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普賢社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文已影響2.38W人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普賢社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普賢社原文是什麼內容?

【原文】

開元初,同州界有數百家,爲東西普賢邑社,造普賢菩薩像,而每日設齋。東社邑家青衣,以齋日生子於其齋次,名之曰普賢。年至十八,任爲愚豎,廝役之事,蓋所備嘗,後因設齋之日,此豎忽推普賢身像而坐其處。邑老觀者,鹹用怒焉,既加詬罵,又苦鞭撻。普賢笑曰:“吾以汝志心,故生此中。汝見真普賢不能加敬,而求此土像何益?”於是忽變其質爲普賢菩薩身,身黃金色,乘六牙像,空中飛去,放大光明,天花采雲,五色相映,於是遂滅。邑老方悟賢聖,大用驚慚。其西社爲普賢邑齋者,僧徒方集,忽有婦人,懷妊垂產,雲:“見欲生子。”因入菩薩堂中,人呵怒之,不可禁止。因產一男子,於座之前,既初產生,甚爲污穢,諸人不可提挈出,深用詬辱。忽失婦人所在,男變爲普賢菩薩,光明照燭,相好端麗,其所污穢,皆成香花,於是乘象騰空,稍稍而滅。諸父老自恨愚闇,不識普賢,刺眇其目者十餘人。由是言之,菩薩變觀。豈凡人能識。(出《紀聞》)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五·報應·普賢社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譯文】

開元初年,同州界有幾百戶人家,分爲東西普賢邑社,建造了普賢菩薩像,而每天設齋戒。東社邑家的青衣,把齋戒日子生的兒子放在齋案旁,給他取名叫普賢。年齡到了十八歲,任性而愚俗,勞累的事,都被嚐遍。後因設齋戒的日子,這個小子忽然推倒普賢身像而自己坐在那個地方。邑老看到了,都非常生氣,咒罵他,又鞭打他。普賢笑着說:“我因你們的誠心,所以出生在這裏,你們看見真普賢不能更加敬拜,而拜求這個土像有什麼好處?”於是忽然變自身爲普賢菩薩身,身上黃金色,乘着六牙象,飛向空中去了,放出巨大的光明,天上花象彩雲,五色相映,於是就熄滅了。邑老才明白是賢聖,都非常驚訝慚愧。那個西社爲普賢邑齋戒的,僧徒正集聚。忽然有一婦人,懷孕臨產,說要生孩子。於是就進入菩薩堂內,人呵怒她,不能阻止,於是在靈座的前面,生下一男孩。既是剛剛生出,非常污穢,人人都不可以抱出來,更用詬語侮辱她。忽然婦人不見了,男孩變成爲普賢菩薩,光明照耀,貌相端正美麗,他的那些污穢之處,都變成香花。於是乘象騰空而去,漸漸而熄滅。各位父老自恨愚昧,不識普賢。刺瞎自己眼睛的十幾個人。因此說:菩薩的變化,凡人怎麼能識別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