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宗師葉問出生

本文已影響2.19W人 

在124年前的今天,1893年10月1日 (農曆八月廿二),詠春拳宗師葉問出生。

詠春拳宗師葉問出生

網絡配圖

葉問(1893年10月1日(距今124年)—1972年12月1日),本名葉繼問,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書院唸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贊,爲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樑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樑挺詠春》(Wing Tsun),載譽全球。

作爲一代武術宗師的葉問其實個子很矮小,身高僅1.63米,身材瘦削,他是世家子弟出身,頗注重儀容清潔,喜穿深色長衫,即使平時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裝。葉問從不喜歡像其他的武師一樣,一身“身穿精武裝,腰束紗帶,腳踏精武靴”的打扮。他如果上街,人們往往把他當成是“當鋪裏的掌櫃”或是“私塾的教書先生”,絕對不會想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師葉問。

葉問,本名葉繼問,於1893年出生於廣東佛山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葉問在上學讀書之餘,愛上了傳統武術,葉問七歲時,拜陳華順爲師學習詠春拳。

詠春拳是少林嫡傳武功之一,屬於南拳派系,相傳起源於清朝中晚期,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瞭解之武術大師五枚師太創立,後傳與嚴二及嚴詠春父女,嚴詠春原籍廣東,少而聰穎,行動矯捷,磊落有丈夫氣,她對這種拳術進行了進一步發展,因此這種拳術以後也因嚴詠春的名字而被稱爲“詠春拳”。所謂南拳北腿,詠春拳就是中國拳術的南拳之一,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也是一套非常特別的功夫,因爲它基本上只有三套拳法,非常簡單直接。詠春拳立足於實戰,長處在於貼身近攻,它拳快而防守緊密,攻守兼備並且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小,可以用最小的力量發揮出最好的攻擊效果,是南拳中最具實用性和技擊性的拳法之一。在很多功夫片裏,我們都能看到主角苦練木人樁的情景,包括成龍的經典《玻璃樽》和前不久剛剛上映的新片《奪標》。而在各門各派的木人樁訓練裏,詠春木人樁可謂是獨樹一幟。詠春木人樁的練習可使人的肢體受到衝擊力和反作用力的鍛鍊,並着重練習拳腳的硬度,從而在攻擊時收到“無堅不摧”的效果。

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贊的高徒,他與葉問的年齡相差幾十歲,葉問跟他學武時陳華順年事已高,所以以後葉問常常稱呼師父陳華順爲“華公”,陳華順自從收了葉問爲徒後,以後就沒有再收過任何弟子,葉問成爲陳華順的關門弟子。陳華順見葉問聰穎過人,勤奮好學且善於思考,對他極爲喜愛,當時陳華順的兒子不太爭氣,曾經偷了父親藏在枕頭箱底下的藥書和武術書到當鋪換了六十兩銀子,陳華順知道後非常生氣,贖出書後馬上把書送給了葉問。陳華順在教給葉問詠春拳時,他的大弟子、葉問的大師兄吳仲素常常在一旁協助,將詠春拳奧妙向葉問逐一指點,葉問因而武技大進。六年後陳華順染病不起,臨終前特意囑咐大弟子吳仲素好好照顧葉問,幫助葉問完成詠春拳學業。吳仲素爲人豪爽,受師父所託,對師弟葉問更是盡心盡力照顧。陳華順逝世後,葉問又隨吳仲素苦練三年,武功比以前更大有進步。

葉問十六歲時奉父命離開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在此期間,經同學介紹,他認識了“南海拳王”梁贊的次子樑壁,跟隨樑壁深造詠春拳近四年,樑壁將其父的武術精妙之處盡傳給了葉問,葉問的武技得以突飛猛進。

葉問返回佛山後,長期從事軍警教拳和私人教拳工作,他廣泛結識佛山武術大家,經常與武術界各門交流切磋,又不斷得到高人指點,使詠春拳技能臻入化境,被譽爲第二位梁贊。

在日軍攻佔佛山後,葉問的過人功夫,早被日本憲兵隊聞悉,就準備邀請葉問擔任日本憲兵隊的武術教練,葉問不願爲日本人效力,更不願因此成爲“漢奸”,就拒絕了日本憲兵隊的邀請。日本憲兵隊隊長在盛怒之下,指派武術高手與葉問比武,事先講明,如果葉問被打敗就要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日方派出的武術高手身材高大,葉問擺出詠春樁手,目視對方一言不發,誘敵深入,對方搶先出手,以箭標馬進迫,葉問隨即變前鋒的樁手爲耕手,耕去對方箭,並同時轉身跪馬,拿正對方前腿之後膝位,迫使對方突然失去重心,對方雖未中招,卻是敗相畢露,葉問也及時收招,說了一聲“承讓”跳出比武場地,真是高手過招,點到爲止。比武后的葉問,擔心激怒日寇,就暫時離開了佛山,暗中卻幫助地下抗日組織開展各種抗日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葉問因身懷絕技,應邀進入縣政府刑事單位任職,擔負追捕盜賊劫匪等工作,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並在昇平路昇平戲院內親擒劫匪,頗得上級賞識,以後,葉問又擔任過廣州市南區巡邏隊長等職務。

1949年,56歲的葉問經澳門來到香港,經朋友介紹,於次年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以後葉問又在九龍汝州街、利達街、李鄭屋村、大埔道、大角咀、通菜街、大道東大王廟、青山道興業大廈等香港多處地方設館授徒。在此之前,詠春拳基本上是一種家庭式的教學方式,各詠春高手只是將拳藝傳傳授給自己的子女甚至族人,不但傳人很少,而且流傳範圍也比較小,詠春拳除了在佛山以及廣東部分地區外,在其他廣大地區並不爲人所知,像葉問這樣開設拳館大規模授藝,在詠春拳創立以來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後來的二十多年間,葉問一直致力於推廣詠春拳,使詠春拳得以在香港、臺灣及世界各地得以發揚光大,以後李小龍赴美國發展,創辦“振藩國術館”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又使得詠春拳聲名大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葉問在衆弟子的協助下,先後在香港創立了詠春體育會和葉問國術總會,奠定了詠春拳傳播、發展的基礎。他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對詠春拳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1972年12月1日,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