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於馬謖是殺是留的問題上,諸葛亮爲何猶豫不決?

本文已影響2.23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壯士斷腕,揮淚斬馬謖,真的很難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斬馬謖,真的是很難,因爲馬謖是自己好朋友馬良的親弟弟,並且馬謖這個人是諸葛亮的嫡系幕僚,是諸葛亮主要培養的苗子之一,他現在斬了馬謖,等於自斷一臂,諸葛亮心裏比誰都難受。所以下這種決定是很難很難的。

第一,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和諸葛亮是好友,諸葛亮因此愛屋吉屋。

首先馬謖是蜀漢侍中馬良的親弟弟,馬謖有五個兄弟,馬謖是老小,他們五兄弟在他們當地小有名氣,被當地人常常稱讚爲人中俊傑。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爲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其次,由於馬良和諸葛亮是好友,並且馬良這個人爲人謙虛,也有能力,因此諸葛亮對馬氏五兄弟都有着先天的好感,因此愛屋吉屋的對馬謖也是甚是喜愛。所以將馬謖一直帶在身邊,等到馬良在夷陵之戰中不幸離世後,諸葛亮因爲痛惜好友的離世,所以更加的對馬謖好,把馬謖當爲親弟弟一樣看待。

在對於馬謖是殺是留的問題上,諸葛亮爲何猶豫不決?

所以等到街亭兵敗後,要處理馬謖的時候,諸葛亮是很痛苦的,一是因爲處理馬謖的話感覺對不起馬良,二是,因爲諸葛亮也是人,也有情感的,日新月異的接觸,他和馬謖的感情就已經如同了親兄弟。現在要處決馬謖,諸葛亮痛心疾首。

第二,馬謖是諸葛亮的嫡系手下,是重點培養的重要謀士.

首先馬家兄弟來自荊州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而當時的蜀國人馬分爲益州本地的官僚勢力和荊州的本土人馬,諸葛亮爲了平衡雙方勢力必須在扶植起一個勢力,作爲自己的嫡系,而這個人就是馬謖.

其次,馬謖作爲文官出身,對政務也有自己的一知半解,所以諸葛亮喜歡帶着他討論這些政務.就這樣,馬謖天天耳渲目染諸葛亮的治國理念,自己的理論知識突飛猛擊,諸葛亮看到眼裏,更加下定決心要培養馬謖,就這樣馬謖成了諸葛亮的左膀右臂.

但這次,諸葛亮把一個關係北伐全局命運的街亭,交到了馬謖的手上,屬實託大,因爲在諸葛亮身邊,馬謖只是學到了理論知識,沒有實際應用,導致馬謖只知道按理論排兵佈陣,不知道打仗應該懂得機變.導致兵敗街亭,馬謖的兵敗把諸葛亮的北伐計劃給破壞了,還把諸葛亮後續的人事安排也給打亂了,本來他想後期讓馬謖挑大樑.這次兵敗以後,馬謖永遠沒有機會了.

第三,馬謖曾經給予諸葛亮正確的建議,也是有功之臣

首先諸葛亮爲什麼敢於讓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守衛街亭那,就因爲在諸葛亮在平定南蠻的叛亂的時候,馬謖獻策,使的諸葛亮平定了南蠻之亂,至此使諸葛亮對馬謖另眼相看。主要事例如下:

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闓和蠻王孟獲的叛亂,馬謖在送行前,建議諸葛亮對少數民族實行王道,希望諸葛亮南征應該以“心戰爲上,兵戰爲下,用仁義來感化這些少數民族。

在對於馬謖是殺是留的問題上,諸葛亮爲何猶豫不決? 第2張

馬謖的策略分析,和諸葛亮的不謀而合,這讓諸葛亮看到馬謖確實是一個良才,對政治戰略分析的還是十分清晰,就這樣,馬謖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的了,因此諸葛亮纔會冒失的取派馬謖守衛街亭,導致兵敗。

馬謖因爲獻策的成功,使的諸葛亮平定了南蠻之亂,應記一功,但是因爲街亭失敗,致使北伐失敗,諸葛亮想通過這件事情來保馬謖,也是無能爲力。

第四,諸葛亮後悔沒有聽劉備的臨終遺言,斷送了馬謖的性命

首先蜀漢先主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安排好了後劉備時代的人事佈局,也囑託了幾件重要的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專門針對馬謖說的,說馬謖這個人:“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對他多加考察。但是諸葛亮卻沒有聽,還是繼續重用馬謖。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馬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爲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其次,劉備作爲一代梟雄,和曹操比謀術,他分分鐘鐘被碾壓,但是劉備有曹操不具備的能力,就是眼尖,瞭解人性,這也是他多次能夠從險境逢凶化吉的原因。所以他對馬謖的判斷是正確的,馬謖失街亭,和劉備的遺言相互印證了。

在對於馬謖是殺是留的問題上,諸葛亮爲何猶豫不決? 第3張

因此,諸葛亮感覺對不住自己的主公,辜負了他的臨終遺言,他也覺得對不住人家馬謖,馬謖是被自己趕鴨子上架。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諸葛亮。所以諸葛亮痛哭不已,一直在懊悔自己。

第五,諸葛亮的“事必躬親",白白斷送了馬謖的性命,

諸葛亮不聽劉備的臨終勸告,難道只是自己用人上面的過失嗎?不是,諸葛亮在領導方面上是有致命缺陷的,他事必躬親,即使很小的事情,也不願放手,不願去鍛鍊新人,比如對馬謖來說,諸葛亮完全可以在一些無關大局的戰鬥中讓馬謖上,諸葛亮沒有這麼做,而在街亭一戰中,諸葛亮又心存僥倖,終於葬送大局,這就好比一個嬰兒,你不讓他學會走路,直接讓他上來就跑,他能不摔倒嗎?所以這場悲劇,諸葛亮難辭其咎。

這也就是爲什麼諸葛亮在處理完馬謖的事情後,緊接着向劉禪寫了一封奏章,檢討自己的過失,彈劾自己,請求降職三級的原因,諸葛亮心裏知道主要的過錯在自己身上,但是因爲自己是主帥,多少礙於面子,只能用這種方法來舒緩心中的壓力。

所以,諸葛亮後期會全力輔導姜維,一是害怕馬謖的事情再次上演,二也是爲了彌補自己的過失。

綜上所述,諸葛亮因爲馬謖失街亭,在對於的馬謖是殺是留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畢竟馬謖乃故人之弟,又是自己的嫡系幕僚,殺之於心不忍,但是因爲軍法重於泰山,不殺不足以平軍心,因此,諸葛亮含淚將馬謖明正典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