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監爲什麼是背鍋俠呢 這種說法真實準確嗎

本文已影響2.19W人 

明朝的太監爲什麼是背鍋俠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說起太監這個歷史上的特殊角色,許多人都知道這是封建帝權制度下的畸形產物。裏面名聲好一點的只有蔡倫,鄭和等寥寥數人,更多的都是提起來令人咬牙切齒,禍國殃民的象徵。尤其是到了明朝之時,太監更是掌握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東廠,西廠。更是和內閣平分秋色,有批紅之權。那麼事實真是如此麼?

明朝的太監爲什麼是背鍋俠呢 這種說法真實準確嗎

其實東廠的設立最初是爲了牽制錦衣衛,在明初太祖朱元璋的時代,爲了實現權利的平穩過度,興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三大案,分別是“空印案”,“胡惟庸案”,”藍玉案“屠殺有功之臣,牽連前後總共達數十萬人,錦衣衛一時權柄無兩。但是造成的後果是”胡惟庸案“使得宰相制度在朱元璋手中終結,皇帝不得不事必躬親的處理所有奏摺,勞動強度太大。因此明成祖朱棣一方面考慮爲了壓制錦衣衛,又爲了緩解自己的勞動強度。組建了內閣之後,順帶組建了東廠,使得皇權均分下去,自己只需垂拱而治。當然這些只是淺層次的理由,屬於帝王平衡心術的範圍,並不是真正的原由。

明朝的太監爲什麼是背鍋俠呢 這種說法真實準確嗎 第2張

歷史上哪個朝代的臣子權柄最重,恐怕明朝內閣不出意外的話,可爲第一。因爲朱元璋終結了宰相制度,那麼他就必須要付出自己一個人包攬全部事情的代價,後世的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哪個有這樣超人的精力?所以只能仰仗臣子來運轉國家。隨之時間推移,皇帝們發現自己的命令開始受到了限制,因爲詔令必須出於內閣纔是正式,皇帝繞過內閣的旨意是中旨,是不具備法律效應的。要是哪個臣子貪圖富貴接受了中旨,那必然會受到文官集團的集體鄙視,這在講究立身之本的古人眼中,可是原則性的錯誤。那麼有讀者可能會疑惑,難道皇帝就甘心自己被架空麼?

明朝的太監爲什麼是背鍋俠呢 這種說法真實準確嗎 第3張

實際上明朝皇帝也是付出努力過的,但是一方面自身的惰性使然,另一方面論嘴皮子怎麼也玩不過文官,這些人都是經歷了殘酷的科舉制度上來的,肚子裏的墨水和皇帝比起來多了不只是一星半點。那就打!打到文官聽話爲止,不打不要緊,明朝的臣子還就怕你不打。打了可以青史留名,成爲不畏強權的代言人。所以前赴後繼的上去討打,從各種角度勸(罵)諫(死)皇帝,就爲了討一頓打。沒辦法,太監就只能應運而生了。

明朝的太監爲什麼是背鍋俠呢 這種說法真實準確嗎 第4張

相比於臣子們滿嘴仁義道德,背地男盜女娼的嘴臉。明面上太監更能幫助皇帝幹許多見不得人的勾當,比如皇帝想修宮殿了,就派太監去當各地織造局,銅礦裏當總管和監督,明目張膽的掠奪民財。抑或想整治不聽話的大臣,就通過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關進行清洗。出了事,拖出去幾個殺了就是,以慰民心,實在是難得好用的背鍋俠。看到這裏大家是不是有一點明白了呢?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