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爲何認爲象牙可以達到弒殺神明的效果?

本文已影響1.36W人 

世界古代戰場上的“大殺”

在人們的印象中,大象是一種充滿濃厚異域色彩的動物,常見於《動物世界》一類節目,而人類駕馭的馴化大象,也充滿異國色彩,最容易聯想到印度、東南亞之類的地區,背景是一片香蕉林。《說文》:“象,南越大獸”,說明至少在東漢人看來,大象已經是一種充滿南方異域色彩的動物。人類馴化的大象在中國也偶有分佈,一般會聯想到西雙版納,再遠一些也是南蠻孟獲的戰象,讓蜀漢士兵望而生畏,落荒而逃。但無論如何,一般人很難將大規模馴化、飼養並駕馭大象和中原古代人羣聯繫起來。

戰象無疑是古代戰場上的“大殺”,且不論戰象本身的物理攻擊和衝擊力,僅其架勢,就足以震懾對方士兵的心理,面對長鼻獠牙的巨獸,臉色已青白相間。古希臘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記》記載,印度的戰象曾經給橫掃世界的馬其頓征服者留下深刻印象。印度人用200頭戰象配合300輛戰車、4000名騎兵及3萬步兵阻擋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在列陣的最前線佈置一列戰象,每隔十來丈擺放一頭,在步兵防線之前形成一條防線。在任何情況下,敵人都不敢從大象之間的空隙衝進來。“騎馬的當然不行,因爲馬一見大象就驚,步兵更不行。因爲在列隊向前推進的重裝部隊面前,他們無法前進,而且大象也會衝擊和踐踏他們。”號稱“世界征服者”的亞歷山大軍隊,在印度戰象的實力面前,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公元前219年漢尼拔在特雷比亞河戰役中大勝羅馬軍團,也是依靠37頭戰象從側翼涌出,突破了羅馬軍團的三重防線,擊敗了羅馬人的絕對優勢,從而大獲全勝。

古人爲何認爲象牙可以達到弒殺神明的效果?

《劍橋戰爭史》說,象的龐大體積與重量本身便足以構成強大的戰鬥力。戰象具有如此驚人的優勢,因此也被廣泛使用於古代世界的戰場上,包括波斯、埃及、塞琉古、安條克、帕特亞、斯里蘭卡,乃至中古歐洲查理曼、腓特烈的戰爭活動中都有戰象的使用。戰象是廣泛分佈於古代歐亞、北非的常見兵種,同樣也存在於先秦時代的東亞。

商代中原氣候適應大象生活

《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商人服象,爲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乃爲《三象》”,是說商朝人馴化大象,用於對東夷的征服活動。但周朝滅商後,周公東征,一路將商朝的戰象部隊驅趕到南方,還創作了一首詩歌《三象》作爲紀念。

《孟子·滕文公下》也記載說“周公相成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談到周公東征驅趕的商朝“猛獸軍團”有虎、豹、犀牛和大象,殷人可能和王莽一樣,“又驅諸猛獸,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將各種猛獸投入戰場,用於瓦解敵方的士氣,其中也包括了戰象。

《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吳軍追擊楚昭王,楚國被逼急了,於是“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意思是在大象尾巴綁上蘆葦之類點火,以驚慌的象羣衝向吳軍。這條材料可以反映不少吳軍士兵成爲象腿下的肉餅,也表明楚國飼養了不少大象,在逃難時也帶着一批。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楚國這種南方國家有大象,還基本說得通,但商朝在中原,要“爲虐於東夷”,也是在山東、淮北一帶活動,這麼冷的地方,哪來的大象?要知道,漢尼拔的戰象在翻越寒冷的阿爾卑斯雪山時,可是傷亡慘重的。但實際上,先秦時期的氣候比現代溫暖,除了西周早期有一個很短的寒冷期以外,其它階段大多溫暖溼潤,黃河流域接近現代南方氣候。胡厚宣先生早就談到:“殷代氣候,不特稍暖,且遠較今日爲熱。”竺可楨先生也談到,殷墟地區的大象是本土所產,而不是從南方地區引進。因爲當時殷墟地區的氣候爲熱帶或亞熱帶,完全適合大象的生長。在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地層中多有象骨的遺存,甚至連北京地區也有人工飼養象的遺骸,可見野象的分佈與象的飼養比現代緯度高得多。

在殷墟出土的動物遺存中,有三類物種的生活與竹林密切相關,即竹鼠、野牛和大象。殷墟有大量的竹鼠骨,可見有豐富的竹林存在。這裏還有亞熱帶的獐和四不像鹿,此外還發現了一千多頭聖氏水牛,都能說明此地在商代的溫暖溼潤。現代中原的河南稱爲“豫”,《說文》解釋說“豫,象之大者”,可知“豫”就是大象,中原地區曾因產大象而獲名。《周易》中的“豫”卦,也和大象有關,比如其初六“鳴豫”描述了大象的鳴叫。

