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楚漢爭霸前都沒有打過仗 韓信出手爲何干過項羽

本文已影響1.21W人 

對楚漢戰爭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楚漢戰爭之前韓信沒有帶兵打過仗,爲何他一出手,項羽就不行了?

秦末漢初,風雲際會,名將輩出,最負盛名的莫過於項羽與韓信。項羽力拔山河,氣蓋世,“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可謂無堅不摧,無往不利。韓信聯百萬之衆,攻必取,戰必勝,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韓信在楚漢爭霸前都沒有打過仗 韓信出手爲何干過項羽

韓信劇照

然而讓人略感遺憾的是,楚漢戰爭打了四年,與項羽正面交鋒的人一直是劉邦,而不是韓信。垓下之圍時,項羽與韓信剛一碰頭,轉眼又分道東西,最終兩個人也沒有上演一場酣暢淋漓的巔峯對決,如同戲還沒有到高潮便宣佈散場,令觀衆不能盡興。

故此,也有人質疑韓信的軍事才能,他憑什麼能打敗項羽。其實,項羽敗於韓信之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軍事才能而言,韓信並不輸於項羽。項羽的最大特點是勇猛,戰術運用方面欠缺,而韓信恰好相反。

據史書記載,項羽成年之後,叔父項梁請來一位師傅,傳授他劍法。可沒過幾天,項羽不想學了,他說劍的威力太小,我要學萬人敵之術。項梁聽了,暗贊侄子有志向,於是便親授其兵法。然而沒過幾天,項羽又對兵法失去了耐心,只學了大概綱要。由此可見,項羽有浮躁的一面,對兵法韜略不做細緻的鑽研。

然而讓人費解的是,項羽在垓下之圍前,沒有打過敗仗,正如他在自刎前曾說,並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到死他都不承認自己是個軍事上的失敗者。那麼,項羽是靠什麼取勝的呢?其實就是氣勢。主將有氣勢,部下才有士氣。曹劌所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鉅鹿之戰前,數十萬秦軍圍攻鉅鹿城,各路援趙諸侯都在遠處紮營觀望,沒有一個敢於近前交戰。項羽到來後,破釜沉舟,讓士兵只帶三天干糧,在秦軍陣前連續衝殺九次,一舉擊潰王離的20萬長城軍團。戰後,之前那些駐足觀望的諸侯,全部到項羽營中請罪,每個人都是膝地而行,連頭都不敢擡,可見他們對項羽的敬畏。所以,項羽憑着這股氣勢,也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經略戰例,比如彭城之戰。

韓信在楚漢爭霸前都沒有打過仗 韓信出手爲何干過項羽 第2張

前205年,項羽到齊國平定田橫、田榮兄弟之亂,劉邦以替“義帝”報仇爲名,集結起56萬大軍,攻佔了西楚國都彭城。項羽得到消息後,率三萬人馬,星夜兼程,趕到彭城之西的蕭縣,然後對諸侯聯軍突然發起進攻,僅半天時間,便把他們殺的片甲不留,屍體都把睢水都堵到斷流。

總之,無論是鉅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項羽均採用的是硬碰硬的方式,並沒有明顯的戰術用運,結果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反觀韓信,他就以謀略見長,他打的每一場仗都體現出了過人的韜略。比如帶領漢軍殺回關中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正是韓信用麻痹迷惑敵人的方法,讓三津守將章邯、司馬欣、董翳誤判他的行軍路線及意圖,結果把章邯打了個措不及防。在與魏王豹的交戰中,韓信同樣是戰術爲先。

彭城之戰失敗後,魏豹告別劉邦,說是要回去探親,結果回到魏國後便封鎖了臨晉關及黃河上的渡口。劉邦派酈食其遊說未果後,便派韓信領兵伐魏。

聽說韓信前來,魏王豹重兵把守臨晉關。而韓信並不去攻打關口,而是用一少部分人做疑兵,以吸引住對方,然後暗中將主力部隊到調到陽夏,再用一些木製的盆甕渡河。過河之後,漢軍立刻攻佔了安邑。魏王豹方寸大亂,急忙來戰韓信。這時的魏王豹已經沒有了地利優勢,所以很快被韓信擊敗。

佔領魏國之後,韓信又輕取了代國。這時,在滎陽失利的劉邦派人來要兵,於是韓信的精銳便被調去了滎陽對抗項羽。接下來,劉邦又命韓信去攻打趙國,於是便有了韓信用萬餘老弱病殘,戰勝20萬趙軍的井陘之戰。顯然,這次取勝,韓信依舊倚靠的是戰術。

據史書記載,半夜之時,韓信率軍到達離井陘出口三十里的位置,開始部署任務。他命二千輛輕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赤旗(紅色的旗子),到關口埋伏起來,並囑咐他們說,等趙軍傾巢而出與漢軍交戰時,你們快速進入趙軍軍營,然後遍插手中赤旗。輕兵領命而去。

