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龍生平簡介 王慧龍人物事蹟及歷史評價

本文已影響1.85W人 

生平簡介

王慧龍(?—440年),東晉時期人,自稱是太原晉陽人。

王慧龍是晉安帝司馬德宗時尚書僕射王愉之孫,散騎侍郎王緝之子。幼聰慧,王愉以爲諸孫之龍,故名慧龍。王愉以前對劉裕不禮貌,劉裕得志後,王愉被族滅。慧龍年十四歲,爲沙門僧彬所匿。王慧龍從南方來到了北魏。崔浩之弟崔恬將女兒嫁給他。王慧龍的鼻子寬大(齇,酒糟鼻),江東謂之“齇王”。崔浩多次向王公大臣們讚美,一則曰:“信王家兒也”,再則曰:“真貴種矣。”。崔浩女兒嫁給尚書盧遐,崔浩說:“汝等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爲親。及慧龍子寶典,將娶盧女。浩爲撰儀,躬自監視。謂諸客曰:此家禮事,宜盡其美。”這個故事是〈指腹爲婚〉的經典戲曲。

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以王慧龍爲滎陽太守,“在郡十年,農戰並修,大着聲績,歸附者萬餘家。”真君元年(440年),拜使持節、寧南將軍、虎牢鎮都副將,未至而卒,葬於河內州縣之東鄉,贈安南將軍、荊州刺史,諡穆侯。撰有帝王制度十八篇,稱爲《國典》。

王慧龍生平簡介 王慧龍人物事蹟及歷史評價

人物事蹟

少年經歷

王慧龍出自東晉名門王氏,其祖父王愉爲尚書僕射,父王緝爲散騎侍郎,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荊州(今湖北江陵縣)刺史桓玄代晉稱帝。第二年,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推翻桓玄,恢復晉朝統治,並掌握了軍政大權。王愉“既桓氏婿,父子寵貴,又嘗輕悔劉裕”,故在劉裕顯赫後,寢食不安,擔心遭到報復,遂暗地與司州(治洛陽)刺史溫洋密謀作亂。結果事機泄漏,被劉裕滿門抄斬。

王慧龍自幼即極聰慧。王家遭滅門之禍時,王慧龍年僅14歲,賴家人僧彬藏贏匿,得免一死。事後不久,僧彬攜王慧龍逃出建康(今南京),渡江西到江陵,投奔王慧龍的叔祖父王忱舊部、荊州前中從事習闢疆。當時恰逢荊州刺史魏詠之死去,習闢疆與江陵縣令羅修,前別駕劉期公,地方豪強王騰等謀舉兵反叛,共推王慧龍爲盟主,聚集兵馬,準備奪取荊州城。然此時劉裕得知魏詠之死訊,亦擔心江陵有變,急遣其弟劉道規坐鎮荊州,王慧龍等的計劃未能實現。於是羅修匆匆帶了王慧龍與僧彬一道北上襄陽(今湖北襄陽縣),得晉雍州(治襄陽)刺史魯宗之資助,渡江自虎牢(今河南汜水縣)投奔至後秦姚興軍中。東晉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滅後秦姚泓,王慧龍再次亡命出逃,來到北魏。

初入仕途

王慧龍初到北魏並不得志。他以身家不幸痛陳於明元帝拓跋嗣,請效力南討。可拓跋嗣儘管很同情他的遭遇,表示“朕方混一車書,席捲吳會,卿情計如此,豈不能相資以衆乎。”但並未任用他。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統兵南征,奪得劉宋司州 (治洛陽)全部,兗州(治滑臺,今河南滑縣)、豫州(治懸瓠,今河南汝南)大部,北魏在黃河以南取得許多州鎮,確立了南北朝對立的形勢。拓跋嗣起用王慧龍爲洛城鎮將,要他率3千兵馬去鎮守全墉城(今洛陽縣東)。王慧龍躊躇滿志,準備走馬上任。不料拓跋嗣突然死去,太武帝拓跋燾即位,以爲“南人不宜委以師旅之任”,收回拓跋嗣成命,王慧龍只好繼續在家賦閒。時間長了,拓跋燾覺得總應有個安排,便任命王慧龍爲樂安王拓跋範師傅,兼併、荊、揚三州大中正,負責三州官吏的考選事務。王慧龍堅辭不受,並表示願去南部邊陲效力,於是拓跋燾改任他爲南蠻校尉,安南大將軍左長史。至此,王慧龍總算有了復仇機會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劉宋荊州刺史謝晦起兵江陵反叛,宋文帝劉義隆命到彥之、枟道濟領兵討伐。謝晦求救於北魏,王慧龍率兵馬1萬馳援,攻破劉宋思陵戍(今河南淮陽縣南3裏),進圍項城(今河南沈丘縣)。不久謝晦兵敗,王慧龍亦班師回防。在這場戰爭中,王慧龍初步顯示了其軍事才能。

