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本文已影響1.24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說中國人不重視海洋,其實並不準確,因爲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已經在充分利用海洋爲國家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服務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古代中國合理利用海洋的例證。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追根溯源,絲綢之路只是當時對中國與西方所有來往通道的統稱。除了中國西北內陸那條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外,還有一條經過海路到達西方的路線,這就是俗稱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有據可查的最早的歷史記載始於秦漢時期,經過長期不斷的中西方人員往來摸索,在三國隋朝時期得到了重大的發展,而海上絲綢之路真正的繁榮與全盛期則是中國的唐宋時期。遺憾的是明清時期以後,由於政府的海禁政策,這條溝通東西方的大動脈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2張

作爲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早在中國秦漢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早自漢朝,中國東南亞各國已經有了往來,一部分通過陸路,更大一部分是通過海路進行的。發展到隋唐,從中國泉州港出發的貨船運送的主要貨物是絲綢,這也是海外諸國最需要的物品,因此史學家就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做海上絲綢之路。

宋元時期,除了絲綢,瓷器越來越成爲出口的主要貨物,故而也有人稱之爲“海上陶瓷之路”。當然,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海上香料之路”,那是因爲回來的中國商船從海外帶回來的大多是一些香料,比如最受歡迎的乳香等。

唐宋時期海上絲路發展到鼎盛,在這條航行線路上,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遠銷亞非歐,西方的象牙、犀角、藥材等源源不斷進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使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度達到了頂點。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是由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然後由“海上絲綢之路”返回本國的。這條公元3世紀以來形成的最長的遠洋航線道路從廣州起航,沿着南中國海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出馬六甲物海峽到達印度洋、波斯灣,最後進入阿曼灣、亞丁灣和東非的海岸,沿途經過了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是坦、伊朗、伊拉克、坦桑尼亞、也門、杭阿曼、巴林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3張

現代學者有很多人都認爲,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甚至比西域的路上絲綢之路還要早。公元前111年,漢朝平定南越時就打通了通向南海各國的海上通道,漢武帝曾派使者前往南海海域進行官方貿易,最遠到達斯里蘭卡。

據古籍記載,當時從嶺南的日南、徐聞、合浦等地乘船,沿着海岸線航行,5個月左右可到達馬來半島;繼續航行4個月,即可到達泰國西海岸;在泰國西岸航行20多天後登陸,步行可以到達緬甸西南部;再從那裏坐船航行60天左右就能抵達黃支國。黃支國就是印度南部海岸康契普臘姆。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4張

據中國史籍記載,黃支國風土人情很接近中國的海南,也是一個人口衆多的繁華之地,尤其出產碩大的珍珠,而這正是當時中國上層社會最喜愛的奢侈品。大約在公元前1世紀以後,黃支國開始與中國的漢朝來往,雙方以黃金、絹絲明珠等互相交換貿易,一度十分興盛。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絲織物出口更爲普遍。日本的和服世界知名,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和服還有一個名字叫吳服,最早就是由杭州運輸來的絲織物。因爲杭州古代稱“吳”,所以從這裏產出的絲織物通稱吳服。今天的日本不少服裝店仍然還叫吳服店,其起源就在於此。

《三國志魏志》的記載確切表明當時羅馬商人大部分都是從海路來中國的。東晉時期的高僧法顯效法玄奘和尚前往印度取經,去的路線就是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回來走的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唐朝時期,絲綢之路雖然發達一時,但大部分走的還是陸路,這是因爲唐代對外貿易的物品主要爲絲綢,少量貨物走海路。但到了宋代,海上貿易佔據了當時對外貿易的大部分,因爲宋代對外出口的大多是瓷器。而且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國家的強大不是依靠武力,而是依靠經濟,當時的商品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也難怪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5張

當時的中國商人從杭州、明州、泉州、廣州等地出發,遠航至南洋羣島、印度和阿拉伯國家,與當地人交換各自的物品,這在交通發達的今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商人帶去的主要是絲綢、瓷器等日用品,而換回來的則是檀香、樟腦、大黃、丁香、豆蔻、金、銀、馬、象等物品。

元代雖然短暫,但也不甘寂寞,從草原上起家的蒙古人對海上貿易情有獨鍾,蒙古貴族們在泉州、上海、杭州、慶元、溫州、廣東等地設置了專門管理海上貿易的政府構-市舶司,出口絹緞、瓷器換來珍貴藥材和其他急需的物品。

明太祖建國伊始就派大臣楊載等分別前往安南、占城、爪哇、日本等國家傳達明朝建國的“上諭”,再遣使到安南、爪哇、琉球等宣佈明朝的國策,歡迎各國來與明朝進行貿易。

清代由於初期曾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嚴禁海上貿易,不過民間商業往來不是那麼容易禁止的,江南的絲織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生產力大大提高,急需與國外互通有無,在執行海禁政策20年後還是有限度地在廣州一地恢復了海上通商。開禁之後,大量的中國人載運絲織品銷往海外,更多的外國商人攜帶金銀財寶來到中國購買他們眼中的高貴消費品。海上絲綢之路的結果是各國紡織品交流活躍,極大地促進了各國紡織品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如何發展的?不同朝代都去過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6張

海上絲綢之路,不僅使得中國商品走遍世界,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生活,爲國民帶來了滾滾財富,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由於人員往來頻繁,中國文化深遠影響了世界,中國成爲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領袖。可以這樣說,古代中國的聲望、國威,很大程度上是藉助了海洋這個媒介而達到了頂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