韓信在楚漢爭霸前都沒有打過仗 韓信出手爲何干過項羽 第3張

趙將陳餘劇照

第二天一早,韓信背水列陣,遂後趙軍來攻。雙方激戰良久,漢軍裝作不能敵,一邊敗退,一邊丟棄手中的戰鼓與軍旗。趙軍見狀,認爲全殲漢軍的時刻到來,於是全部衝殺出營寨,並且紛紛去撿漢軍棄物。隨後,雙方又戰,可是趙軍並不能取勝,並漸漸露出疲憊之色。就在他面前準備撤退之時,發現營中已經遍插漢軍旗幟。趙軍的第一反應就是大營已被漢軍佔領,隨之陣角大亂。這時,韓信下令全力反攻,趙軍軍心渙散,大敗而逃。

韓信攻佔趙國之後,劉邦又被項羽打成“光桿司令”。一天凌晨,劉邦與夏侯嬰溜進韓信軍營,偷偷將兵符拿到手,然後將韓信的兵馬全部帶走。韓信起牀之後,才發現自己成了“光桿司令”。接下來,韓信又面臨着攻打燕國的重任。

韓信在楚漢爭霸前都沒有打過仗 韓信出手爲何干過項羽 第4張

其實,在後來的戰爭中,無論是取燕,還是滅齊,或者是大戰龍且,韓信都不是靠蠻力,而是巧妙地用運戰術,沒有花費多大力氣,就取得最終的勝利。比如取燕國是用大兵壓境,戰略脅迫的方式;滅齊是趁說客酈食其讓齊國撤下防備後,突然發動進攻;迎戰龍且,乾脆用水淹。

那麼韓信與項羽誰更勝一籌呢?毫無疑問,韓信要勝過項羽,這也是韓信在垓下之圍擊敗項羽的主要原因。

前202年,楚漢鴻溝議和,項羽率10萬人馬東歸。按協議規定,楚漢以鴻溝爲界,劉邦居西,項羽居東,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可是,項羽前腳剛走,劉邦後腳尾隨。到達陽夏之後,劉邦止步,等待與彭越、韓信會師後合擊項羽。結果二人杳無音信。於是劉邦邦又尾追項羽到固陵。項羽回兵,劉邦大敗。之後,劉邦劃分封地給彭越與韓信,這纔等到二人率軍趕到,並將項羽圍於垓下。接下來,韓信打敗項羽,還是用的是一股巧勁兒。

就漢軍當時的總兵力而言,應該不底於60萬,甚至有百萬之衆,而項羽只有近10萬人馬,所以完全被包了餃子。負責正面與項羽交戰的人正是韓信。第一次交戰,韓信方面失敗。接下來,韓信命偏將出戰,楚軍敗。於是韓信又趁機出動,又敗楚軍。當時韓信指揮的是30萬人馬。當天夜裏,韓信命士卒高唱楚歌,楚軍聽後,鬥志瓦解,項羽率800騎連夜出逃。第二天漢軍追擊,項羽走投無路,於烏江自匆。

綜上所述,即便是在佔絕對優勢之下,韓信依然沒有掉以輕心,而是用“步步爲營”的方式對付項羽。由此可見,韓信作爲一位軍事家的卓越才能。所以,項羽也更應當去反思失敗的原因。而縱觀項羽失敗,就是一個油盡燈枯的過程,他是被劉邦耗死的。

劉邦在彭城之戰失敗後,之前與其聯合的諸侯又都紛紛倒向項羽。所以,這時的劉邦成了一個“破產戶”,沒有任何戰勝項羽的希望。但是劉邦在接下來走對了一步棋,那就是自己正面牽制項羽,韓信北上吞噬項羽的後方,彭越騷擾楚軍糧道,拉攏側方的英布。

最終,韓信佔領北方諸國,對西楚國形成戰略包圍,而百折不撓的彭越也成功切斷了楚軍糧道,至於英布早已聽從了劉邦的調遣。也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項羽才預感到大勢已去,這才接受了鴻溝議和。

韓信在楚漢爭霸前都沒有打過仗 韓信出手爲何干過項羽 第5張

結束語:

項羽的失敗的根本是一味的發力,而不懂得借力或迂迴。很顯然,他是憑着一股蠻力,打完劉邦,打彭越,打完彭越又跑去和齊國田氏兄弟接着幹。等齊國稍微消停,他又回過頭來再打劉邦,如此機械般重複。所以,項羽的一生就像一頭獅子,發瘋般追咬一羣鬣狗,最終毛都沒咬下一根,還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最終又被鬣狗掏肛、分屍。

如果換成韓信,他會怎麼應付這種局面呢?肯定是採用戰術,將上述幾人各個擊破,而不是任憑他們圍毆自己,這就是韓信高於項羽的地方。總之,韓信與項羽不是一路人,也不在一個頻道,所以最終也決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