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士兵身上穿着兵和勇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本文已影響6.86K人 

還不知道:清朝士兵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兵”和“勇”有何區別?好比一個親孃養的,一個後孃養的?

據史料記載,清代國家的“兵”是常備武裝力量,也就是大清的正規部隊,這其中包括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直接隸屬皇帝,是在16歲以上的滿族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選的。而綠營軍是招募的漢人組成的部隊,也是清兵入關後徵用的漢人部隊。因爲漢人軍隊以綠旗爲標誌,所以稱作綠營兵,也叫綠旗兵。

清朝時期士兵身上穿着兵和勇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不管八旗軍還是綠營兵使命完全相同,那就是保家衛國,不同的是主次不同,朝廷重視程度不同。按照常規設置八旗兵衛戍京師,就是保護皇帝,也就是現在的衛戍區部隊,是當時大清朝的精銳部隊;綠營兵因爲是漢人,所以檔次就低人一等,漢人多兵就多遍佈全國各地,人數是八旗兵的幾十倍。

清朝時期士兵身上穿着兵和勇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第2張

大清入關建國以後,八旗兵的主要地位被綠營兵慢慢替代。康熙年間,八旗兵因爲長期養尊處優,三藩起事時大敗而回,很難抵擋敵軍的進攻,當時平定三藩之亂基本上是綠營兵的功勞。雍正登基後,整軍治軍,以“八旗爲滿洲根本”大動干戈,終於使得八旗兵士氣大振。

來說說“勇”與“兵”相比有什麼不同,就好比一個是親孃養的,一個是後孃養的。遇有戰事,如果八旗兵和綠營兵都不夠用時候,各地就會臨時招募就地取材,組成鄉勇軍隊,等到仗打完了立即解散,實際上不是正式的軍隊,當然也沒有編制。清末太平天國起義時,湘軍將領曾國藩改非正式的鄉勇爲練勇,稱爲勇營。從這時起“勇”基本代替了“兵”,成了國家的主要軍事力量。實際上勇營就是拿軍餉的私人武裝,他們只忠於招募自己的長官,不直接效忠皇帝。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