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介紹:以假亂真欺敵誤敵

本文已影響2.56W人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是戰國中,齊魏兩大國家碰撞後爆發的著名戰役,當時齊國的軍事家孫臏在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兩場戰爭對於結束魏國在中原地區的稱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整個戰局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從此戰國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並將一直爭鬥到多年以後。

馬陵之戰介紹:以假亂真欺敵誤敵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後,任用了一大批賢才,進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國家很快富強起來,在軍事上魏王加強軍備,提高戰鬥力,通過一系列的舉措,魏國成爲戰國初期最強的國家。齊國自西周以來都是大國,現如今也面臨領土擴張的時期。

原本安心謀求自身發展的兩國開始敵對,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爆發了桂陵之戰,當時爲了擺脫魏國的控制,趙國和齊國結盟。魏國借趙國想要攻打衛國爲由,發兵前往趙國。

齊王在接受了段幹朋的一石三鳥之計後,決定進攻襄陵,牽制魏軍,讓魏軍兩線作戰,腹背受敵,向趙國拜師支持,出兵援助,保證兩國的友好往來,讓魏國和趙國繼續焦灼消耗雙方的實力,到時候齊國就左手漁翁之利。

這魏軍剛纔還在趙國打的風生水起,發現齊軍來了,不僅如此,齊軍還並分兩路,有一支部隊往自己的首都去了,這下,就有點忙不過來的感覺,因爲兩線作戰,魏軍大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圍魏救趙。

魏國不愧是大國,在吃了敗仗後並沒有一蹶不振,整頓軍隊後又要攻打韓國,並且率領大將龐涓,帶領十萬部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這一次孫臏又施一計,他判斷魏軍一定會急於求戰,決定利用地形誘敵深入再一舉殲滅。

魏軍與齊軍交戰的當天,齊軍假裝不敵造成逃亡的現象。魏軍窮追不捨,哪知孫臏早就派田忌率小部隊前往魏國都城。龐涓聽了也顧不上軍隊的裝備,只叫了部分人馬和自己同行回救。正中了孫臏和田忌設下的圈套,龐涓也被齊軍抓獲,這就是著名的以假亂真欺敵誤敵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的交戰雙方是

馬陵之戰交戰的雙方是魏國與齊國,在這場戰爭中魏國的實力被大大地削弱,相反齊國的實力迅速增加,在戰國時期成爲了數一數二的實力大國。

馬陵之戰介紹:以假亂真欺敵誤敵 第2張


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是魏國爲了討伐韓國,迫使韓國向齊國求救而引發的一場魏國與齊國之間的戰爭。魏國在討伐韓國之時,魏國向齊國發出救援,齊國答應了韓國的請求,便命田忌率領軍隊,直奔魏國的國都。魏國大將龐涓聽到這是之後,立馬率領軍隊回國,但這時齊國的軍隊已經越過魏國的邊境。孫臏對田忌說:“魏國的軍隊向來剽悍勇武,他們還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所以我們作戰的時候只能用智慧來取得勝利。在兵法上,如果快速行軍跟敵方爭勝利只會讓自己的隊伍受到傷害。爲了讓魏國的軍隊認爲齊軍大量掉隊,應該在齊國進入魏國境內後第一天挖十萬個竈,第二天挖五萬個竈,第三天挖三萬個竈。”龐涓追擊齊軍三天後,見到齊軍留竈的竈數越來越少,他非常開心:“我就知道齊軍膽小怯弱,進入我國境內後,逃跑的士兵已經有一大半了。”於是,丟下步兵,只是率領輕兵銳卒就向前去追齊軍了。

孫臏估計魏軍的速度在天黑之前便能趕到馬陵,於是命令萬名弓箭手在路邊進行埋伏,並跟他們決定好等到點火的時候就一起放箭。龐涓如約而至,但此時他們已經落入孫臏所設計的圈套內,再怎麼掙扎也於事無補了。

馬陵之戰的典故

馬陵之戰,是指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的戰役,這次大戰也成就了齊軍的軍師孫臏,齊國在這次大戰後聲名鵲起,從一個弱小的國家逐漸成爲戰國時期的大國。

馬陵之戰介紹:以假亂真欺敵誤敵 第3張


馬陵之戰

魏國在桂陵之戰被齊軍擊敗,又被秦國奪去了幾個舊都,但是他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周顯王二十五年,魏國又召集了魯、宋、衛等國會盟,自稱爲王。但是齊國、韓國、楚國對此表示不滿,拒絕參加會盟。第二年,魏國就命令龐涓對韓國進行討伐。

韓國因爲國力弱小無法對抗魏國,於是向齊國進行求救。孫臏認爲在韓、魏兩國兵力薄弱的時候出兵,既可以讓韓國完全的歸順於齊國,又可以有很大的把握戰勝魏國。於是齊威王採取了孫臏的意見,等到兩國兩敗俱傷之時進行出兵,命田忌爲主將、孫臏爲軍師,發兵救援韓國。

孫臏仍然以“圍魏救趙”的戰法,直奔魏國的大梁,龐涓聽聞齊軍進軍國都於是撤軍回大梁,但是齊軍知道韓國已經被救,便想要撤兵回齊國。但魏國不甘心自己的計劃落空,想要一舉殲滅壞它好事的齊國,命龐涓率領十萬士兵追擊齊軍。孫臏察覺到魏軍的來勢兇猛,於是利用地勢進行埋伏,用每天減少竈坑的方式來進行示弱。龐涓果然中了孫臏的計謀,認爲齊軍已經所剩無幾了,竟然大意到只率領輕車銳卒進行追趕。魏軍如期而至,走進了齊軍的圈套內,齊軍萬弩齊發,全面出擊,魏軍實力大損,落敗而逃。

馬陵之戰成語

“增兵減竈”是出自馬陵之戰的成語,是一種迷惑敵軍的戰術。運用這種戰術的人是齊國的一名軍師孫臏,孫臏在馬陵之戰中展示了高超的謀略藝術,在馬陵之戰後他名震天下,實現了他的宏偉抱負。

馬陵之戰介紹:以假亂真欺敵誤敵 第4張


成語“增兵減竈”的雕像

這個成語是出自《史記》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增兵減竈”用表面上的兵力來迷惑對方,讓敵方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兵力,從而使得自己在戰爭上取得有利的主導優勢。

周顯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命龐涓去攻打韓國,韓國的兵力薄弱,於是不斷向齊國進行求救。齊國答應了韓國的請求,讓孫臏做軍師去營救韓國。這一次,孫臏用的還是之前救趙國時用的計策,不直接去營救韓國,而是去攻打魏國。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龐涓率領軍隊日夜兼程往魏國趕,不過這時候齊國已經佔領了魏國的好幾個地方。這次,孫臏的計策是下令齊軍退兵,龐涓見齊軍不斷撤退,便一直緊緊跟隨在齊軍的後面。連續三天追到齊軍的扎過的軍營,發現他們的竈坑在逐漸變少。他以爲齊國膽小怕事,士兵早已逃跑了許多。但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孫臏利用馬陵的地形進行埋伏,命令數萬名弓箭手藏於道路兩旁,結果就是導致魏軍全軍覆沒,最終龐涓選擇了自殺,魏國的太子申被俘獲。

從此,孫臏的名氣因爲這場戰役而被傳遍了各國,他“增兵減竈”的戰術也被許多人效仿。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