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爲何無墓誌銘 用“天下爲公”四字代替?

本文已影響1.25W人 

導讀:到過南京中山陵的人如果細心點且又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識,就會發現宏偉壯觀的中山陵缺少孫中山先生的墓誌銘。何以竟會出現這樣的憾事呢?說來也是有些緣故的。

1925年3月,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民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傳開,天下哀悼,山河同悲。靈柩暫放於北京西郊碧雲寺。兩年後,北伐成功。南京國民黨政府即籌劃爲國父孫先生營建陵寢,撥出大筆專款。年餘後,中山陵竣工,它佔地千餘畝,陵墓形如倒扣的洪鐘,氣勢雄偉莊嚴。國民黨上層人士和元老們圍繞着由誰來撰寫中山先生的墓誌銘展開一場爭論。多數人建議並贊成由章太炎先生執筆,理由是章太炎資深望重,是在海內外卓有聲望的國學大師,他早年又參加過光復會,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並肩戰鬥,投入“反清排滿,恢復中華”的鬥爭。他的書法爐火純青很有名氣,是書法大家。

章曾有云:“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誌銘唯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爲中山先生籌備處幹事,並撰寫墓誌。”

當時,已憑仗權術篡取國民黨最高權力的蔣介石卻不同意,對章太炎很冷淡,有意將於右任、張繼、丁惟汾、吳稚暉、居正等十七人聯名呈遞的建議請章太炎執筆寫國父墓誌銘的報告棄置一邊,不予批覆。說來這也不奇怪。章、蔣兩人早就有隔閡。章太炎以革命前輩自居,又一向恃才傲物。民國初年在北京,他連大總統袁世凱都敢斥罵。他耿介、勇敢,從來就看不起這個青幫流氓出身的浙江同鄉。

中山陵爲何無墓誌銘 用“天下爲公”四字代替?

章太炎懷着對孫中山的敬仰之情,不問三七二十一,先在家裏認真地寫好墓誌銘,稱頌他領導民衆,前赴後繼,推翻滿清皇朝,開創民國、締造共和的偉大歷史功績。但蔣介石就是不準將這篇氣勢博大、文筆恣肆流暢的墓誌銘勒碑刻石,陳放於中山陵。章太炎知道後更對蔣氏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中山陵爲何無墓誌銘 用“天下爲公”四字代替? 第2張

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後,碑亭雖在,卻沒有墓誌銘,不得已而將“天下爲公”四字刻於亭中以代之。對此,章太炎憤怒地說:“蔣以個人好惡,竟寧使革命元勳之陵墓缺少碑銘,可憾也。”(據《人民政協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