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昉一生政績平平,卻能得到諡號“文正”

本文已影響3.71K人 

“文正”是古代文官夢寐以求的一個諡號,爲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統治者一般不會輕易,將此諡號賜予別人,也就顯得尤其珍貴。所以那些擁有“文正”諡號的人,基本都是對國家極其有貢獻,以及深受文人敬仰的對象。

比如魏徵、范仲淹、曾國藩等人,大家都比較熟悉,這些人也深受後世敬仰。但要是提起李昉這個名字,就有很多人搖頭了,表示完全沒印象。李昉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學家,他去世於北宋太宗時期,諡號也是“文正”。

那麼李昉生前有何政績,爲何能得到文正諡號呢?

李昉一生政績平平,卻能得到諡號“文正”

初出茅廬

李昉出生於公元925年,他的父親在後晉做官,憑藉父蔭,李昉長大後也得以入仕。史書記載:“(李昉)以蔭補齋郎,選授太子校書。”雖說沾了父親的光,可以進入官場做官,可李昉的起點並不高。太子校書這個職位,大概就是在太子府做圖書管理員。

李昉心中有大志,不甘於只做個小小的圖書管理員,於是就去參加了科舉。最終他成功高中進士,入職翰林院,接着被派到弘文館。沒想到,兜了這麼一圈,他還是沒離開這些書本。沒辦法,李昉就只好多看書,繼續提升自己。

直到後周時期,周世宗見李昉是個人才,才決定提拔他,並讓其負責一些重要工作,比如編撰史書之類的。能夠得到重用,李昉心裏自然是高興的。只是這時候,他還不知道官場的門道。

後來,李昉有一位族叔全家被殺,這件事深深刺激了李昉,這才讓他懂得,想要在官場混,並不是件輕鬆的事。他的這位族叔叫李崧,官做得很大,歷任戶部尚書、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樞密使、太子太傅等等。

同時,有一位奸相名叫蘇逢吉,他看中了李崧的府邸,想要佔爲己有。李崧是個正直的人,自然不肯向其屈服,於是蘇逢吉就陷害李崧,導致其全家被殺。自從發生了這件事,李昉就明白了,今後在官場上,還要謹言慎行才行。

浮浮沉沉

宋朝建立後,李昉得到宰相馮道的推薦,得以成爲翰林學士,仍然負責之前的工作。

有一次,後周太祖的外甥李重進,請求與趙匡胤見一面。趙匡胤自然是不想見的,卻又不好拒絕。就在這時,李昉爲其想了個藉口回絕,他不僅爲趙匡胤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爲自己掙得一個機會

在這件事中,李昉給趙匡胤留下很好的印象,後者也一直惦記着,要找機會提拔一下李昉。然而朝中的禮部尚書陶榖,知道李昉和李崧的關係,他曾參與過陷害李崧一事,害怕李昉得到提拔會爲族叔報仇,於是就不肯同意,皇帝要提高翰林學士地位的改革想法。

結果,李昉不僅沒得到提拔,反而被貶爲給事中,陶榖這才同意改革。兩年後,李昉又被外放去做了衡州知州,好不容易回京了,再次被陶榖誣陷。就這樣,李昉始終沒能真正得到重用。

李昉一生政績平平,卻能得到諡號“文正” 第2張

得諡“文正”

公元969年,李昉終於被宋太祖召回京,給了他中書舍人的職位。不過李昉真正開始青雲直上,還是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宋太宗在位期間,李昉曾兩次被拜爲宰相,但要說李昉個人有多少政績,還真談不上,也就是爲人正直、兢兢業業罷了。

那麼既然此人政績平平,爲何去世後,卻能得到文正諡號呢?李昉是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去世的,也就是說,他的“文正”諡號,正是宋太宗趙光義賜的。至於爲何宋太宗願意給他文正諡號,就要看他爲宋太宗做過什麼了。

原來,李昉入仕以後,長年和書本打交道,所以宋太宗在位時,就讓其負責編撰《太祖實錄》。衆所周知,趙光義爲何會繼承皇位,一直衆說紛紜。特別是“燭影斧聲”之說,令很多人都認爲他是篡位。

而李昉在主持修撰《太祖實錄》的時候,對這一段歷史就處理得相當好。比如說“陳橋兵變”是被動的,太祖是爲了宋朝江山社稷,才決定傳位給弟弟,並非有什麼“燭影斧聲”之說。李昉這樣說,趙光義能不高興嗎,之後便愈發重用他。

李昉終於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可他深知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所以多次向皇帝請辭,不過都未能得到允許。至道二年,宋太宗讓李昉隨駕去南郊祭祀,不知是不是祭祀流程太過繁瑣,把李昉給累着了,他當時突然撲倒在地,一病不起。數日後,李昉去世,享年72歲。宋太宗追贈其爲司徒,諡號“文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