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上項羽最終沒有殺劉邦到底是因爲什麼?

本文已影響2.12W人 

鴻門宴講述的是項羽在鴻門擺下宴席欲殺劉邦的故事。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漢元年(前207年)末,劉邦西入關中,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卻並沒有佔據咸陽,而是將軍隊撤到了霸上。聽聞劉邦先入關中,項羽隨即率領四十萬諸侯聯軍也向關中趕來,卻不想在函谷關遭到了阻攔,項羽一怒之下破關而入。自知不敵項羽的劉邦,遂主動向項羽低頭認錯,而項羽則於鴻門設宴款待劉邦,“鴻門宴”事件就此發生。

項羽入關曹無傷告發劉邦,劉邦道歉項羽設宴款待

漢元年(前207年)十月,在項羽與章邯仍在鉅鹿大戰之際,劉邦卻已經攻破武關進入關中,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遂出城投降,秦朝滅亡。劉邦短暫進入咸陽後,在張良勸說下又退出咸陽,駐軍於霸上,並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

與此同時,項羽在擊敗王離、勸降章邯後,也統帥着四十萬諸侯聯軍殺奔關中而來。但等其抵達函谷關時,卻發現關上不僅有劉邦的士兵駐守,而且還拒絕自己入關,項羽一怒之下派當陽君攻破函谷關,大軍駐紮於新豐鴻門。

這時,劉邦麾下曹無傷卻跑去給項羽打小報告,言稱“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以秦王子嬰爲相,並將秦宮奇珍異寶全部佔爲己有”。聯想到自己被攔在函谷關外,項羽頓時大怒,命令士兵做好準備,明日進攻劉邦,定要將其擊殺。要知道,劉邦畢竟也算是項氏舊部,項梁死後懷王熊心爲奪取權力,不斷分化瓦解項氏兵權,項羽殺宋義奪兵權也是因此而起,項羽之所以惱火,其實就是因爲他認爲劉邦也要脫離項氏自立爲王,對項氏起了叛逆之心。

項羽的叔父項伯聽說後,因其與張良關係極好,於是便偷偷跑去將此事告知了張良,張良則又轉告了劉邦。劉邦自知不是項羽對手,因而連忙給項伯賠禮道歉,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稱王的打算,雖然僥倖進入咸陽,但卻什麼都沒敢動,就是在等項羽前來接手,而之所以在函谷關設兵,也不是爲了擋住項羽,而只是爲了擋住亂兵而已。

鴻門宴上項羽最終沒有殺劉邦到底是因爲什麼?

劉邦憑藉出色的口才,很快便說服了項伯,項伯則表示,我只能回去幫你勸勸項羽,你最好還是明天一早親自去給項羽解釋,劉邦連忙答應下來。於是,項伯便返回軍營,將劉邦的話又轉述給了項羽,在他的一番勸說之下,項羽的火氣便也消了。

次日清晨,劉邦率領着一百多人來到鴻門拜見項羽,表示自己和項羽合力滅秦,根本沒想到能夠搶先進入關中,與將軍在這裏相見,又豈會背叛項羽,這定然是有小人挑撥。項羽則表示,這是劉邦麾下左司馬曹無傷所說,如果不是這樣,自己也不會生氣。項羽見劉邦態度誠懇,便也沒有再怪罪於他,反倒是設宴款待於他,於是便有了“鴻門宴”。

劉邦赴宴范增欲除之後快,項伯樊噲助劉邦逃過一劫

項羽之所以惱火劉邦,乃是因爲劉邦未經自己同意便有自立爲王之心,因此當劉邦放低姿態,親自前往項羽軍營,做出了一番“合理”解釋之後,項羽其實已經熄了殺心。“鴻門宴”上要殺劉邦的,其實是看出劉邦志向不小的范增,這才令這場宴會變得險象環生。

范增曾言,“劉邦在山東時貪財好色,入關之後對財物、女色卻絲毫不取,這表明其志向不小。而自己找人爲其望氣,發現劉邦呈現龍虎五彩之景,乃是天子之氣。”因此,相較於已經熄了怒火的項羽,范增纔是真正想要置劉邦於死地之人。

宴會上,項羽和項伯面東而坐、范增向南而坐,劉邦坐在范增的對面,張良則在項羽對面。范增多次向項羽示意除掉劉邦,但項羽卻始終沒有反應。無奈之下,范增這才決定自己動手,跑出去找來了項莊,要其進去請求舞劍助興,然後趁機將劉邦殺死。誰知此計卻被項伯識破,他也起身與項莊對舞,並始終用身體保護劉邦,導致項莊始終無法下手。

