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韓信,韓王信被投降匈奴,乾脆叛變

本文已影響6.71K人 

西漢時期有兩個韓信,都是漢高祖劉邦的手下,都是異姓王。

一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那個韓信,漢初三傑之一,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逼得項羽自殺的就是他,後來被人告發謀反,被呂后和蕭何合謀騙至長樂宮斬殺,並夷其三族。

這個韓信,也是人們談論最多、出鏡率最高的那個韓信。

另一個韓信,韓王信被投降匈奴,乾脆叛變

今天要講的這個韓信,與上面那位相比,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戰功,都差了不少,而且由於那個韓信的光芒太耀眼,而幾乎被湮滅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爲了區分,後來人們通常管這個韓信叫韓王信。

1

與早年家貧、無謀生之道、常靠別人餬口度日、人人討厭,卻心比天高的韓信相比,韓王信可謂出身顯赫,祖父竟然是戰國時期的韓國君主韓襄王。

韓國被滅後,作爲韓襄王的後裔,韓王信竟然安然無恙,一直生活在韓國故地,生活倒不成問題,只是事業無成,直到遇到張良。

據《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記載,韓王信與張良的交集,發生於劉邦攻打陽城時。

劉邦命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下韓故地”,張良得手後,“順便”得到了韓王信,張良便任命他爲韓國將軍,讓他率軍隨劉邦進入武關。

公元前206年鴻門宴之後,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帶着韓王信進入關中。

爲了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一到關中,韓王信就給劉邦出主意說:

“項羽這人厚此薄彼,把中原附近的好地方,都封給了自己的部下,卻把您打發到這個偏遠之地,這簡直是對您的侮辱!

你的士兵家鄉都在崤山以東,他們被迫來到遠離家鄉的地方,內心是抗拒的,都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大王您若利用這一點帶領他們向東進軍,別說當王,把天下奪到手都不成問題。”

劉邦回軍平定三秦後,許韓王信做韓王,先拜他爲韓太尉,讓他率軍攻取韓國故地。

2

從這個安排來看,劉邦採納了韓王信的建議,讓他先去攻取韓國故地,是讓他爲他打前站,替他掃清東進道路上的障礙。

那時的韓國故地老大是韓王成,也是項羽封的,但因韓王成無戰功,項羽就沒讓他到自己的封地去,還把他改封爲列侯。

劉邦派韓王信來打的消息傳來,韓王成有點着急,因自己不能去封地,只好讓吳縣縣令鄭昌做韓王,命他率軍抵抗敵人。

吳縣縣令鄭昌,是韓王成遊歷吳地時結識的。

鄭昌自然不是韓王信的對手,不到一年,韓王信就接連攻下韓國十多座城池,基本上替劉邦掃清了東進的障礙,使其能夠順利到達河南。

劉邦一來,韓王信打得更起勁,直接把鄭昌打投降了,劉邦兌現了之前的承諾,正式立韓王信爲韓王。

從此以後,韓王信就死心塌地跟着劉邦。

然而,當漢高祖三年劉邦撤出滎陽,楚軍趁機來攻,留守滎陽的韓王信和周苛等人不敵,韓王信不得不投降。

雖然是假投降,並且不久他就得到機會逃了出來,重歸劉邦陣營,並被劉邦再次立爲韓王,但他這個污點,爲他今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3

據《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韓王信正式被封爲韓王,是在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後的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地在潁川。

但是第二年,劉邦就後悔了。

他後悔的,當然不是封韓王信爲韓王,而是認爲韓王信這個人“雄壯勇武”,而潁川北有鞏縣、洛陽,南有宛縣、葉縣,東有淮陽,這幾個地方都是戰略要地,不能讓它們落在這個“雄壯勇武”之人手中。

這種人若對朝廷不忠,起兵反叛,再擁有如此之多的戰略要地,那就太麻煩了。

劉邦“嚇”得一激靈,便作了一個決定,把韓王信的封國改爲太原以北,讓他建都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太原。

既然你雄壯勇武,就讓你對付匈奴去吧,那旮沓離匈奴近。

韓王信不是笨蛋,明白劉邦有點不信任他了,他也“嚇”得一激靈,然後上書說:

“我的封國離邊界很近,那地方多次遭到匈奴入侵,今後這樣的事肯定還會發生,但是晉陽離邊境比較遠,我請求建都馬邑,那裏離邊境更近,可以更好地防禦匈奴。”

很顯然,韓王信這個請求是爲了“取悅”劉邦,是爲了向劉邦表忠心,因爲誰都明白,都城離敵國越近越危險,就像打仗,指揮部離前線越近越危險一樣,但卻有利於指揮。

劉邦當然求之不得,爽快地答應了。

4

沒想到當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就來搞事了,包圍了馬邑(今山西朔州)。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韓王信不敢貿然出擊,便一次又一次派使者到匈奴求和。

如能成功當然最好不過,如不能成功,也是一個緩兵之計,爲朝廷救援爭取時間。

不料,雖然朝廷派人帶兵救援,但韓王信的求和,卻遭到劉邦懷疑——這小子一次又一次派人到匈奴,莫非有什麼貓兒膩?

