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有哪些以“涼”爲國號的政權?

本文已影響2.13W人 

對以涼爲國號的政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五涼指的是兩晉南北朝時代北方十六國中的前涼、後涼、西涼、北涼、南涼五個以“涼”爲國號的政權。主要活動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地區。

自秦漢以來,中國古代國家曾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發展歷程。政治上的統一與分裂相交替是歷史的基本特點之一。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則是一個典型的分裂時期。

“五涼”所存在的具體歷史年代是公元301年至439年。其間,前秦統治河西近十年(376—384年)。這近十年時間將五涼時期分爲前、後兩段,前一段是前涼時期,後一段是後、南、西、北諸涼時期。

古代河西,依其地域而言,包括今天甘肅省蘭州市以西的整個河西走廊及今青海省的湟水流域。但在五涼政權的極盛時期,它所管轄的範圍東至今甘肅甘谷、天水,西及今新疆境內的天山南北。從這一點上講,五涼歷史是古代西北邊疆歷史的一部分。

五涼政權是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其中,前涼和西涼分別爲漢族張氏和李氏所建,後涼由氐族呂氏所建,南涼由鮮卑族禿髮氏所建,而北涼則由匈奴族沮渠氏所建。這樣多的古代民族在同一歷史時期出現在同一地域的政治舞臺上,並表現出他們的進取精神,展示出他們的歷史地位,在共同參與北方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相互聯繫和彼此交流,這對促進北方民族融合,對推動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五涼史也是古代民族史的一部分。

河西地區,東西綿亙千餘里。這裏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自西漢中期古代河西經濟區崛起以後,歷經東漢、曹魏、西晉諸朝的陸續開發,到北魏統一北方時,這裏已成爲民殷物豐之地。

而五涼政權則利用它們在河西走廊建制的政治優勢,擔負起承前啓後的歷史使命,在促進河西與西域的交通貿易方面,在發展河西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方面,在發揮敦煌、酒泉、張掖、武威等城市的商業作用方面,尤其在弘揚敦煌文化方面,都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五涼史又是中西關係史和敦煌文化學術史的一部分。

當然,五涼政權畢竟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地處西北的五個割據性政權,它們的存在是一種暫時的歷史現象。隨着國家統一形勢的出現,它們一個個都會走向覆滅。正因爲它們都是割據政權,所以它們存在的時期中,河西域內戰爭多、災荒多,而且其政治有時表現得既腐敗又黑暗。正是這些原因決定了它們不會長久。

十六國時期,有哪些以“涼”爲國號的政權?

前涼

前涼(318年~376年),東晉十六國時期政權之一,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市)。 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爲涼州刺史,課農桑、立學校,多有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前涼對之後南北朝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政治、軍事、宗教、建築、藝術都有深遠影響。同時前涼也是“士族北上”的最大聚居地。

前涼前期,張氏仍據守西北,表面向東晉和前趙稱臣實際已成爲割據政權,史稱前涼。公元324年,漢趙封張茂爲涼王。公元345年,張駿稱涼王。公元349年,張重華稱涼王。公元353年,張祚稱帝,即位後給前任諸王追加廟號、諡號。公元359年,張玄靚去王號。

在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期間前涼達到極盛,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內蒙西部、寧夏西部、青海以及新疆大部。但自公元353年張重華病死後前涼就內亂不止,國勢大衰,最終被呂光攻滅,後建有涼十陵,同時前涼也是西北漢文化的中心。

十六國時期,有哪些以“涼”爲國號的政權? 第2張

後涼

後涼(386年~403年)是十六國政權之一,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是呂光建立的政權,歷五帝,十七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呂光據有姑臧於大安元年(386年)稱大將軍、涼州牧。

後涼大安四年(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建立大涼,史稱後涼。統治範圍包括甘肅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外蒙一部分,成爲西北霸主。

後涼龍飛四年(399年)呂光卒,嫡長子呂紹繼位,庶子呂纂廢紹自立。401年呂光弟呂寶之子呂隆自立,國勢日益衰弱。403年,呂隆因後秦、南涼、北涼交相攻伐,被迫降於後秦,後涼告終。

十六國時期,有哪些以“涼”爲國號的政權? 第3張

西涼

西涼(400年—421年),李廣後裔李暠,於公元400年在敦煌稱“涼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內蒙古西南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

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涼軍繼續圍攻敦煌,李恂戰敗,乞降不成後自殺。西涼就此被北涼攻滅。西涼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尊爲先祖。

十六國時期,有哪些以“涼”爲國號的政權? 第4張

北涼

北涼(397年—460年),十六國之一,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傳二主。開創者是沮渠蒙遜。 401年蒙遜誣男成謀反,段業斬男成,蒙遜以此爲藉口攻殺段業,自稱涼州牧,改元永安,繼承涼州王霸之地。

沮渠蒙遜412年定都姑臧,稱河西王,涼州牧。此時北涼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涼州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21年滅西涼。433年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拓跋燾率北魏軍團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沮渠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國,444年沮渠無諱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繼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

十六國時期,有哪些以“涼”爲國號的政權? 第5張

南涼

南涼(397年~414年),十六國政權之一,爲拓跋鮮卑政權。共歷三主,十八年,河西鮮卑拓跋烏孤所建,先定都樂都(今屬青海省)後遷姑臧,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 禿髮即“拓跋”的異譯。

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涼州,被稱爲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衆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拓跋力微和拓跋匹孤是親兄弟。

拓跋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省民和縣)爲中心,勢力不斷髮展,初依附後涼呂光。

公元409年,禿髮傉檀還都樂都,南涼逐漸衰弱,不斷遭到別國攻打。

公元414年,禿髮傉檀率軍西掠時,西秦偷襲樂都,南涼滅亡,立國十七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