在商代中期的鄭州小雙橋遺址,就發現過被用作獻祭的大象骨骸。1935年,樑思永主持殷墟王陵東區1400號大墓附近發現過象坑,埋着一頭成年象和一名大象飼養者。1978年在殷墟王陵西區東南發掘的祭祀坑M35中就埋着一頭幼象,戴着一個銅鈴。幼象身高1.6米,身長2米,門齒尚未長出。經專家鑑定,屬於亞洲象。這些材料顯示,這些戴着銅鈴並有專門人員飼養的大象不是野生象,而是“殷人服象”的結果和證明。此外,這些大象都埋葬於王陵區祭祀坑,也顯示了大象的重要性,可能就是商王專門訓練出來虐別人的“大殺”。

大象廣泛見於上古時代的中原,因此古書中記載大舜“象爲之耕”,也就容易理解,陳夢家先生就解釋說這是舜將大象用於耕田。舜的弟弟名字叫“象”,可能也和大象有關,徐中舒先生推測說象封於“有庳”,也就是“有鼻”,是舜馴化長鼻子大象的棲息地。甲骨文中常見“獲象”的記載,最多一次捕獲了二百五十隻野生象,收穫頗豐。這些捕獲的野生亞洲象,經過馴化,就能廣泛投入使用。日本學者白川靜認爲,殷人在修建宗廟等大型工程時,可能使用了馴化的大象搬運木材等建築材料。既然被用來耕田、運木材,那麼被用於戰爭,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古人爲何認爲象牙可以達到弒殺神明的效果? 第2張

充滿超自然力量的象牙

甲骨文中記載諸侯向商王輸送大象,而國王也將一些大象轉送給其它諸侯,例如《甲骨文合集》8984片記載雀國是否向商王進貢大象,4611片也記載進貢的大象送到了。3291片記載將一些大象贈送給倉侯,讓他帶回去。32954片記載商王到大象飼養基地去視察,4616片記載占卜求問大象是否會遭災。當時不但會捕獲野生大象進行馴化,也會從諸侯那裏索要大象進貢,放在飼養基地,國王會去視察,有時會詢問大象的平安,或者將一些象轉贈給其它諸侯。

周代的大型舞蹈有《大武》,配合的小型舞蹈有《象》,也稱《象舞》,孔穎達說《象》這一舞蹈表演要用干戈。周公東征,驅趕商人的戰象部隊,創作了《三象》詩舞作爲紀念。王國維先生認爲《三象》也是《大武》中的部分。根據周公驅趕殷人戰象史蹟創作的戰舞《三象》,後來成爲周人的戰爭舞蹈《大武》中的內容。表演《象》要用戈和盾牌,可見商周時代乘象的武士,駕馭在大象之上,手持戈、盾進行戰鬥。

此外,一些青銅戰斧上也有大象的形象,日本學者林巳奈夫說這表明了大象是令當時人們感到恐懼的動物。大象與誅殺的斧鉞聯繫在一起,既表明了戰象的殺戮功能,令人恐懼,也暗示駕馭戰象的武士除了使用干戈之外,也使用斧鉞戰鬥。

戰象長有獠牙,這種長牙在戰場上不但能震懾敵方,還能在衝鋒時造成實際的物理殺傷。《周禮·秋官司寇》記載“若欲殺其神……則以牡橭午貫象齒而沈之,則其神死,淵爲陵”。意思是說將兩段象牙一縱一橫貫穿橭木,組成一種十字形的器物,沉入水中就可以殺死邪惡的水神,甚至能使水神所居的深淵變爲高地。可見在先秦時代的人們看來,象牙是一種神奇的事物,充滿了超自然力量的功效。大象渾身都是寶,牙齒不但能殺神,李學勤先生還考證過大象骨頭被用於宗教占卜,也是交通祖先和神靈的法寶。

對於“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先秦時代來說,戰場和宗教祭祀緊密相關,戰場也是被超自然力量支配的地方。各種“兵陰陽”知識的廣泛流行,都可見先秦戰場並非祛魅之地,而是充滿了超自然力量的場所。戰象的獠牙能夠殺死神,象骨頭能通陰陽,那麼殺死敵人,就更是輕而易舉了。就算是敵人舉行過“兵陰陽”一類的祝禳活動,具備了後世義和團大師兄們“刀槍不入”的神功,那也不用怕,戰象的神牙也能搞死他。

春秋晚期楚國還用大象攻擊吳軍,到戰國時代,隨着黃河流域的大規模開墾,野生象逐漸絕跡,《韓非子》、《戰國策》中只提到“死象之骨”和“白骨疑象”,戰國時期中原只剩下了大象的骨頭遺蹟。再後來,大象的分佈越來越邊緣化,只能在西雙版納這樣的地方還有遺蹤。古代世界,戰象的使用非常廣泛,從北非到歐亞大陸,都有分佈,中國當然也並不例外。瞭解歷史,不能用現代的自然氣候條件去想象古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