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爲什麼把皇位傳給弟弟而非自己的子嗣呢?

本文已影響6.7K人 

在古代時皇位的傳承一般都是父傳子,更甚者直接孫輩,但在宋朝時期趙匡胤的做法是在有些令人費解,趙匡胤是有兒子的,而且還不少,有四個。雖然長子和三子早亡,但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可都是活得好好的。但爲什麼他卻直接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了呢?

趙匡胤爲什麼把皇位傳給弟弟而非自己的子嗣呢?

公元976年,即開寶九年十月,太祖病重,宋皇后派親信宦官王繼恩召見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誰知王繼恩把趙匡胤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召進了宮。當時宋皇后問王繼恩:“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來了。

史載,趙光義進入宋太祖寢殿,“但遙見燭影下晉王時或離席”,以及“柱斧戳地”之聲。隨後宋太祖去世,“斧聲燭影”遂成了千古疑案。

什麼是柱斧?應是禮器玉斧之類。《朱子語類》說:“祖宗時,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頭子在轎前。”

之後趙光義即帝位,趙光義究竟有沒有弒兄奪位的向來是學術界爭議的一個熱點。

趙匡胤陳橋兵變擁立爲帝后,迫使後周小皇帝禪位,然後南征北守定宏圖,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而後杯酒釋兵權,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而不曾殺一員大將,在歷朝歷代鮮有先例,他以仁德治天下,所以在皇位繼承上仍以宋朝基業爲先,他不願自己死後叔侄之間應皇位之爭而互相殺戮,有書君認爲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皇位傳給了其弟趙匡義有以下原因:

趙匡胤爲什麼把皇位傳給弟弟而非自己的子嗣呢? 第2張

一、趙匡胤明察秋毫,知道其弟趙匡義的能力超過自己的兒子,是皇位繼承的最佳人選。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一個超乎尋常的智者,陳橋兵變便是其弟趙匡義和趙普二人爲主角,擁立他爲帝,趙匡胤明察秋毫,深知趙匡義的能量,軍功卓著,也明白這麼多年的歷練,趙匡義已羽翼豐滿,又掌管皇宮侍衛,而且其弟趙匡義胸中早有丘壑,對朝中文臣武將多有結識,有相當高的威望,完全能駕馭衆臣。

而自己兩個兒子中大兒子趙德昭膽小懦弱,既沒軍功,又不懂權術,小兒子趙德芳年齡尚小,更不諳朝堂之事,兩人均不是叔父趙匡義的對手。

強大而有志於帝王之位的弟弟和兩個還無力與之抗衡的兒子選誰做接班人,趙匡胤選擇了前者,因爲宋太祖心中有杆稱,那就是保證宋朝基業穩定。

宋太祖見證了後周的滅亡就是主少國疑,前車之鑑,他不能重蹈覆轍,他不希望苦心經營的大宋,因自己對兒子的愛而葬送。他知道如果是選中了兒子爲繼承人,很可能會引起皇位之爭,那麼一場政變,生靈塗炭,在所難免。因爲他知道弟弟趙匡義纔是最佳的皇位繼承人。

趙匡胤在選擇皇位繼承人時先想到的是大宋的基業,是堯讓位於舜一樣的舉措。

二、趙匡胤與其弟趙匡義之間曾有金匱預盟,趙匡胤遵守盟約傳位於弟。

趙匡胤與其弟趙匡義是一母同胞,都是杜太后所生,杜太后看到後周的滅亡經歷,在臨終前叮囑趙匡胤,記住歷史的教訓,要把皇位託付給實力雄厚的弟弟趙匡義,以免出現少主疑國的防患。

她要求趙匡胤書寫好傳位召書,放入金匱之中,杜太后親眼看到召書入匱才合上了雙眼,後世稱爲“金匱預盟”。

趙匡胤信守諾言,在自己臨終前,找來趙匡義喝酒,囑咐他繼位後善待兩個侄子,趙匡義領旨回府。誰知第二天便接到太祖去世的消息,急忙趕至宮中,然趙匡胤並沒有留下聖旨,讓誰繼位,只有趙匡義有“金匱預盟”,於是順理成章,登基稱帝。

趙匡胤遵從母命,至真至孝,信守承諾,傳位弟弟。不愧爲一代聖君。

三、趙匡義有志於帝位,買通宦官王繼恩,得先機而得位。

趙匡胤死時才五十歲,死得太突然,他都沒立太子,更沒有留遺旨,當時的宋皇后25歲,侍寢在側,她屬意小兒子趙德芳爲繼承人,

於是派宦官王繼恩找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來料理後事,然而這個宦官卻多次得到趙匡義的好處,知道他的心思,王繼恩沒有聽從宋皇后的命令,根本就沒去通知趙德芳,反而去了晉王府找到了趙匡義。

趙匡義立即帶了御醫陳德賢進宮,宋皇后以爲趙德芳來了,扭頭看到了晉王趙匡義,心知肚明,大勢所趨,只好做了順水人情,對趙匡義說:“我們孤兒寡母,請以後多關照。”

太祖去世第三天,晉王趙匡義繼承了帝位,權力更替一切順利!

趙匡義違背常理繼位,朝堂平靜如常,國家無動盪不安,趙匡義早就做好了繼位的功課,朝堂內外都是他的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可見一斑。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皇位傳給了其弟趙光義,既有趙匡胤爲宋的江山社稷穩固考慮的因素,也有趙匡胤信守母后承諾盡孝的因素,更有趙光義自己的爭取的因素,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也識時務,才讓權力更替沒有任何血腥味,這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無流血事件的一次“政變”。

公元前979年七月,趙光義親帥大軍攻打遼燕京,在高粱河戰役中,趙光義中劍受傷,下落不明僅一天,軍中就有將領欲立隨軍出征的太祖之子德昭。在當時觀念裏,人們依舊覺得德昭該繼承皇位。

此事之後,德昭爲趙光義所不容,被迫自刎而死。

《宋史.宗室一》記載: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爲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爲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

開寶六年,德芳也死了,年才二十三歲。

趙匡胤有五個兄弟,兩個早亡,除了趙光義,還有魏王廷美,本名光美,後也被有人告發“有陰謀將竊發”,後貶到房州,不久去世,年三十八。

一個弟弟,兩個侄子,年紀輕輕就相繼去世,在後人看來絕非偶然,分明是趙光義在清除篡位後的存在的障礙,之後他的子孫得以順理成章的繼位,延嗣綿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