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鼎鼎大名的才子解縉,爲何會被廢黜兩次?

本文已影響1.88W人 

解縉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解縉,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才子,據載還有“神童”之稱,五歲能背詩、七歲能屬文,十二歲已經熟讀《四書五經》,是名副其實的大才子,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候,解縉遲早是個香餑餑。

明朝鼎鼎大名的才子解縉,爲何會被廢黜兩次?

洪武二十一年,解縉考中進士,正式進入了公務員序列,初入官場的解縉因才思敏捷,很快就得了朱元璋的賞識,提拔到了中央,成爲了一名高級的公務人員。

朱元璋非常喜歡這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將其視爲國家的棟樑之才,常常與其探討國事,並且還告訴他:

“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可見朱元璋對其之器重。

不過,這解縉初入官場,雖才華橫溢,但卻不諳世事,再加上年輕氣盛,以及朱元璋對他的恩寵,在其參加工作的第二個年頭,他便開始鍼砭時弊,對朱元璋提意見,覺得不應該大肆殺戮,並且還整理了一份治國方略——《太平十策》,呈交給了朱元璋,不過這《太平十策》中提及的“藩王的隱晦”,是朱元璋所不喜的,因而這《太平十策》坐了冷板凳。

還好朱元璋惜才,並沒有對這個初入官場的愣頭青痛下殺手,不過,解縉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來的一件事情徹底結束了其洪武年間的政治生涯。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決定對李善長下手,對於這樣敏感的政治事件,沒幾個人敢此時撞槍口,而解縉偏偏此時站了出來,替李善長上書辯解。先不論李善長是否冤枉,解縉的確是太天真,此時向朱元璋進言,無非是找死,還好他有“才華”這道護身符,朱元璋再次諒解了他,只不過死罪能免,活罪難逃,不久,朱元璋找了藉口,剝奪了他的官職,並罰他十年不得爲官,這對一心想爲帝王師的解縉來說,無疑是一項嚴厲的懲罰。

這一年是公元1391年,22歲的解縉因太天真而落馬。

皇命在身,解縉不得已,只得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裏,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在家待了七年之久的解縉,又再次看到了希望,依靠昔日的朋友同事關係又在官場活動,只不過解縉在建文朝並不得志,在永樂朝才得以大展宏圖。

解縉在永樂朝深得朱棣器重,後來還成爲了內閣首輔。朱棣因爲得位不正,所以很是希望向天下人彰顯自己的文韜武略,在方面,主要是五徵漠北;在文的方面,則是編纂《永樂大典》,因爲解縉的才華橫溢,他便負責了此次的編纂任務,由是,朱棣對他越加器重,升任其爲右春坊大學士,成爲了內閣首輔。此時也是解縉官場最得意之時。

明朝鼎鼎大名的才子解縉,爲何會被廢黜兩次? 第2張

只不過在特意之時,解縉也替自己的未來打起了小算盤,畢竟朱棣遲早是要死的,在永樂朝能受寵,在下一朝可就不一定了,經過自己的考察和盤算,解縉把自己的全部籌碼壓到了皇長子朱高熾身上。

在朱棣心中,立誰爲太子一直猶豫不定,因爲他不太喜歡朱高熾,更喜歡次子朱高煦,因爲朱高煦更像他,這也是後來朱高煦一直敢和大哥一家爭皇位的原因,而按照嫡長子制,肯定要立朱高熾,更何況朱高熾還是朱元璋欽點的燕王世子,所以,朱棣一時間很難決策。

當時,朱棣還特意找解縉商量此事,解縉肯定選朱高熾,但朱棣好像也點兒不大願意,解縉靈機一動,說了一句“好聖孫”算是堅定了朱棣立朱高熾爲太子的決心。

但是朱高熾、朱高煦兩兄弟的皇位之爭並沒有因爲選定了太子而告一段落,而是愈演愈烈,朱高煦一黨勢力甚至一度超過了太子黨,解縉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在朱棣面前打起了朱高煦的小報告,說他的壞話。

朱高煦也早就對解縉不滿了,當初要不是因爲解縉的一句話“好聖孫”,做太子的就可能是他,所以他把解縉視爲繼朱高熾之後的第二號敵人,每次在朱棣面前打小報告說朱高熾壞話的時候,總沒忘記捎帶兩句說說解縉的壞話。

都說皇家是非多,解縉偏不信這個邪,偏要摻和進去,解縉多次在朱棣面前打小報告說朱高煦壞話,引得朱棣非常不滿,但因此時解縉還身兼編纂《永樂大典》的重任,解縉只好隱忍不發。

明朝鼎鼎大名的才子解縉,爲何會被廢黜兩次? 第3張

永樂五年,《永樂大典》基本完成,解縉也隨之被貶到了廣西。永樂八年,解縉入朝奏事,此時,朱棣並不在京城,解縉便只拜見了太子朱高熾便回去了,朱高煦又抓住了機會在朱棣面前說解縉的壞話,說他私通太子,朱棣大怒將其下獄。

公元1410年,41歲的解縉又再次落馬,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爲他打小報告,因爲打小報告失去了朱棣信任,得罪了漢王朱高煦,最後丟掉了大好前程。

永樂十三年的一天,朱棣突然想起了解縉,便隨口問了句看管他的錦衣衛紀剛,“解縉還在嗎?”,紀綱經過一番揣摩,回去後將解縉灌醉,並把他埋入雪地給凍死了。

這一年解縉46歲,因朱棣的一句話,丟掉了性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