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鑑賞之《詩經·伐檀》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本文已影響1.37W人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爲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爲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詩經》中的《伐檀》,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詩詞鑑賞之《詩經·伐檀》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古代詩詞鑑賞之《詩經·伐檀》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第2張

註釋:

坎坎:砍伐權樹木的聲音。

廛:音“蟬”,古制百畝。

縣:通“懸”。

特:三歲的野豬,此代指野獸。

漘:音“純”,河壩。

囷:音“逡”,糧食囤。

素飧:熟食。

賞析:

《伐檀》描寫一羣在水邊的勞動者砍伐樹木,一邊勞動,一邊唱歌,發表議論。揭露和諷刺了不勞而獲的“君子”,表達了他們的憤怒與憎惡。詩用對比,揭露“君子”不參加生產勞動,卻囤積着大量的糧食和大量的獵物。但是,伐木人已經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質問表示強烈的抗議。末尾三節都重複用反語,表示嘲諷,又顯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