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始亡於嘉靖,實亡於萬曆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本文已影響2.98W人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共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崇禎,作爲亡國之君,被罵是應該的,但一個國家的鍋,一個人肯定是背不動的。

秦以來,凡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存續均難以超過300年,明朝國祚276年,並不短。

明朝始亡於嘉靖,實亡於萬曆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大規模農民起義,是王朝衰亡的重要信號,比較典型的有:

秦末農民起義、西漢赤眉綠林起義、東漢黃巾起義、唐末黃巢起義、宋代方臘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明末農民起義、清末太平天國起義等。

一旦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王朝必會在短時間內滅亡。

除了秦以外,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本質原因都在於,人地矛盾/階級矛盾達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失去生產資料的農民處在生死線的邊緣,唯有起義方能求得一線生機。

不斷增長的人口與相對固定的糧食產量,最後必會引發崩盤,但很多農民起義爆發時,全國的糧食產量未必不能養活全國的人口,起碼能養活絕大部分人口,貧窮的人口也不會無限制增長。

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本就是對立矛盾,而依託地主階級建立的皇權體系,很難保證地主不去兼併農民土地。

王朝初期,地主階級力量經歷洗牌,力量孱弱,農民人口被戰爭、瘟疫大量削減,所以整個國家的人地矛盾很低,輕徭薄賦,鼓勵生產,人民就能活得比較體面,所謂治世,大抵如此。

王朝中期,人口不斷增長,人地矛盾開始顯現,地主階級通過各種方式兼併農民土地,部分無地農民或淪爲佃農,或淪爲流民,或淪爲餓殍。

由於地主少交稅(尤其是人頭稅的朝代),被地主隱匿的人口(佃農)不交稅,導致掌握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地主,在單位土地繳納的稅嚴重下降,由此導致朝廷稅收大幅度下降。

爲了彌補稅收不足,朝廷又對有地農民增加稅收,進一步導致農民破產,淪爲佃農。

王朝末期,人地矛盾已經無法調和,一旦天災爆發,大量農民將跌至生死線邊緣,農民起義在所難免,而朝廷平亂需要錢,會對正常交稅的地區增加賦稅,這又會進一步激發農民起義。

明朝始亡於嘉靖,實亡於萬曆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第2張

明末,農民起義遍佈全國,朝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不可謂不厲害,常常打得農民軍無處安身,闖王一代目高迎祥都被俘而死,但農民起義總是滅了一波,又增一波,便是如此。

站在崇禎的位置上,縱使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附體,最多也是再苟幾年,明亡是不可逆轉的事。

既然崇禎接手的是個爛攤子,那麼,這個攤子從什麼時間爛的呢?換個說法,明朝的土地兼併從什麼時間開始愈演愈烈的呢?

土地兼併從王朝初創,恐怕就開始了,但真正劇變往往在王朝中期。

始亡於嘉靖,很多人都拿大禮議說事,因爲大禮議確實割裂了朝廷,導致行政效率降低,但朝廷的割裂未必會影響到地方,就如呂雉、武則天雖然玩得猛,但整個國家的運轉還是向上的。

嘉靖之罪,在於長時間的在位期,沒能負起一個皇帝的責任,任憑土地兼併愈演愈烈,甚至爲了一己私慾,貪天下之財,滋生的腐敗更是進一步加劇了人地矛盾,連有着明朝頭號政治家之稱的徐階都有着大量土地和佃農。

封建王朝的根基就在於地主和農民的階級矛盾(人地矛盾)在可控的範圍內,一旦失衡,王朝覆滅便是早晚的事。

萬曆朝還能借着張居正改革帶來的紅利,打贏三大徵,但之後又是嘉靖的老路子,明朝的衰亡就不可避免了,再後面又出了個木匠皇帝,真正到了崇禎手上,明朝早已是積重難返,恰逢小冰河期、女真人崛起帶來的內外壓力,明朝這座大廈終於是扛不住了。

崇禎在位,說句不好聽的,他做什麼都是錯,因爲他做什麼都得不到正向的反饋,地主階級就是不交稅,農民階級加稅就造反,偏偏崇禎還是想有所作爲,因此做得多錯得多。

李自成憑藉“拷餉”,“闖王來了不納糧”,向地主階級開刀,拉攏農民階級,最終逼得崇禎自縊於煤山歪脖子樹。

所以說,明末的財稅和糧食未必不能養活全國的人口,起碼大部分人口,但要從這幫蛀蟲嘴中要兩粒糧食,比登天還難。

還記得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有個情節是,宋神宗的老媽和奶奶到他面前哭訴,王安石變法如何天怒人怨,想想作爲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他們會少了富貴嗎?她們的話只不過是替站在身後的利益階層發聲罷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