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本文已影響2.35W人 

早年求學

清光緒二十四年農曆十月七日(1898年11月20日),林散之生於江浦縣烏江橋北江家阪村。於叔伯兄弟排行第五,遂呼乳名“小五子”。自三歲始,喜就案頭塗鴉。五歲能對物寫生,喜塑泥人。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聾,遺疾終身。

林散之六歲入塾讀書 [5] ,自此至十三歲,七年間讀完《百家姓》《千字文》、有關孔孟言論的經典及《左傳》《古文觀止》《詩經》《毛詩》《唐詩》等,又習作文、屬對、作詩,習字則從描紅入手,繼臨顏、柳名碑,十二歲已能爲鄰居寫春聯。課餘又寫生,或鉤摹《繡像三國演義》《繡像水滸傳》中人物,大膽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頑皮,童年時鬧出不少趣事。

清宣統三年(1911年),父親林成璋病故。被接到和縣城內外婆家從陳姓廩生讀書。此後,他發奮求學,先從和縣陳姓廩生讀書,繼去南京從張青甫學畫人像。

民國二年(1913年)春,全身患膿瘡,自南京返回。爲強身健體,開始習武。在家自習詩文書畫。

民國三年(1914年),在烏江街,與許樸庵、邵子退相識。9月13日,裝訂一本詩集手稿,名《古棠三癡生拙稿》(藏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自號“三癡生”,因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子久)號“大癡”,清代“小四王”王玖(次峯)號“二癡”,故自命爲“三癡”,隱隱有繼起之志焉。

民國四年(1915年),應聘在和縣姐丈家教書,並從張慄庵學詩及文辭,盡讀其藏書,書法亦獲其指授。

民國五年(1916年),在歷陽一寺廟,與許樸庵、邵子退結爲金蘭之交,時人稱譽“烏江松竹梅三友”。爲範期仁家寫田契並雕刻門前石獅和四塊石(磚)刻(龍、鳳、獅、虎)砌於二進門的門頭上作裝飾,酬金甚厚,悉數匯上海有正書局郵購珂羅版精印書畫冊,視若珍寶,日夜臨摹不輟。與趙姓女結婚,一年後趙姓女病故。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民國七年(1918年),爲烏江邵馨吾作《狂道人圖》,並作《題狂道人贈邵馨吾先生》詩。是年秋,臨沈石田的《洞庭秋色》長卷。由於廢寢忘食,積勞成疾,只臨一半就病了,臥牀不起。後經張慄庵及時醫治,獲救。病癒後,有詩作《戊午秋日,作洞庭秋色長卷未竟,一病幾危。瀕殆時,猶念念若卷不置,枕上成《絕命詩二首》。

民國八年(1919年),範培開與在全椒做生意的盛秋矩爲摯友,經範培開介紹,林散之與盛秋矩女兒盛德粹成婚。妻盛德粹賢淑達理,善治家,使其專心文藝,相伴數十年,感情甚篤。作《和內兄盛峻居春雨讀杜詩及詠自鳴鐘原韻》(《古棠三癡生拙稿》)。

聲名日漸

民國九年(1920年),大家庭分家。分得祖產水田近四畝,宅後山地數畝和原住房十間。又購周圍荒崗,闢爲果園,並植大量樹木,名其居日“散木山房”。是時,其詩書畫已頗有名聲。

民國十年(1921年),在散木山房用工楷書寫“四時讀書樂”(藏馬鞍山“林散之藝術館”)。張慄庵取“三癡”之諧音,爲其改號“散之”。長女蓀若出生。

民國十一年(1922年),詩書畫聲名在家鄉日著,索字畫者頗多。爲和縣曹晉文作《東方朔偷桃圖》。與全椒張汝舟相識。

民國十二年(1923年4月),爲曾梓亭作《老木水牛圖》,塾師慶承銘刻於竹上八月,在上海《神州吉光集》第五期發表書畫作品和書畫潤例及小傳。着手編著《山水類編》。

民國十五年(1926年)夏四月,完成《山水類編》28卷,另編《序目》一卷,共29卷,21冊,35萬字。清稿時,由大姐夫範期仁之女範培貞代抄部分。時年範培貞十七歲,在家從林散之讀書,既慧且賢,字體清秀。