到了這時,劉邦和張良豈能看不出蹊蹺,在劉邦無法起身應對的情況下,張良連忙起身跑出去找到了樊噲。於是,樊噲便如同一個不知禮數的莽夫一般闖進了宴會,但項羽偏偏就喜歡這樣的武將,非但沒有怪罪,反而賞賜給他酒肉享用,然後樊噲又將劉邦的解釋重新向項羽說了一遍,並表示項羽想殺有功的劉邦,乃是因爲聽信小人讒言。

片刻之後,劉邦起身藉口解手,與樊噲離開了宴會,然後拋下車輛和隨從人馬,便帶着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偷偷溜回了自己軍營,並讓張良攜帶了禮物留下向項羽告辭。估摸着劉邦已經返回軍營後,張良這才走進宴會,向項羽辭別,表示劉邦不勝酒力,已經返回了軍營,併爲項羽和范增獻上了白璧一雙、玉斗一雙。

得知劉邦逃走,亞父范增怒不可遏,當即砸碎了送給自己的那雙玉斗,並對項羽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豎子不足與謀”。而劉邦返回軍營之後,則當即誅殺了向項羽告狀的左司馬曹無傷。

鴻門宴上項羽最終沒有殺劉邦到底是因爲什麼? 第2張

項羽之所以沒有殺劉邦,絕非簡單的“婦人之仁”

“鴻門宴”可以說是項羽殺死劉邦的最佳時機,如果當時真的殺了劉邦,那麼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楚漢爭霸”了,項羽也不至於落到兵敗垓下、烏江自刎的下場了。因此,很多人都認爲項羽不殺劉邦,實在是“婦人之仁”。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項羽對劉邦沒動殺心。以項羽的性格來說,如果真的對劉邦動了殺心,那麼劉邦絕無生還的可能。但正如前文所說,項羽之所以對劉邦惱火,乃是因爲聽了曹無傷的話後,認爲劉邦背叛了自己,背叛了項家,想要自立爲王。要知道,項羽的人生目標始終是霸業而非帝業,因此對於劉邦稱王他其實並不反感,但對於劉邦不將自己放在眼裏自立爲王,卻是極爲反感的。

也就是說,你劉邦想稱王可以,但必須經過我項羽的同意,或者說必須由我項羽來封。其實這也是牽扯到劉邦站隊問題,畢竟此時項羽與懷王熊心已經基本相當於決裂了。因此,當劉邦姿態放低,表示仍然願意聽命於項羽後,項羽便也就熄了殺心。

其次,項羽殺死劉邦的後果。鴻門宴上的項羽雖然實力強勁,但他此時卻更像是個諸侯盟主,他的實力在各路諸侯中或許最強,但卻還沒有強到足以藐視各路諸侯的地步。因此,項羽是否誅殺劉邦,還必須考慮其他諸侯對此的看法。

如果劉邦始終不低頭,堅決自立爲王,那麼項羽將其殺了影響自然不大。可如果劉邦已經低頭認錯,並表示了臣服,而項羽依然將其殺死,那麼會讓其他諸侯王怎麼想?這種隨意屠殺一方諸侯的做法,無疑會讓各路諸侯離心離德,甚至暗中聯手對抗項羽,這點他不能不考慮。

鴻門宴上項羽最終沒有殺劉邦到底是因爲什麼? 第3張

最後,項羽對消滅劉邦沒把握。“鴻門宴”之前,項羽雖然擁兵達四十餘萬,但實際上卻是由自己的兵馬和諸侯聯軍所組成,其中本部兵馬只有原屬於宋義麾下的五萬兵力,即使“鉅鹿之戰”後有所擴充,應當也極爲有限,就算加上蒲將軍和英布的兩萬軍隊,其麾下總兵力應當也不超過十五萬人,甚至不足十萬人。劉邦麾下軍隊的戰鬥力固然不如項羽,但那十萬軍隊卻是劉邦實打實的私兵。

“鴻門宴”前後,劉邦和項羽的勢力其實達到了一種巧妙的平衡,項羽手中兵力雖多,但由於嫡系相對較少,因而不敢輕易對劉邦動武;劉邦雖然有一定自保的本錢,但由於戰鬥力較弱,也不敢輕易惹怒項羽。因此,纔有了劉邦低頭認錯,項羽設宴款待這個結局。

綜上所述,劉邦之所以能在“鴻門宴”逃過一劫,其實很大程度源於項羽並未對其動殺心,但卻並非是項羽“婦人之仁”,而是綜合考量後的決定。項羽設“鴻門宴”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劉邦向項羽賠罪之後,項羽對其設宴款待罷了,而這場宴會之所以驚險,更多源自於范增的謀劃,否則劉邦豈能輕易逃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