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何等“兵器”,曹操得十件後建立了魏國?

本文已影響2.92W人 

冷兵器時代,敵我戰場上短兵相接時,進攻多是刀、槍(長矛)、劍、戟、箭之類的兵器。而士兵防守,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盾牌和盔甲了。

盔甲又稱甲冑,盔是保護頭部的,鎧、甲是保護人體的心臟和腹腔的。那麼在戰場上,盔甲到底有沒有用?鐵血軍僅舉兩例,大家就會略知一二了。

1、據《三國》載,曹操討伐鼓袁紹時言:“本初有馬鎧三百,吾只十具”,意思就是說當時袁紹十萬大軍中馬具鎧甲”多達“300具,而上萬的曹軍僅10件。可見曹操的羨慕程度、鎧甲製作難度之高,以及保護功能之強大。但曹僅靠這10件鎧甲起家、不斷壯大,最終一統天下,建立魏國。

究竟是何等“兵器”,曹操得十件後建立了魏國?

2、冷兵器時代沒有炮彈,最具殺傷力的武器首推長矛和弓箭,盔甲就是爲抵禦它們而生,所以政府嚴禁百姓私藏(等同於謀逆)和陪葬。唐:私藏鎧甲達三領,絞;宋、元私藏全副鎧甲者處死,私藏不成副的鎧甲杖五十七。

接下來,鐵血君帶大家看一看,戰場上靠鎧甲禦敵的幾個正反例子。

1、南明永曆八年(1654年),在東南沿海抗清多年的鄭成功部,與清軍阿格商部展開血戰,身穿重甲的阿格商戰力大爆發,連續砍翻了鄭成功部多名悍將,最後寡不敵衆才被鄭軍亂刀砍死。

究竟是何等“兵器”,曹操得十件後建立了魏國? 第2張

2、此事令具有卓越軍事才能的鄭成功十分震驚,隨後決定組建一支重甲護身的”鐵人軍“,選兵時必須得或提或舉300斤以上的石頭,且必須在演武廳走三圈。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作戰時他們需戴鐵盔,身披鐵裙,胳膊上掛着鐵臂,甲冑之間還有鐵鏈相連,只戴出兩隻眼睛,全副武裝加起來重達30斤以上,只有力大無比的硬漢才扛得住,否則進退都不方便。經過幾年的選拔和訓練,終於組成了一支數千人的”鐵人軍“,其中還有裝備鋒銳斬馬刀和輕便藤牌的藤牌兵——此類士兵尤擅迅速結成圓形陣仗利落地斬殺對手。

究竟是何等“兵器”,曹操得十件後建立了魏國? 第3張

3、後來,這支武裝到牙齒的”鐵人軍“脫穎而出、所向披靡,成爲八旗鐵騎的噩夢。1658年,清軍提督管效忠率一萬五千滿漢精銳猛撲過來,意圖一口吃掉鄭成功主力,卻沒想到立刻被崩了門牙,這支”鐵人軍“基本一刀剁敵,有的甚至能一刀砍下清軍坐騎的馬頭,自己卻重甲護身,絲毫無損。最終,管效忠身邊四千精銳騎兵,活着回來的不到四十人。

4、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也是這支鐵人軍,在赤坎城下與荷蘭殖民者血拼,一口氣砍了一百一十八個荷軍。荷軍殘忍地使用了火槍,場面驚心動魄,鄭成功的隊伍卻奇蹟般地挺了下來,因爲火槍射不穿盔甲和藤牌,可謂刀槍不入,在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究竟是何等“兵器”,曹操得十件後建立了魏國? 第4張

5、鄭成功部有個抵禦弓箭的神人大將叫甘輝,曾穿盔甲跟八旗軍作戰,八旗軍不停放箭,甘輝很快被射成“刺蝟”,仍苦無其事地斬殺敵軍過百人,後來累到無力才被抓,可見鎧甲有多麼大的保護作用。

6、後來清朝收臺,昔日的”鐵人軍“參加了雅克薩血戰,在白雪茫茫的黑龍江硬槓入侵的沙俄士兵, 甚至創造了零傷亡團滅沙俄軍的經典戰例,逼迫沙俄跟中國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遏制彼得一世不得不將進攻方向由東擴改爲西進。這支”鐵人軍“,也是中國最後一支重裝步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