民國十六年(1927年),校補《山水類編》。三女芷若出生。

民國十七年(1928年)十一月,在烏江街範家藥房用一幅畫換得龍尾金星硯璞一方。長子昌午出生。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2張

民國十八年(1929年),經張慄庵介紹,辭去教書工作,赴上海從黃賓虹學畫山水,至三十四歲,因家中經濟困難,還鄉,仍教書。當年秋,家鄉水災,他挺身而出,義務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擁戴。二子昌庚出生。

民國十九年(1930年)春,辭退範期錕家教書工作。赴滬賃居黃賓虹住處西門路169號(西成裏17號)對面西門路178號西門裏(石庫門)小亭子間,從師黃賓虹習畫。襄助黃師編纂《畫史編年表》。

民國二十年(1931年),思鄉心切,作山水一幅。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春,家鄉因水災造成餓殍載道、居無定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春,歷陽唐一齋(林散之姨夫)、夏伯周(1887—1954)到草堂相聚數日,繪畫作詩。成立“求聲”讀書社,與邵子退、許樸庵、章敬夫諸友成立了一個讀書社。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林散之遵黃賓虹教導,爲師造化,孤身作萬里遊,得畫稿八百餘幅,詩近兩百首。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患背癰,屢月不愈。作《病居示子退二首》詩。暑期請來許樸庵、邵子退,共商結廬緱山之大業。秋,偕至友邵子退、學生林秋泉同遊九華山和黃山,得紀遊詩十六首,畫稿若干幅。撰成《漫遊小記》,連載於上海《旅行雜誌》。五女杜若出生。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遊虞山、揚州等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遊黃山,得詩十六首,畫稿若干幅。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家鄉爲日寇侵佔,林散之舉家逃難,數年間,隨身攜詩稿、碑帖與筆墨紙硯,流浪中仍作詩書畫不輟。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至上海,尋黃賓虹不遇。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春,到和縣訪好友谷沆如不遇,被刁遁庵邀至家中,相聚在小院內,紫藤花下,兩人煮茶共飲,談起日軍入侵帶來的災難。冬天,又一次來到和縣,住在友人谷沆如家。檢沆如所藏戴重《河村集》燈下讀之,作長句書其後。書畫署名“散之”、“林散之”、“烏江林散之左耳”。印章“散之”。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3張

