內奸,祕密的監視着朱棣。

後來朱元璋選中的眼線也離他而去了,朱元璋徹底病倒了,在垂危之際他叫來自己的親信,說了一句含糊的話,他喘息着抓住親信的手,努力地說了四個字,他說:燕王已病。

這話很明顯,燕王已經必須要根除了,病,要根除,中國的文字還是博大精深的。朱允炆也聽到這句遺言,但他並無反應,在他善良的頭腦裏也許認爲沒人會是壞人,他不會想到朱棣會害他,畢竟朱棣是他的親人。

這就是朱棣能謀反成功的原因吧。

朱允炆手握大軍,爲什麼卻敗給了朱棣呢?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朱棣的造反資本。明朝建立之初,政局還不穩定,四周敵對勢力也在覬覦中原這片肥沃的土地。朱元璋爲了防範外敵的侵略,設立了許多藩王,其中朱棣爲燕王。他能勇善戰,早已發展了自己的勢力。除此之外,周王和齊王等人的勢力仍不可小覷。因此當尚不成熟的朱允炆繼位之後,朝廷諸臣都已憂心忡忡。而野心勃勃的朱棣早已瞄準了皇位。齊泰等大臣希望能夠拆除這些藩王的勢力,以求政局的太平。然而他們暗中派出的張信卻是朱棣內部的人,朱棣見齊泰等人出手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以誅殺奸臣的名義發動了靖難之役。

其實朱棣的造反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屢屢受困。然而朱棣朝中的幫襯着實很多,如此裏應外合,朱棣便直接向南京攻去。京城兵力空虛,朱允炆見大勢已去,便出家逃亡了。至此,朱棣便順利地登上了皇位。但我們前文提到,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的堅實後盾,抵擋朱棣的勢力可謂是綽綽有餘。這堅實的後盾,便是朱元璋深得器重的沐家軍。那麼沐家軍能忠誠到什麼程度呢?朱元璋本是一個貧苦的農民,後來參加了農民起義,此時便遇見了沐家軍的將領沐英。當時的沐英只是一個年僅8歲的流浪兒,被朱元璋收爲義子,可以說朱元璋就是沐英的救命恩人。

隨後沐英也一直在跟隨朱元璋徵兵作戰,沐英不僅戰鬥力強悍,在軍事戰略上也很有見地和主見,可以說是朱元璋的心腹,在起義軍中一直擔任着要職。當朱元璋一統天下,登基皇位後,陪伴朱元璋打下江山的沐英,頻繁升職,後來成爲了大都督府的同知。當時明朝那裏有戰亂,沐英便會義不容辭地去平定硝煙。西南一地頻發爭端,當昆明危在旦夕的時候,是沐英拯救了昆明。同時,沐英和朱標的感情也非常深厚,兩個人比親兄弟的感情還要深厚。據說沐英的離世,就是因爲朱標的死亡。沐家軍對於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又怎會不忠心呢?當時,沐家軍一直留在西南守衛那裏的和平,兵力高達30萬。

朱允炆手握大軍,爲什麼卻敗給了朱棣呢? 第2張

只要朱允炆一聲令下,他們定然前仆後繼,怎麼可能打不過朱棣的勢力呢?那麼朱允炆明明擁有一支30萬人的軍隊,爲何至死都未調用?筆者認爲,朱允炆不是沒有想過沐家軍的援助,只不過他已經沒有下令的機會了。當時朱棣的軍隊已經緊逼京城,他此前的優柔寡斷和善良已然毀滅了這一切。他崇尚儒家的仁義,也一直主張仁義治國。其實當朱允炆登基的那一天,他與朱棣的戰爭便開始了。朱允炆本可以一舉拿下朱棣,但每當朱棣被困住之時,朱允炆便不忍心對其壓制,期盼朱棣能改過自新。正是由於朱允炆的宅心仁厚,令朱棣謀反成功。而當時朝廷的重臣,也都被晚年時期多疑的朱元璋所誅殺,留下的大臣還有很多都是朱棣的勢力,使得朱棣能夠輕易篡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