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濡須之戰最後的結果如何?最後贏家是誰?

本文已影響9.84K人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冬,曹操平定關中後,解除了後顧之憂,便決定對孫權用兵。劉備爲了策應孫權,派遣關羽攻打青泥。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濡須山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東關鎮境,臨河設關謂東關;七寶山在今無爲縣黃龍鄉境,臨河設關謂西關。兩山對峙,形勢險要,爲巢湖的出口。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如果東吳丟失濡須口,曹魏大軍就可以進入長江,進而攻佔牛渚(採石磯),逼近建業(南京),所以,濡須可謂漢末三國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

第一次濡須之戰最後的結果如何?最後贏家是誰?

其中,就第一次濡須之戰來說,主角是曹操和孫權。那麼,問題來了,第一次濡須之戰:曹操親征孫權,最終是什麼結果?

首先,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經歷了赤壁之戰的大敗。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赤壁之戰讓曹操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但是,因爲曹魏的根基依然深厚,所以,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後,曹操自然有了再次征討江東的決心和實力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一方面向關中、隴右地區擴張勢力,比如在渭南之戰中,曹操就擊敗了馬超、韓遂組成的聯軍。另一方面,曹操開始在淮河以南同孫權勢力展開爭奪,這是第一次濡須之戰的重要歷史背景。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的冬天,曹操平定關中後,解除了後顧之憂,便決定對孫權用兵。與此同時,劉備爲了策應孫權,派遣關羽攻打青泥。在孫劉聯盟的背景下,劉備和孫權自然需要攜手抗衡強大的曹操。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着大軍南下而出濡須,號稱步騎四十萬,臨江飲馬,這就是第一次濡須之戰。對此,在筆者看來,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中,曹操顯然沒有40萬大軍。換而言之,曹操這是在虛張聲勢,希望可以震懾東吳將士。當然,對於年輕的孫權來說,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洗禮,自然不會被曹操所嚇倒。

面對曹操大軍,孫權以甘寧領兵三千爲前部督,自率七萬主力進駐濡須。孫權方的將領周泰也率領軍隊前來抵擋曹軍。對此,在筆者看來,從孫權一方的兵力來看,曹操在濡須之戰中的實際兵力,應該在10萬到20萬人之間。

第一次濡須之戰最後的結果如何?最後贏家是誰? 第2張

考慮到曹操大軍在兵力上具有優勢,於是,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營,挫其銳氣,爲此特賜米酒。甘寧選手下精銳一百多人共食。吃完之後,甘寧用銀碗斟酒,自己先飲兩碗,然後斟給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寧拔刀,放置膝上,厲聲喝道:“你受主上所知遇,與甘寧相比怎樣?我甘寧尚且不怕死,你爲什麼獨獨怕死?”

在此背景下,都督見甘寧神色嚴厲,馬上起立施禮,恭敬地接過酒杯飲下。然後,斟酒給士兵,每人一銀碗。對此,在筆者看來,原本緊張的東吳將士,經過甘寧的激烈之後,變得士氣大振。而這,自然爲甘寧成功偷襲曹操大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至二更時,甘寧率其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衝入曹營,斬得數十首級。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中,曹操一方顯然沒有預料到孫權會主動偷襲自己。所以,儘管甘寧一開始只是造成了微乎其微的傷亡,卻依然讓曹魏將士非常慌張,誤以爲東吳大軍來襲而起身備戰,紛紛舉起火把、擂鼓吶喊。

等到曹操大軍反應過來的時候,甘寧已經成功撤出曹操大營了,這讓曹操大軍興師動衆,卻沒有什麼收穫。當天晚上,甘寧回到孫權大營,受到了孫權的高度稱讚。對此孫權來說,於是賞甘寧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並增兵二千。並稱讚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甘寧字興霸),足相敵也。”在孫權的心目中,甘寧已經是能夠和張遼相提並論的猛將了。

雖然甘寧的偷襲,確實讓曹操大軍的士氣受到挫折。不過,對於曹操來說,顯然不願意什麼都不做就撤軍了。於是,曹操正式進攻濡須,派遣水軍夜渡洲上。得知這一消息後,孫權也派遣水師和曹操的水師作戰。在這場戰役中,東吳的水師顯然更加精銳,成功俘獲而來3000多曹操水師。在此基礎上,因爲孫權水軍大勝,於是曹操水軍堅守水寨不出。

當然,對於曹操來說,還是沒有做出撤軍的決定。在濡須對峙的時候,孫權孫權藉着晨霧,乘輕舟去曹營前觀察。彼時,孫權的船隻已經來到距離曹操大營五六裏的地方了。不過,孫權沒有畏懼,而是命令部下擂鼓奏樂,曹操見吳軍整肅威武,隨後下令弓弩齊發,不讓吳船靠近。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孫權令調轉船頭,使另一面受箭,船慢慢平衡過來,這才安全返航。這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歷史原型。受到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爲草船借箭是諸葛亮的傑作。但是,這顯然和正史上的情況不同,也即這屬於羅貫中張冠李戴的情況。

第一次濡須之戰最後的結果如何?最後贏家是誰? 第3張

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中,孫權多次前往曹操大營,欲再度重施草船借箭之事。而曹操在有了前車之鑑以後,堅守不出。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看到孫權的舟船和將士整齊嚴肅,從而感嘆到“生子當如孫仲謀”。

最後,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中,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中,曹操在熟悉了濡須水口地理環境後,選擇調集重兵圍攻孫權的江西大營,俘獲了鎮守江西大營的東吳都督公孫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東吳軍隊善於水戰,雖然江西大營被曹軍攻破,但是,濡須塢依然掌握在吳軍手中。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曹操所取得的勝利,並不足以影響第一次濡須之戰的走向和結果。

僵持數個月後,春雨漸多,這對於曹操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爲這可以進一步發揮東吳水師的作戰優勢。在此背景下,孫權給曹操寫信說:“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拿着信對手下諸將說:“孫權不欺孤也”,便主動撤軍。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操其實也有撤軍的打算,只是缺少一個藉口和理由。

現在,孫權的這份書信,自然給了曹操一個臺階,促使其做出了撤軍的決定。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四月,曹操回到鄴城,這意味着第一次濡須之戰的結束。對於第一次濡須之戰來說,曹操雖然興師動衆,卻還是沒能攻佔濡須這個兵家必爭之地,這可以稱之爲孫權一方的勝利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