民國三十年(1941年),二月拎起藤籃,拄着竹杖,到鄰縣的含山遊歷。清明,李本一來到烏江“視察”,邀先生謁霸王祠,先生作詩以應。秋,又拄着竹杖,到鄰縣的無爲、廬江遊歷。暮秋,無爲、廬江遊歷歸來後,至和縣卜集小夏村朱智熙(1910—1959)(字穆亭,範培貞夫)家,草書自作詩《梟磯孫夫人廟》 [6] 。冬季,遊歷日軍足跡未至的地方和縣北部山區。在赴香泉的途中,由烏江經卜陳至卜集河村埠山河高村的華嚴寺,後由香泉經高皇殿至善厚集,行中,作《懷古思今二首》詩。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日軍入侵後,一段時間內,疏於學業。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至友谷沆如遭槍殺,不久魯默生亦遭奸人殺害。爲避亂,林荇若、林昌午、林昌庚先後去全椒古河鎮江浦中學讀書;其心情抑鬱,兩次患病。覺澄法師在和縣觀音閣開壇講經,弘揚佛法,和李秋水前去聽講,於此皈依覺澄法師,爲在家居士。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夏,日寇搜捕游擊隊,無辜將盛夫人和二子林昌庚捕去關押一晝夜,所幸多方人士營救得免於難。安徽第十遊擊縱隊司令柏承君派人來接先生到全椒縣的古河鎮去“玩玩”。同時,二女林荇若、長子林昌午、次子林昌庚此時正在古河讀書,乘機去看看他們。秋,母親吳氏病故。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遊獅子嶺、惠濟寺。在蕪湖柳春園李鴻章長孫李惠龍塵封已久無人居住的書房內得呂留良蟲蛀硯一方。書畫署名“散之”“林散之”“林散之左耳”“左耳”“散之左耳”。自刻印章“左耳”。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安徽省主席李品仙邀至合肥,擬聘爲“省府顧問”,先生對這個顧問頭銜付之一笑,飄然離開。由合肥歸,乘輪船至巢縣,過西隱寺,在道行和尚那裏住了兩天,作詩論畫。七月,在合肥得悉黃賓虹訊,驚喜雀躍,修書致以牽念之情。抗戰結束,內戰開始,作《今詩十九首》記之。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國立安徽大學擬聘爲文學、藝術教授,婉言辭謝。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4張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十一月,得悉黃賓虹至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無比欣慰,致書問候。二女林荇若在南京金陵大學讀書、長子林昌午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黃賓虹學畫,思念之極,作《寄午兒剡縣》詩記之。

1949年,在江上草堂。見人民政府幹部廉正清明,與民共甘苦,深爲感動,謂人曰:“中華振興有望矣。”

1951年被選爲江浦縣(今浦口區)人代會常委,作爲國家幹部在江浦工作、生活了12年。其間於1956年出任江浦縣副縣長,1958年當選爲南京市政協常委,1959年當選爲江蘇省政協委員。

1962年1月,當選爲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春,作《岷江山水》圖。6月6日至21日,政協江蘇省第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南京召開。出席會議期間,結識範煙橋、朱劍芒、程小青、周瘦鵑、餘彤甫等詩壇耆宿。

1963年,他正欲退休時,江蘇省國畫院聘其爲專職畫師,1月11日,偕夫人遷居南京中央路117號寓所。與畫家錢鬆喦同住一幢兩層樓房。從此,專心書畫創作,成果日豐。1963年經畫院何樂之介紹與高二適相識。春,遊宜興東西二氿湖、善卷洞、祝英臺墓等地。暮春,由無錫歸來,草書自作詩《歸去》。秋,作姑蘇十日遊,遊覽了東山洞庭湖、消夏灣、紫金庵、西塢等地。書畫署名“散左耳”“林散之左耳”“散之左耳”“林散之”。印章“左耳”“散之”。

晚年生活

1964年1月,作山水《不煩車馬上寒山》圖。初夏,攜林蓀若、林昌午姐弟二人去黃山旅遊寫生。9月20日至27日,出席在南京召開的政協江蘇省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9月20日三屆一次會議委員合影留念。會議期間,結識蘇州書法家費新我和王生香琴師。秋,經畫院何樂之介紹,相識汪己文。書畫署名“林散之左耳”“烏江林散之”“林散之”“散耳”“林散耳”。朱文引首印章“曾登太白”“長壽”。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5張

1965年4月,隨國畫院房虎卿、丁士青、俞劍華、費新我赴揚州,在桑愉家得識蔡易庵,作詩記之。5月,隨國畫院諸公赴徐州寫生,列車中與房虎卿、費新我暢談甚歡,同遊雲龍山。9月上旬,草書《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楷書《卜算子·詠梅》、隸書《清平樂·會昌》、行書《西江月·井岡山》毛澤東詩詞6尺對開4條屏,贈瞻園留念。10月,汪己文轉來傅雷求畫之意,精心創作了八開冊頁山水畫贈傅雷。11月24日,政協南京市第五屆委員會作爲“文化藝術界委員”,當選爲常務委員。書畫署名“林散之”“林散耳”。印章“林散之印”。

