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名醫爲什麼不願進宮?

本文已影響2.59W人 

古代的名醫爲什麼不願進宮?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估計在很多的古裝劇中都見過一種場景,宮裏的后妃之類生病,皇帝就說,如果治不好,就要太醫們一起陪葬!然後那些太醫嚇得渾身發抖,雖然心裏沒底但也只能答應。

成爲太醫,聽起來好像還能能耐,但是對於古代有操守有追求的醫生來說,去宮裏做太醫並不算是什麼好事情,不僅危險,而且也斷送夢想,很多名醫對此並沒有興趣。

古代的名醫爲什麼不願進宮?

所謂太醫,也就是古代在宮廷當中擔任職務的醫生,也被稱作御醫,不同朝代名字不同。

早在秦朝時期就設立了太醫令、太醫丞,專門執掌宮廷之內的治療。

先秦時期,宮廷御醫、太醫的主要來源就是巫醫,還有民間具有一定威望的名醫,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以巫醫、醫官爲主,因爲很少有名醫會進攻。

到了南北朝時代,採取徵辟制度,從民間的醫藥世家之中選擇人才定期輸送。

隋唐時代正式出現了專門的機構,培養醫療人才,當時御醫的主要來源是官辦醫學機構的學生還有少數民間的徵辟,此後的朝代也基本都是如此。

古代的名醫爲什麼不願進宮? 第2張

換言之,其實古代從隋唐開始,宮廷御醫的主要來源,已不再是民間選擇,而是國家專門進行培養,然後再擇優錄用。

只不過,因爲好的醫療人才十分難得,所以還是要從民間選擇一定的大夫入宮。

御醫、太醫都是伺候皇家成員的,當然需要非常好的技術,而且更要家世清白,各方面的條件都不能夠太差,篩選非常嚴格。

不過在古時候,很多的名醫並不願意進入宮廷當中去做什麼太醫。

最出名的就是張仲景、孫思邈還有李時珍,他們都曾拒絕過朝廷的徵用,而古代絕大多數的名醫也都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去宮裏做太醫,既危險又沒有前途可言。

第一,伴君如伴虎,實在很危險現在因爲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經常出現醫療方面的糾紛,而在古代當然也是有的。

對於一個大夫來說,在民間做個郎中,就算治不好人,只要不是出現事故,那也沒什麼,但是要在宮裏,那可就不好辦了。

宮闈傾軋波譎雲詭,處處都是危險,稍有不慎都可能斷送性命。

皇帝可不管那麼多的事情,即便是無理取鬧也不能多說什麼,明明是治不好的病痛,皇帝惱怒之下都會怪罪太醫,那真是沒處說道理。

在宮裏當太醫實在是太危險了,就好像當年幫助曹操治病的華佗一般,一個不注意就斷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實在是不值當,還是在宮外安穩做個大夫比較好。

第二,太醫職位低,沒啥前途雖然宮廷太醫看起來還挺風光,可實際上,古代的太醫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級。

在古代,雖然醫生比較受尊敬,但是他們的地位並不算多高,在宮廷之中的太醫,其品階也遠遠比不上其他的外臣。

明清時期,就算做到了頂,成爲了太醫院院判,也只不過是個六品而已。

通常來說,要從一般的太醫做到院判,最少也都需要二十多年的工夫,非常煎熬。

不僅太醫的品階很低俸祿有限,而且不同於其他外臣,太醫只能做太醫,也不可能去做其他的事情,做到頭也沒什麼結果,幾乎就沒什麼前途可言。

第三,名醫們對於醫道的追求,不屑做太醫不同於如今很多藥方宣傳“購藥滿兩百元,送雞蛋十個”,以前古代的藥方,往往門前對聯上寫的都是“但願世間無疾病,寧可架上藥生塵”。

古時候做醫生之前,需要先學習聖賢之道,懂得一定儒家道理纔可以。

關愛世人,醫者父母心之類,是對於一個醫生最基本的要求,而這也讓很多的名醫,對於追逐名利非常反感,根本不想入宮做什麼太醫。

在民間爲醫,拯救萬千百姓,而入宮做太醫,只能去救治皇家成員,而且還時不時捲入各種是非當中,根本不能完全醉心於研究醫術,不能完成至高理想。

明朝嘉靖年間,太醫許紳因爲治病有功,被嘉靖帝封爲太子太保,領吏部尚書頭銜,這也算是古代太醫當中,做到最高地位的一個人。

但是對於許紳來說,自己實在是害怕極了,按照他自己的描述,爲嘉靖帝治病期間,他擔驚受怕夜不能寐,在治好皇帝后,直接病倒了。

可以說,古代爲皇帝、爲皇家成員治病,需要承受的壓力難以想象。

如果是爲民間的百姓治病,出了事情也是自己的罪過,但要是爲皇帝治病出岔子,可能連累的是整個家族,甚至誅九族都是可能的。

所以說古代去宮廷當中做太醫實在是太過於危險,而且對於一個好醫生來說,去宮廷做太醫就是斷送自己的理想,違背了做醫生的初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