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卻不知其名!究竟誰纔是真的燕昭王?

本文已影響1.29W人 

昭王是戰國時期,燕國的一位傑出的君主,即位於燕國面臨危難之際。由於他發憤圖強,禮賢下士,歷二十八載之艱辛,終於使燕國由弱變強,一舉擊敗了強敵齊國,洗刷了燕國蒙受多年的恥辱。爲此,歷史給予他好評,唐代大詩人李白《行路難》一詩中“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的詩句,也是對他的稱頌。燕昭王在歷史上無疑是一位才略出衆的君主,但不無遺憾的是,這位史稱“燕昭王”的君主是誰?卻一直難以搞清。

爲什麼象燕昭王這樣的一代英主還會搞不清是誰呢?這是因爲古籍提供了兩個人的名字,而這兩個人又都可能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這樣後人就難辨真假,不知所從了。《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當時燕國曆史說:燕國君主噲,把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三年後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合謀,進攻子之,“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齊國乘燕國內亂侵入燕國,結果燕君噲死,子之亡,“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爲燕昭王”。由這一記載看,可以說結束燕國動亂的燕昭王就是太子平(姬平)。然而《史記·趙世家》卻又提到了另外一件不容忽視的事,其文說,爲了收拾燕國內江和齊兵入侵所造成的殘破局面,當時頗有威望的趙武靈王“召公子職於韓,立以爲燕王,使樂池送之”歸國爲君。如果以這一記載爲根據,那麼燕昭王就應該是燕國原先留在韓國做人質的公子職(姬職)了。以上兩種說法顯然是矛盾的。當然,記載當時燕國歷史和燕昭王其人其事的史書,還有《史記·六國年表》和《竹書紀年》可供參考,但由於這些史書中同樣也有前後矛盾或不甚瞭然的記載,因而還是不能驅除有關燕昭王是誰的迷霧和疑雲。

大名鼎鼎卻不知其名!究竟誰纔是真的燕昭王?

鑑於古籍對燕昭王是誰記載不清,所以當代史家著書立說涉及燕昭王時,就只好根據自己對史料的鑑別、選擇、理解和對當時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來各抒己見了。如《戰國史》一書的作者楊寬就認爲燕昭王是公子職。他在《戰國史》中對燕國當時的事態做了如下敘述:燕國君主噲把君位讓給辦事果斷,善於監督考覈臣下的相國子之,是一個封建的政治改革的事件。代表貴族勢力的太子平反對這一改革,與將軍市被結黨聚衆,“圍公宮,攻子之”,連攻幾個月沒有成功。子之反攻,取得大勝,把太子平和將軍市被都殺死了。後來由於齊國出兵干涉,子之敗亡。齊兵侵入燕國後遭到燕國人民的反抗,後來不得不撤走,這時趙武靈王就派樂池把在韓國做人質的燕公子職護送回國即位,即燕昭王。但是,《燕昭王到底是誰?》(載《晉陽學刊》1985年第5期。)一文的作者尹湘豪和趙樹貴則認爲燕昭王是太子平。他們說子之不是改革家而是政治陰謀家,燕君噲讓出王位名曰“禪讓”其實是被迫的。子之做王以後,引起國家大亂。太子平“要黨聚衆”與將軍市被合謀進攻子之,正是爲了平定子之之亂。不過由於將軍市被反覆無常,在久攻子之不克的情況反攻太子平而被殺死。太子平爲了平定子之之亂而向齊國求援,結果上當受騙招來了齊國的入侵。後來太子平忍辱負重,奮發圖強,積二十餘載之努力,終於使燕國由弱變強並且打敗了齊國,雪了恥,報了仇。太子平便是燕昭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