1966年1月,費新我畫一幅《策杖圖》贈之。8月24日,夫人盛德粹因患胃癌辭世。所藏大量圖書、碑帖、字畫被“紅衛兵”查抄焚燬。悲痛過度,雙耳失聰。9月,由林荇若接到揚州暫住,開始了七年流浪生活。作《荇廬雨居》詩,表達當時的心境。作《懺悔》長詩表達對夫人的思念之情。冬至,作長詩《憶昔吟》並序,紀念夫人辭世已逾百日。

1967年,退去中央路住房,將衣物、書籍等搬到“總統府”內國畫院集體宿舍的一間房子存放。冬,回南京住林學院林昌庚處。

1968年春,林蓀若由和縣來南京,陪同遊中山陵、靈谷寺。暮春,由南京去揚州,作《別思》詩。冬,回到南京住林學院林昌庚處。

1969年元旦前夕,中國第三顆氫彈試驗成功;同時,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作長詩紀勝。12月30日,攜夫人骨灰悽然回江上草堂,與林昌午同住。

1970年5月3日春節,他在烏江鎮浴池洗澡,不慎跌入開水池中,全身嚴重燙傷,救治4個月始愈,右手五指粘並,幸被搶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執筆,因自號“半殘老人”。作《江村養痾圖》。夏日,書杜甫《秋興八首》之一。初秋,於江上草堂作《人在畫中行》圖。秋,投箋邀友,約邵子退、許樸庵遊長江大橋。

1971年秋,自烏江至和縣蓀若處小住月餘。書畫署名“半殘老人”“散耳”“聾叟”。印章“林散之印”。

1972年5月24日,臨《熹平殘石》。7月,應汪孝文之請,作《黃山歸葬圖》。8月,爲慶祝中日恢復邦交,《人民中國》日文版雜誌擬編髮“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特輯。評選中,他的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郭沫若、趙樸初、啓功等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書名初震。秋,再度至和縣林蓀若處小住月餘,老友張汝舟來和縣晤面,相見甚歡,聯牀筆談。作《代函十首,贈張汝舟》。冬,原畫院亞明、魏紫熙、宋文治、喻繼高、音銘等赴和縣探視,和縣傳爲美談。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6張

1973年1月5日,《人民中國》雜誌第一期刊出《清平樂·會昌》草書條幅,震動海內外書壇。此後,日本書道界的訪華團體來中國,都以能拜會林散之爲榮,對其書推崇備至。是年3月,他自江浦重返南京。春,“南京市書法印章展覽會”在玄武湖公園展出,作《玄武湖書展興言》。爲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作《書贈日本友人二首》詩。9月28日,自選了一些書法作品,編成《林散之書法選集》,該集“書法自序”刊載於南京師範學院(今爲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的《文教資料簡報》。10月1日,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江蘇省國畫書法印章展”。草書《詠梅》作品不翼而飛,作《失梅七首》告之。

1974年11月16日,白野抄成《江上詩存》三十六卷,作詩並畫謝之。朱文引首印章“曾登太白”“長壽”“七十年代”“大年”。

1975年3月,以村上三島爲團長的日本書法訪華代表團來寧在南京藝術學院拜訪先生。作《日本書法代表團蒞華訪問賦此四章以贈》。5月,應榮寶齋之邀,林蓀若、林昌庚陪同上北京;以《江上詩存》稿本奉請趙樸初、啓功教正,二人極讚譽併爲之作書序;結識李真、陳英將軍。遊長城、故宮、十三陵、北海等名勝,十餘日後回寧。作《北遊十八首》詩。7月,啓功由韓瀚、田原二人代呈一封信給先生,以求教誨。秋,陳慎之、馮仲華、莊希祖開始用鋼板刻印《江上詩存》。初步完成上、中、下三冊。冬,田原以白描手法畫了一幅《林散之老人作書圖》。

