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六卿制度?三家分晉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本文已影響1.2W人 

什麼是六卿制度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流亡異國他鄉多年的重耳在各方的擁立下回到晉國即位爲君,史稱晉文公。周襄王二十年(前632),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地區進行第一次爭奪中原霸權的大戰,臨行前,晉文公在被廬作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佐,將之前擁立自己的隨從設立其中,按照“長逝次補”原則,輪流執政,稱爲三軍六卿。被廬之蒐正式確定晉國的三軍六卿制,六卿出將入相,掌管晉國軍政大事。不同於其他諸侯國內的體系,六卿制度一方面爲晉國爭霸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也成爲束縛晉國公室,甚至是晉國的奪命索,且看偌大的晉國是如何崛起,又是怎樣被三家瓜分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吧。

一、內亂不止,君弱卿強

正所謂“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作爲周王族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爲侯爵,晉國一直響應周王室的號召,但“混”得還很一般直到周幽王誤國、周平王遷都,晉文侯不僅有勤王之功,還幹掉了並列的周攜王,穩定了東周局勢,“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然而晉國卻深受內亂之禍,在春秋早期,晉國發生了長達六十七年的“曲沃代翼”事件。被封於曲沃的小宗曲沃桓叔一脈祖孫三人殺害了大宗五位國君,並通過搶奪而來的金銀財寶賄賂當時新立的周天子周釐王,奪得晉國正統地位。勝者爲王,爲了避免曲沃代翼的事件再度發生,晉獻公把原晉國大宗的諸公子們全部誅殺,史稱“滅桓莊之族”,但這也未能避免內亂事件的發生。

什麼是六卿制度?三家分晉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晉獻公在攻打驪戎的時候得到驪姬,對她特別寵愛,愛屋及烏地想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爲太子,因此逐漸冷落有才幹的三個兒子,而驪姬始終認爲他們都是禍患,先是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以示清白,重耳、夷吾因爲害怕禍及自身先後逃回自己的封地。被枕邊人一陣風吹,“申生之藥胙,二公子知之”,晉獻公又覺得重耳、夷吾果然有陰謀,就攻打他們的封地,兩人開始了各自的逃亡生涯。

晉文公元年(前636),即位後的晉文公重用曾經跟着自己流亡的從者,在確定三軍六卿制後,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晉獻公幾乎將曾祖父成師的公子、公孫幹掉了,同時也把毒手伸向自己的兒子,而等到重耳回國,身邊的心腹都是異姓不說,就算想重用公室的人也無處可尋,因此讓各個大家卿大夫在日後不斷坐大,甚至威脅到了國君。

二、彈指百年,六卿當政

晉文公三年(前633),晉文公在被廬閱兵,始作三軍、設六卿,本意設大夫趙衰爲統帥中軍,趙衰推薦了德高望重的郤縠,而晉文公想任命趙衰爲卿,又被趙衰拒絕,推薦了欒枝、先軫、胥臣三位賢人。郤縠死後,六卿升官,晉文公又想起了趙衰,讓其任下卿,沒想到趙衰又推辭了,推薦了有仁德的狐偃,狐偃又推薦了哥哥狐毛。狐毛死後,晉文公派趙衰代替他任上軍統帥,還是被趙衰推辭了,並推薦了在城濮之戰立下軍功的先且居。趙衰先後三次的推辭舉賢讓晉文公實在過意不去,於是在清原進行閱兵,在三軍六卿的基礎上增添新上軍、新下軍兩軍,合計五軍十卿,強行要求趙衰擔任新上軍的統帥。晉襄公時,父親留下的老臣們先後去世,於是襄公裁撤新上軍、新下軍,恢復三軍六卿建制;晉景公時,爲獎勵鞌之戰立功將士,景公增設三軍,擴爲六軍十二卿,後趙氏爆發下宮之難,僅有趙武倖免,於是變爲四軍八卿;晉悼公時,悼公裁撤新軍,又一次恢復三軍六卿建制。