到後來,劉邦乾脆“認定”他與匈奴勾結,起了背叛之心,便派人去馬邑,把韓王信好一頓責備:

皇上對你這麼好,你怎麼能這樣呢?你這樣做,對得起皇上嗎?對得起朝廷嗎?

劉邦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至於根據嘛,這種事他又不是沒做過!

儘管當初他投降楚軍是萬不得已,而且很快就又回來了,很明顯是假降,但是誰信啊!

韓王信頓時冷汗直冒,他明白失去劉邦信任的後果。

這種後果,一般人無法承擔,可能也不想承擔。

何況仔細一想,劉邦從來就沒信任過他,他對他只有利用。

這人確實不一般,人家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是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韓王信的心寒了——你既然非要說我有背叛之心,那我就背叛給你看看!

於是他決定起兵造反,並與匈奴約好,一起攻打漢朝。

他給匈奴的“見面禮”,是國都馬邑。

5

投降匈奴後,漢朝就成了他的敵人,並立即率軍攻打太原。

果不其然!這小子果然反了!

此時的劉邦,一定很得意自己的“料事如神”,牙齒咬得格格響,親自帶兵去收拾他。

兩軍在今山西沁縣遭遇,韓王信吃了敗仗,部將王喜被殺。

韓王信跑得快,跑到了匈奴。

其部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收集殘部,與韓王信和匈奴約好再打漢朝。

很不幸,冒頓單于派的左右賢王和一萬多騎兵,在晉陽輕鬆敗於劉邦,被追到離石那旮旯又敗了一次。

匈奴在樓煩(今山西寧武)集結軍隊再幹,沒想到還是吃了敗仗,繼續逃跑。

還追不追?

如果繼續追,會不會中匈奴人的套?

在晉陽的劉邦有點糾結,派人去偵察,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說可以追。

劉邦便帶兵追擊,追到平城,也就是今山西大同。

這一次他上當了,中了匈奴人的誘敵深入之計。

實際上,匈奴人的計謀,被前哨探軍劉敬識破,劉敬還苦勸劉邦別追,但是劉邦不聽——偵察兵都說可以追,爲什麼不能追?

若是連偵察兵都騙不過,還怎麼在江湖上混,你真以爲匈奴人智商欠費啊!

6

追到平城後,劉邦還來了個“登高望遠,也學英雄泣”。

他登的那座山叫白登山,位於平城城外。

結果他的詩興還沒來得及大發,就被四十萬匈奴騎兵團團包圍。

而那時,漢軍的主力部隊,已被劉邦率領的先頭部隊遠遠地拋在後面。

輕騎簡從的好處是跑得快,壞處是孤軍深入很容易被包餃子。

不幸中的萬幸,他最終逃脫了。

劉邦沒有成爲匈奴人的餃子餡,不是因爲他皮糙肉厚不好吃,是謀士陳平出了一個奇計,重金收買了匈奴王后,王后勸單于說:

“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戹。”

匈奴王后說“兩國君主不互相圍困”,不知是不是那時的潛規則,但好歹單于聽進去了,把劉邦圍了七天後撤圍而去,放了他一馬。

很難想象,假如冒頓單于不遵守這個“潛規則”,歷史將被改寫成什麼樣。

7

“白登之圍”後,韓王信繼續爲匈奴人服務,帶兵攻擊漢軍,使邊境不得安寧。

有了上次的有驚無險,劉邦再也不敢御駕親征了,派棘蒲侯柴武前去迎擊。

柴武先禮後兵,寫信勸韓王信迷途知返。

柴武在信中說,皇帝陛下還是寬厚仁愛的,儘管一些諸侯背叛過他,但當他們回來後,還是會得到善待的,爵位和名號都能得到恢復。

這些您也是知道的,您是因戰敗逃到匈奴的,不是什麼大罪,回來後也會得到善待的,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

韓王信倒也有自知之明,回信說我有三條罪狀,在滎陽保衛戰中不能以死效忠,降過楚軍,這是第一條;

匈奴進犯馬邑,我未能堅守,降了匈奴,這是第二條;

現在又爲敵人帶兵與將軍您PK,這是第三條;

當初文種、范蠡一條罪狀都沒有,事業成功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您認爲我還能活嗎?

我倒是想回去,做夢都想回去,但情勢如此,還回得去嗎?

柴武不再勸,指揮漢軍進攻,攻下參合城,殺了韓王信。

如此不堪一擊,連柴武都打不過,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就是劉邦眼裏那個“雄壯勇武”的韓王信!

要知道,他帶來的,可是匈奴的精銳騎兵!

韓王信說他做夢都想回到漢朝,不知是不是真心話,不過,他在匈奴生的兒子韓頹當,和他兒子(韓太子)在匈奴生的兒子韓嬰,後來倒是“替”他完成了這個心願,於公元前166年率領部下投歸了漢朝。

只不過,那是漢文帝時期的事了。

迴歸漢朝後,韓頹當還被封爲弓高侯,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時立過大功,“功冠諸軍”,也是一員名將。

而韓王信的孫子韓嬰,則被封爲襄城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