1976年6月,至南京林學院林昌庚處。8月中旬,範曾自北京來訪,在林學院爲林散之畫像。10月6日,亞明畫《四蟹圖》。12月,回百子亭。書畫署名“聾叟”“散耳”“林散耳”。印章“林散之印”(白文)“江上老人”(朱文)“半殘老人”(朱文)。朱文引首印章“曾登太白”“長壽”“七十年代”“大年”。

1977年3月15日,高二適去世,極爲悲痛。書“江南詩人高二適”墓碑。9月24日,題陸儼少畫《舒鳧人日詩思圖》。12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先生草書《毛主席詞二首》。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文)。朱文引首印章“曾登太白”“古爲今用”“大年”“大吉羊”。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7張

1978年2月,當選爲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由林昌庚、林麗青陪同赴京參加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5月中旬,赴揚州小住。遊覽了史公祠和石塔寺,在王冬齡的陪同下到石塔寺古銀杏樹下寫生。6月,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住工人醫院68天,病中得詩23首。7月20日,自撰“詩序”,人編《江上詩存》。8月13日,尹樹人、高可可至百子亭看望先生,老人取出《江上詩存》。9月,由南京歸江上村。秋,以揚州石塔寺古銀杏樹和江浦惠濟寺古銀杏樹爲背景,創作了一幅《老木逢春圖》,並在其左下角題:“聾叟時年八十有一歲”的款。同時創作的有《霜天紅葉》,題《庭柯》一首,其跋雲:“戊午秋日,八十二叟林散耳作於江上村。”10月15日,遊採石磯太白樓,作《太白樓十首》。10月中旬,作《園霖和尚畫聾叟像自題》。”11月2日,《江上詩存》全部刻印出來,精工線裝一百套,每套分上、中、下和外編四冊,共四百本。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文)。朱文引首印章“大年”“大吉羊”。

1979年2月,日本書道家友好訪華團來寧拜訪。清明,歸江上村,在《老木逢春圖》上題《苦辛》一首。6月12日,由林麗青陪同赴京參加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車中發病,在京住院十餘日返寧。8月,南京教師進修學院院長李子磐願以該院名義鉛印《江上詩存》1500冊,作爲內部資料,與有關單位交流。由陳世雄協助校對編輯,又增加了《編之餘》四卷。10月,由百子亭迂迴中央路(大慶路)117號舊宅居住。12月,香港《書譜》雜誌(雙刊)第六期總第三十一期,刊登其書法橫披和對聯。南京市委責成南京市文聯籌建南京書畫院,聘請先生爲院長,書畫院的院址設在玄武湖翠洲一號。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

1980年2月,心肌梗塞,住進鼓樓醫院七病區,作《病醒》詩。5月11日,遼寧省瀋陽市舉辦的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草書唐楊凝詩《送客入蜀》參展。南京舉辦黃賓虹畫展,連續看了三次。7月8日,政協南京市第六屆委員會林散之爲“文化藝術界委員”,當選爲常務委員、副主席。8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林散之書畫展”。11月,當選爲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不殘老人”(朱)“散之私印”(白)“散之私璽”(朱)。朱文引首印章“長壽”“古爲今用”“大年”“大吉羊”。

1981年1月,上海《書法》雜誌(月刊)第一期總第十六期專題介紹林散之書法。3月,去朝天宮參觀明清畫展,興致極高。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8張

1982年1月16日,參加“南京少年兒童書畫工作者協會”成立大會,出任名譽會長。3月,在南京鼓樓公園舉辦“林散之三代畫展”。12月,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林散之書畫集》。

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林散之印”(白)“散之私璽”(朱)“生於戊戌”(朱)。朱文引首印章“大年”“大吉羊”。