北魏(430年),劉宋將王玄謨進犯滑臺(今河南滑縣),拓跋燾以王慧龍爲代理楚兵將軍,與冠軍將軍安頡共同領軍迎敵。魏宋兩軍中原大戰,相持50餘日,“諸將以賊盛,莫敢先,慧龍設奇兵破之。”戰後,王慧龍以功封長社侯,並被提拔爲龍驤將軍、榮陽太守。

榮陽太守

王慧龍任榮陽太守十年,“農戰並修,大著聲績,招攜邊遠,歸附者萬餘家,號爲善政。”在此期間,宋文帝憑藉富強的國力,經常出兵擊魏,想收復黃河以南的土地。宋將到彥之、枟道濟頻頻進犯淮,穎,大相侵掠。王慧龍領軍縱橫馳騁,竭力反擊,屢屢挫敗來軍銳氣,成爲宋軍北犯的勁敵。到彥之在給友人蕭斌的信中曾這樣講,“亡人(南朝流亡到北朝的人)之中,唯王慧龍及韓延之可爲深憚。不意儒生儒夫,乃令老子訝之。”

王慧龍少年家門橫遭不幸,半生顛沛流離。入魏後,常懷憂悴,曾作《祭伍子胥文》抒發自己“鞭屍吳市,戮墳江陰”以報殺父殺祖之仇的心願。他娶崔浩弟崔恬之女爲妻,生一男一女即絕房室,平素布衣蔬食,不參與喜慶之事,唯恐消磨了志氣。他行爲謹慎,一舉一動都很講究禮儀,曾撰寫帝王制度18篇,被北魏人奉爲《國典》。他詩人寬恕,劉義隆曾以200戶男、1千匹絹爲價,收買刺客呂玄伯刺殺他,被他察覺。他的部下都要殺掉呂玄伯,而王慧龍卻說:“各爲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放了呂玄伯一條生路。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王慧龍被任爲使持節、寧南將軍、虎牢鎮都副將,但未及到任即死去。死後贈安南將軍、荊州刺史,諡穆侯。

歷史評價

王慧龍在滎陽任上10年,其間“農戰並修,大著聲績,招攜邊遠,歸附者萬餘家,”(見《魏書》)一時間聲名鵲起,震駭劉宋朝野。爲除掉王慧龍,劉宋文帝縱使毒招,策劃“反間計”,揚言:“慧龍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冠入邊,因執司馬楚以叛。”(見乾隆《太原府志》)妄圖引起北魏君臣猜忌,重陷慧龍於水火。然而,魏太武帝拓跋燾並不昏庸,他深知王慧龍與劉宋的亡家滅門之仇,深如血海,遂對衆臣一語道破:“此必不然,是齊人忌樂毅耳。”(見《魏書》)爲安撫慧龍,即賜其璽書曰:“義隆(宋文帝)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風塵之言,想不是介意也。”(見乾隆《太原府志》)義隆見詭計不成,便重金懸賞,以200戶男、1000匹絹爲價,收買慧龍首節。惑於利誘,刺客呂玄伯鋌身走險,行刺慧龍,反被抓獲。衆人皆以呂氏必死。慧龍卻說:“各爲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便將呂釋放。他的容人之量,深得時人贊服。乃至死後,呂玄伯感其全宥之恩,爲其守墓,終生不去。

慧龍武能安邦,心胸廣闊,文才亦不俗。史載,其少時家遭橫禍,半生坎坷蹉跎,但不忘修身蓄志,養就文韜武略,舉止謹慎。爲明其志,曾作《祭伍子胥文》,舒瀉憂悴,誓言“鞭屍吳市,戮墳江陰”。所撰“帝王制度十八篇”,被國家奉爲“國典”。太武帝漸知其才高識遠,遂再爲升遷,拜使持節、寧南將軍、虎牢鎮都副將。然天不假年,忽卒於太平真君元年(440)。其後家族繁茂,一子四孫,再續太原王氏香菸,終成隋唐望族,王慧龍則成隋唐“太原王氏”之祖。自西晉末王湛舉族南渡,至東晉末王慧龍一人北歸,迄隋唐再成大族,三百餘年間,南遷北徙,苗裔播撒大江南北,黃河兩岸,遂成“太原王氏”大觀。

史書記載

《魏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節選

王慧龍,自雲太原晉陽人,司馬德宗尚書僕射愉之孫,散騎侍郎緝之子也。幼聰慧,愉以爲諸孫之龍,故名焉。初,劉裕微時,愉不爲禮,及得志,愉閤家見誅。 慧龍年十四,爲沙門僧彬所匿。百餘日,將慧龍過江,爲津人所疑,曰:“行意匆匆彷徨,得非王氏諸子乎?”僧彬曰:“貧道從師有年,止西岸,今暫欲定省,還期無遠,此隨吾受業者,何至如君言。”既濟,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荊州前治中習闢疆。時刺史魏詠之卒,闢疆與江陵令羅修、前別駕劉期公、土人王騰等謀舉兵,推慧龍爲盟主,剋日襲州城。而劉裕聞詠之卒,亦懼江陵有變,遣其弟道規爲荊州,衆遂不果。羅修將慧龍,又與僧彬北詣襄陽。司馬德宗雍州刺史魯宗之資給慧龍,送渡江,遂自虎牢奔於姚興。其自言也如此。

