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爲什麼會興起東林黨?

本文已影響2.03W人 

衆所周知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爲主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那麼明朝末年爲什麼會興起東林黨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明朝中期以後,政治日益敗壞,封建壓榨導致人民不斷起而反抗。面對政治經濟困難,1573年(神宗萬曆元年),首輔張居正開始進行改革,在澄清吏治、改進稅制、增闢財源、興修水利和整頓軍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輔是首席內閣大學士,相當於過去的宰相。明神宗十歲即位,由張居正輔政;他年長以後,對於張居正專斷朝政和限制他追求聲色奢侈,感到不堪忍受。

1582年(萬曆十年)張居正病故後,明神宗親政,張居正的許多新政很快被廢除了。神宗統治時期,以皇帝、宦官、王公、勳戚、權臣爲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勢力,操縱朝政,政治黑暗,軍事衰敗,財政拮据,而苛徵暴斂益形繁重,人民反抗事件也層出不窮。由於明朝國力漸衰,崛起於關外的滿洲人也逐漸不服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轄,以至成爲對明朝的威脅。

明朝末年爲什麼會興起東林黨?

面臨這種國事日非的形勢,一些知識分子發出了關心國事、改革弊政的呼聲。

東林學派的興起,標榜氣節,崇尚實學,對於扭轉士風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們在講學中經常觸及社會現實問題,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高攀龍曾經指出:“此時民不聊生,大亂即將來臨。”顧憲成也感到,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已如同“抱柴於烈火之上”;他因而認爲,在朝廷做官的不考慮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隱退鄉里的不關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着許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他們不顧道路遠近,紛來沓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裏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爲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他們的反對者稱爲“東林黨”。那時所謂的“黨”,不同於近代的政黨,既沒有固定的章程,也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而是指政治見解大致相同、在政治活動中經常結合在一起的一批人。

東林黨人在明朝末年的政治活動,經歷了神宗萬曆、熹宗天啓和思宗崇禎三朝,長達半個世紀。由於沒有固定的章程和嚴密的組織,他們的政治態度和主張,往往是通過個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

明朝末年爲什麼會興起東林黨? 第2張

概括起來,大致是:強烈要求改變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主張“政事歸於六部,公論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竭力反對皇帝派遣礦監、稅使到各地進行瘋狂掠奪、橫徵暴斂,主張既重視農業,也重視工商業,要求惠商恤民、減輕賦稅、墾荒屯田、興修水利;反對屢見不鮮的科舉舞弊行爲,主張取士不分等級貴賤,按照個人才智,予以破格錄用;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積極防禦滿洲貴族的進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