1983年3月,作品被選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五週年中日書法藝術交流展。”6月1日,由林昌庚、林麗青陪同赴京參加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會議期間與劉海粟、董壽平、黎雄才、黃苗子等合作《松竹圖》,即席題詩一首。7月,腹痛,赴鼓樓醫院檢查,疑有腫瘤,剖腹後始知爲盲腸炎,經此手術,身體大虧。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文)“散之私璽”(朱文)。朱文引首印章“古爲今用”、“大吉羊”。

1984年5月16日,“日中書法友好訪華團”在莫愁湖鬱金堂與林散之晤面。團長青山杉雨以“後學”自居,向林散之題寫了“草聖遺法在此翁”。5月17日,“第二屆中日聯合書法展覽”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參加開幕式。11月19日,北京《嘹望》週刊47期發表張欣文章《草聖遺風在此翁——記老書法家林散之》,林散之被譽爲“當代草聖”。9月1日,全國第二屆書法篆刻展覽,在北京開幕,共展出書法作品530幅,篆刻作品85件。11月5日,邵子退逝世,作《哀子退》。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文)“散之私璽”(文)。朱文引首印章“大年”、“大吉羊”。

1985年4月,當選爲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作品參加在河南鄭州舉辦的“國際書法展覽”。8月,安徽黃山書社出版《林散之詩書畫選集》。12月,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林散之書法選集》,趙樸初題簽、作詩代序。江浦縣決定籌建“林散之書畫陳列館”,縣長程從武和張孝炎等人在鼓樓醫院與先生商談建館事宜。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文)“散之私璽”(朱文)。朱文引首印章“大吉羊”。

1986年4月30日,“黃賓虹研究會”在北京成立,聘請李可染、林散之爲名譽會長。安徽歙縣修建黃賓虹故居,欣然命筆,撰寫楹聯。書畫署名“林散耳”“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散之私璽”(朱)。朱文引首印章“大年”“大吉羊”。

1987年2月,遷居南京林業大學林昌庚處,直至終年。”以丈二宣整張作行草書條幅《自作詩·看長江大橋工程》,端秀蒼勁。爲林氏祖先福建媽祖廟書寫“和平女神海峽之島”八個大字,放大成兩米見方,刻於湄州島的山崖上。4月15日,爲參加“十竹齋”舉辦的《金陵風物詩書畫展覽》書寫了丈二巨幅草書自作詩《頌南京長江大橋》。7月,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乙瑛碑林散之臨本》。11月27日,子女和學生們分別爲其祝90大壽。書畫署名“九十老人林散耳”“林散耳”“散耳”,有時還落款“書於林學院”“書於林學院二村”“書於二村”。印章“江上老人”(白文)“散之私璽”(朱文)。朱文引首印章“長壽”“九十以後作”“大年”“大吉羊”。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9張

1988年1月3日,林散之親自參加江浦縣在縣城求雨山舉行的“林散之書畫捐獻儀式”,捐獻了自己歷年書法作品一百七十件,畫四十幅,呂留良蟲蛀硯和莊定山硯各一方。同時爲建立“林散之書畫陳列館”舉行奠基儀式。2月22日,因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阻塞性肺氣腫、糖尿病,住鼓樓醫院。秋,趙樸初由北京來寧,至林業大學拜訪先生。書畫署名“九十一叟林散耳”“林散耳”“九十老人散耳”。印章“江上老人”(白)“散之私璽”(朱)“林散之印”(白)。朱文引首印章“九十以後作”“大吉羊”。

林散之:名霖,又名以霖,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第10張

生天成佛

1989年7月,病重。8月17日,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草書自作詩《畫堂》入展。同年又爲峨嵋山重修金頂書“金頂”二字,字徑約二尺。9月,林荇若、李秋水來看望,勉力畫了一張《多少山林事,依稀記不真》小畫送他們作留念;次日,又畫了一張《草堂夢歸》小畫送二媳劉城惠留念。10月中旬,書“生天成佛”四個字。12月6日,因痰阻塞氣管,搶救無效,溘然逝世,終年92歲。葬採石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