什麼是六卿制度?三家分晉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第2張

不比父親趙衰寬厚仁慈,趙盾執政就要狠手許多,晉襄公六年(前622),在趙衰撒手人寰後,趙盾接過父親的一切,然而幾乎同時,功勳卓著的元老先且居、欒枝、胥臣都在這一年一起去世,六卿的前四位一口氣死絕,就連晉襄公也被嚇得不輕,於是趙盾得以順利上位還在執政期間幹掉了狐氏。似乎是風水輪流轉,郤氏與欒氏共同誣陷趙氏造成下宮之難,但欒氏轉過頭來又把郤氏、胥氏給滅了,而在下一次的鬥爭中,欒氏又被範氏所滅,在晉景公時,先氏家主先榖“作死”,勾結犬戎作亂,晉景公大怒,殺先榖,族滅其家。到了晉平公時,之前的十一家六卿世家僅存六家,且每家佔據一個卿位,故後來晉國六卿又被用來特指此六大家族。

三、卿族相爭,三家分晉

儘管晉國只剩六卿,但暗藏的危機可沒有就此減少,在此消彼長之間,六卿形成了韓、趙、魏與範、二荀對立的局面,雙方都在找彼此的弱點。而因爲趙氏家主趙鞅少年即位,士鞅與荀寅老奸巨猾,給趙鞅挖了許多坑,同時上天也沒有眷顧趙、魏、韓三家,隨着家主韓起、魏舒的逝世,即位的韓不信、魏侈都是祖死孫繼的跨代之卿,甚至此時的趙鞅出道尚不過十六載,根本不是士鞅他們的對手,三家只得選擇暫時蟄伏。

雖然明爭實力不足,但暗鬥還是不少的,士鞅就經常給趙氏使絆子,但在其執政期間,諸侯們掀起反晉聯盟,因此士鞅也沒敢對趙、魏、韓下狠手。但士鞅終究也有壽終正寢的那一天,智氏家主荀躒榮登執政,憑藉大好青春熬死士鞅的趙鞅也高興不已,終於到了他揚眉吐氣的一天了。但因爲錯誤處置了小宗邯鄲趙氏導致戰鬥迅速擴大,而趙鞅只得逃到趙氏的大後方晉陽。好在智氏、韓氏、魏氏站在了趙氏這邊,但由於範氏、中行氏家底太過雄厚,三卿的軍隊竟然未能攻克叛軍,反而讓範氏、中行氏家主荀寅、士吉射惱羞成怒,狂妄地對晉定公發動進攻,走上衆叛親離的道路,最終被羣起而攻之,六卿僅剩四家。

什麼是六卿制度?三家分晉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第3張

此時晉國執政荀躒想要擴大勢力,於是提議恢復六卿制,被趙、魏、韓聯合拒絕,在內部矛盾尖銳,外部反晉勢力威脅之際,荀躒的生命走到盡頭,榮登執政的趙鞅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也爲維護晉國公室貢獻了力量。但在兒子趙毋恤和智伯瑤的交鋒下,趙鞅爲晉國做的努力近乎白費,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聯手擊敗了一家獨大的智伯瑤,瓜分其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爲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後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爲家人,晉絕不就祀。”

晉國得立始於一個“玩笑”,卻成爲了周王朝的肱骨,而命運又讓它的分裂成爲步入戰國的標誌,令人唏噓。晉國的“霸主”地位從晉文公開始,始於三軍六卿,那時候晉文公的手下都是和他共同流浪,有着過命交情的忠志之士,有多次讓賢的趙衰、德高望重的郤縠、忠貞謹慎的欒枝、足智多謀的先軫、見多識廣的胥臣、賢明有才的狐毛狐偃兄弟;晉襄公時,襄公不僅有父親留下的遺產,更有一批圍繞在其身邊的青年俊才。然而越到後面,這些曾經效忠公室的六卿們不再忠心,反而爲了家族利益拼得頭破血流,在此消彼長之間,卿族越來越強,最終取代晉國公室,榮登“七雄之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