泰常二年,姚泓滅,慧龍歸國。太宗引見與言,慧龍請效力南討。言終,俯而流涕,天子爲之動容。謂曰:“朕方混一車書,席捲吳會,卿情計如此,豈不能相資以衆乎?”然亦未之用。後拜洛城鎮將,配兵三千人鎮金墉。既拜十餘日,太宗崩。世祖初即位,鹹謂南人不宜委以師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聞慧龍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見慧龍,曰:“信王家兒也。”王氏世齇鼻,江東謂之齇王。慧龍鼻大,浩曰:“真貴種矣。”數向諸公稱其美。司徒長孫嵩聞之,不悅,言於世祖,以其歎服南人,則有訕鄙國化之意。世祖怒,召浩責之。浩免冠陳謝得釋。及魯宗之子軌奔姚興,後歸國,雲慧龍是王愉家豎僧彬所通生也。浩雖聞之,以女之故,成贊其族。慧龍由是不調。

久之,除樂安王範傅,領並荊揚三州大中正。慧龍抗表,願得南垂自效。崔浩固言之,乃授南蠻校尉、安南大將軍左長史。及劉義隆荊州刺史謝晦起兵江陵,引慧龍爲援。慧龍督司馬盧壽等一萬人拔其思陵戍,進圍項城。晦敗,乃班師。後劉義隆將王玄謨寇滑臺,詔假慧龍楚兵將軍,與安頡等同討之。相持五十餘日,諸將以賊盛莫敢先,慧龍設奇兵大破之。世祖賜以劍馬錢帛,授龍驤將軍,賜爵長社侯,拜滎陽太守,仍領長史。在任十年,農戰並修,大著聲績。招攜邊遠,歸附者萬餘家,號爲善政。

其後,劉義隆將到彥之、檀道濟等頻頓淮潁,大相侵掠。慧龍力戰,屢摧其鋒。彥之與友人蕭斌書曰:“魯軌頑鈍,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龍及韓延之可爲深憚。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訝之。”劉義隆縱反間,雲慧龍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邊,因執安南大將軍司馬楚之以叛。世祖聞曰:“此必不然,是齊人忌樂毅耳。”乃賜慧龍璽書曰:“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風塵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劉義隆計既不行,復遣刺客呂玄伯,購慧龍首,二百戶男、絹一千匹。玄伯僞爲反間來,求屏人有所論。慧龍疑之,使人探其懷,有尺刀。玄伯叩頭請死。慧龍曰:“各爲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義隆賊心未已,不殺玄伯,無以制將來。慧龍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義爲幹滷,又何憂乎刺客?”遂舍之。時人服其寬恕。

慧龍自以遭難流離,常懷憂悴,乃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意焉。生一男一女,遂絕房室。布衣蔬食,不參吉事。舉動必以禮。太子少傅遊雅言於朝曰:“慧龍,古之遺孝也。”撰帝王制度十八篇,號曰《國典》。真君元年,拜使持節、寧南將軍、虎牢鎮都副將。未至鎮而卒。臨沒,謂功曹鄭曄曰:“吾羈旅南人,恩非舊結,蒙聖朝殊特之慈,得在疆場效命。誓願鞭屍吳市,戮墳江陰。不謂嬰此重疾,有心莫遂。非唯仰愧國靈,實亦俯慚后土。修短命也,夫復何言?身歿後,乞葬河內州縣之東鄉,依古墓而不墳,足藏發齒而已。庶魂而有知,猶希結草之報。”時制,南人入國者皆葬桑乾。曄等申遺意,詔許之。贈安南將軍、荊州刺史,諡穆侯。吏人及將士共於墓所起佛寺,圖慧龍及僧彬象贊之。呂玄伯感全宥之恩,留守墓側,終身不去。子寶興襲爵。

寶興少孤,事母至孝。尚書盧遐妻,崔浩女也。初,寶興母及遐妻俱孕,浩謂曰:“汝等將來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爲親。”及婚,浩爲撰儀,躬自監視。謂諸客曰:“此家禮事,宜盡其美。”及浩被誅,盧遐後妻,寶興從母也,緣坐沒官。寶興亦逃闢,未幾得出。盧遐妻,時官賜度河鎮高車滑骨。寶興盡賣貨產,自出塞贖之以歸。州闢治中從事、別駕,舉秀才,皆不就。閉門不交人事。襲爵長社侯、龍驤將軍。卒,子瓊襲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