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地改革變法之父到底是誰?

本文已影響1.1W人 

明朝土地改革變法之父到底是誰?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說到明朝大臣,我們總是很快能想到一個人——張居正。他的功績我們隨口就能說上一些:什麼教導皇帝呀,改革土地呀,清正吏治等等,但是最爲大家熟悉的就是“一條鞭法”了吧。

張居正,這位5歲識字、12歲中秀才、23歲考中進士的人,絕對是300多年大明王朝星河裏最閃耀的一顆星。當年10歲小萬曆登基後,張居正作爲小皇帝的家庭老師登上內閣首輔。皇帝尚且年幼,張居正得到李太后的授意,實際主持裁定朝中軍政大事。面對當時內閣傾軋、宦官專權、吏治糜爛的大明朝,張居正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爲出名的就是“一條鞭法”。

明朝土地改革變法之父到底是誰?

影視劇中張居正

“一條鞭法”的全面實施有它的緊迫性,當時的明朝面臨嚴重的財政虧空:因爲明朝稅率很低,僅有3%;而自明朝中期後,土地兼併氾濫,貧民們土地沒了,又交不起賦稅,紛紛棄地逃亡。官僚地主們實際擁有大量兼併土地,卻向政府隱瞞土地面積,逃避賦稅。而明朝交稅的形式又各種各樣,可以用交糧、做苦工勞力等等來抵稅。這一切導致明朝財政收入逐漸下降,遇到海上侵略等緊急項目國家需要用錢了,打開國庫才發現一分錢都沒有。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條鞭法橫空出世了。它是一次非常激盪的社會大變革,這次變革狠拉了一把正划向黑暗深淵的帝國。它讓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暫時得到喘息的機會,甚至重新煥發出些許當年明太祖開國後的神采。張居正也藉此一舉成爲歷史上的變革頂流,跟商鞅、王安石等一起並列爲變法巨頭,載入史冊。

而實際上,一條鞭法並不是張居正的首創。早在他實施該法的前50年,就已經有一個人提出並局部推行了一條鞭法。這個人就是桂萼。相比較“世間再無張居正”這種響亮的名號,桂萼算得上是個小透明,史書裏甚至連他的出生年月都沒有詳細記載。桂萼,正德年間進士。最早乾的是知縣,多年來一直在全國各個基層輾轉。

在基層上班的日子,桂萼很直觀感受到大明徭役制度的弊端。在嘉靖年間實行的通用徭役主要有兩種,一種叫“均徭法”,即以人丁、稅糧的多寡爲基準設定戶則,均輸徭役。戶分爲上戶、中戶、下戶等。均徭法的戶劃分標準粗糙,同爲上戶,實際產可能相去甚遠,但戶等一樣又要承擔同等的差役。比如年收入1千萬和10個億的都屬於上戶,兩者負擔卻一樣,明顯不夠合理。

桂萼

另一種叫“十段錦冊法”,其實就是“均徭法”2.0版。在對各戶丁糧作徹底清查之後,將原本上、中、下三戶,進行重新細分爲十段,相當於有了十個戶等,由此對應承擔相應的差役。這一辦法還是有問題:此地十段和彼地十段的丁產仍很難一致,最終徭役的負擔還是不均。

桂萼性格清正不阿,看多了現行徭役的不平等,他極力主張均平賦役。桂萼每到一處上任,都着手丈量實際土地面積,逼的那些大地主們不得不交出隱瞞的稅收。最終惹怒豪強,被逼辭官。

被雪藏幾年後,桂萼在王陽明的推薦之下,又重出江湖。

王陽明

桂萼的才華很快得到嘉靖皇帝的注意,他迅速進入了內閣。有皇帝助推,桂萼進入內閣後光速升遷,速度之快史不多見。最後桂萼位居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學士,即正一品官員。桂萼始終沒忘初心,七品芝麻官那會人言輕微,現在堂堂一品官員說的話總管點用吧。他決定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實現均平賦權的理想。

1530年,桂萼根據自己的經驗,向朝廷提出了最新的賦役改革意見,成爲了一條鞭法最原始的依據。

一條鞭法的內容展開來說,具體有:

1.清丈土地

明朝中後期,存在着大量實際佔有卻未上報的土地。因此政府通過前期實地調研,獲得全國真實土地面積的信息,對後期開展“一條鞭法”十分必要。

2.統一賦役

一條鞭法之前明朝實行賦役分開。賦以田畝抵償,役以戶丁徵集,賦役之外另行設置了種類繁多的賦派。一條鞭法將這些雜七雜八全部簡化成一體:賦歸於土地,按畝徵收;力役變成僱役,統一政府僱人。賦役統一之後,官吏們通過巧立名目壓榨百姓的渠道大量減少。

3.計畝徵銀,官收官解

明朝之前,我國的田賦徵收主體基本以實物爲主,零星也有折銀。從明朝的一條鞭法之後,開始大範圍推廣以銀抵役:不僅將差役徹底改爲銀差,連田賦除由蘇杭等地區提供由皇室食用的實物外,其餘也均折爲銀兩計算。

而賦役徵收也不由基層官吏比如里長之類的辦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徵收。至此,不再徵收實物,節省下大筆由地方向國庫運輸的交通費;徵收不再層層下達命令,由地方官吏直接徵求,簡化流程,提高效率。

但是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儘管桂萼的一條鞭法得到大老闆嘉靖的極大支持,但該法大大侵害了官紳和地主的切身利益,一經推出,就遭到這些階級的強烈反對,連清丈土地都無法做到。整個改革進程遲緩,只有在小部分地區試行。次年,桂萼由於病痛告老還鄉,變法告停。

時間又過了近30年,曾經強盛一時的大明王朝出現了衰敗的氣息。在1578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李太后的支持下,強勢推進全國清丈土地的進度。最終在1581年,一條鞭法再次大範圍在全國推廣。

一條鞭法的實行,轉移了百姓的財稅負擔,讓財富的實際擁有者官僚地主階級承擔起賦稅壓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它精簡徵收手續,大大加快行政效率;它將各類賦派合爲一體,使得官吏無法再另立名目對百姓徵稅,減輕農民負擔;更重要的是,一條鞭法首次推廣以賦稅折銀,適應了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並起了推動作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商業繁榮。最後,一條鞭法是中國封建賦役史上的一大進步,極大推爲由人頭稅向土地稅的轉化進程,同時爲清初“攤丁入畝”的改革奠定基礎。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都清楚了,一條鞭法創造於桂萼,發揚於張居正,可以說是媽生爹養,雖然半途被打壓,但最終還是爲大明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