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相王是什麼意思?魏齊兩國之間的連盟爲何會惹怒楚國?

本文已影響2.17W人 

戰國時期,齊魏馬陵之戰,魏國大敗,爲對付秦國,魏惠王與齊威王於公元前334年在徐州相會,互稱爲王,史稱“徐州相王”。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爲何這個歷史事件如此重要呢?有種說法是春秋、戰國這兩個時代真正的劃分,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作爲標誌。也就是說,不少人認爲,春秋戰國真正意義上的分水嶺不應該是三家分晉,而是徐州相王。而從徐州相王之後的影響來看,諸侯徹底地實現了對周天子的僭越,這一觀點也確實有其道理。

徐州相王,其實就是齊魏兩國在徐州這一地點互相承認對方的王號這一歷史事件。而這一歷史事件之所以能夠如此具有影響力,其實也是有這兩個國家影響力的加成。當時的齊國和魏國都是諸侯國中處於頂尖地位的國家,他們的相會並互相承認對方稱王,這自然會在當時引起所有諸侯國的關注。而其中,反應最大的莫過於楚國,在第二年楚國就直接因此對齊國用兵。那麼,爲什麼本是齊魏兩國之間的徐州相王一事,會使得楚國如此震怒,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呢?

徐州相王是什麼意思?魏齊兩國之間的連盟爲何會惹怒楚國?

這就要從頭說起了,早在春秋早期,楚國在楚武王的統治之下,迅速強大,楚武王因爲看到中原地區的諸侯們相互攻伐,而自己實力又如此強盛,於是想要參與其中擴大影響力。但因爲楚國一直被視爲蠻夷之國,加上楚國最初在周朝的封爵只是一個小小的子爵,沒有和中原那些公侯之國平起平坐的地位,所以楚武王請求周天子,提高自己的封爵,以便楚國能夠順利參與到中原的攻伐中。

結果楚武王沒想到的是,周天子一口回絕了自己的請求,這使得楚武王十分窩火。楚武王認爲自己祖先曾經做過周文王之師,而楚國在楚地又如此強大,四周的蠻夷都服從於楚國,周天子居然拒絕自己提升爵位的請求。既然如此,那就自封,不僅要自封,還得和周王室平起平坐,於是楚武王在諸侯國中率先稱王,而周王室竟然衰弱到拿楚國無可奈何的地步。

之後楚國一直享受着在諸侯大國中唯一可以以“王”自稱的地位,雖然之後在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也曾以王自稱,但吳國和越國不論是影響力還是國力,都無法與楚國媲美。到了徐州相王的戰國時期,吳國早已滅亡,而越國也早已衰落,失去了當年在諸侯中的霸主地位。也就是說,楚國在當時能自稱爲王是一份獨特的榮耀。

而徐州相王這一事件的發生,意味着中原諸侯國也開始了自稱爲王這一行爲。這無疑威脅到了楚國一直以來的驕傲。楚國認爲,吳越兩國和自己一樣是邊遠之地,自稱爲王也就罷了,沒有人會真的把它們的王號當回事,但中原這兩個國家可不一樣,它們的稱王影響遠不是吳越兩國能比的。

首先,齊國作爲周天子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在周朝這幾百年間一直是諸侯國中的大國,並且還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以維護周王室權威的馬前卒的形象出現。其次,魏國是戰國前期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在三家分晉後迅速成爲了諸侯國霸主,其魏武卒曾經威震天下,雖然到了魏惠王統治中後期,魏國已經沒有了當時的霸主地位,但其影響力依然沒有完全消失。

徐州相王是什麼意思?魏齊兩國之間的連盟爲何會惹怒楚國? 第2張

這兩個國家互相承認對方爲王,可以說是爲中原諸國做了一個榜樣,曾經最爲維護周王室權威的齊國,以及戰國前期最爲強大的魏國,都帶頭僭越周禮自稱爲王,那麼其他諸侯國自然也會蠢蠢欲動。而楚國一方面爲了維護自己作爲諸侯大國中唯一以“王”自稱的榮耀,加上爲了防止其他諸侯國因爲齊魏兩國的帶頭作用,從而紛紛效仿這一現象的發生。楚國自然要槍打出頭鳥,通過殺雞儆猴,來給諸侯國們形成一種震懾作用。

還有一個原因就更爲現實了。徐州相王,看似是齊魏兩國互相承認對方的王號,但齊魏兩國在這一事件中根本不是平等的地位。整個事件的最初其實是魏惠王主動帶領韓國和一些小國,去朝見齊威王,並尊稱齊威王爲王,而齊威王則是害怕自己獨自成爲衆矢之的,於是也承認了魏惠王的王號。

事件的整個過程齊國是處於明顯的強勢一方,加上齊國在田氏代齊後,齊國再次成爲了諸侯國中的大國並日漸強盛,這使得楚國感到了來自齊國的威脅。而徐州相王這一事件的出現,無疑證明了齊國已經取代了魏國,成爲了中原諸侯國中新的霸主,楚國自然不會甘心,於是在徐州相王后的第二年就發兵攻打齊國,以此來對齊國進行打壓。

楚國試圖通過對齊國用兵,來維護獨自稱王的榮耀,還想順便打壓其中原新霸主的地位。但是,楚國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楚國攻齊的行爲,最終在雙方均有勝負的情況下收場。楚國並沒有從齊國手上討到什麼便宜,而楚國憑一國之力也難以阻止諸侯國們在徐州相王后紛紛開始自稱爲王的歷史大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