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尼采名言 弗里德里希·尼采怪物

本文已影響5.52K人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名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作曲家,外文名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生卒時間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代表作品《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

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人都要經過一座橋,這座橋的名字叫作伊曼紐爾·康德,這座橋通向了古典哲學。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還要翻過一座山,這座山的名字叫作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翻過這座山,你就會邂逅現代主義或者後現代主義哲學。

弗里德里希·尼采名言 弗里德里希·尼采怪物

  尼采

讓我們先將鏡頭切換到1889年1月3日,意大利都靈街頭。一名車伕此刻正憤怒地揮舞着皮鞭,鞭笞着一匹老馬。尼采突然闖入畫面,他雙臂緊緊擁抱着老馬,淚如雨出。一番歇斯底里之後,他倒了下去。隨後尼采被送往醫院,被醫生診斷爲癱瘓性麻痹,精神分裂。這位叫囂着“上帝死了”的哲學家自己先瘋了。

20世紀80年代,因爲某個學生運動的失敗,熱血小青年們逐漸放棄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尼采、弗洛伊德等逐漸成爲新寵。那個年代的小青年們裝酷之必備武器:大喇叭褲、蛤蟆鏡、尼采的書。

他們逢人便顯擺:早 !大爺您讀過尼采的書嗎 ?哎喲喂,真是忒爽了,尼采說見女人要帶上鞭子呢 !如果你沒讀過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那你也一定聽過書中尼采借老婦之嘴說出的一句名言:“是去找女人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此話一出,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的婦聯組織女生協會女權主義者勃然大怒:“丫丫地呸!就憑你還掄鞭子。”

尼采爲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一直以來,人們認爲沒事幹邊詛咒上帝邊鄙視女性的尼采是個自負的傢伙。殊不知,這世上和“自負”如影隨形時刻準備着與子偕臧的就是“自卑”。

我們要是弗洛伊德一般分析下尼采生平,你就會發現尼采這娃兒小時候爹死得太早,一直混跡在由祖母、母親、妹妹組成的女生宿舍,對於女人,他敏感、自卑又羞澀,年輕時的他也曾熱情追逐過幾位姑娘,可惜全部未遂。之後,尼采的著作中詆譭女性的句子就層出不窮。

弗里德里希·尼采名言 弗里德里希·尼采怪物 第2張

  尼采

和“混世魔王”馬克思一樣,尼采生命中也有兩個重要的人:叔本華和瓦格納。可人家馬克思與燕妮、恩格斯恩愛了一輩子,而尼采卻與叔本華、瓦格納從開始的恩愛走向了後來的恩斷義絕。

1865年,青年尼采在舊書店淘了一本書——叔本華的《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唯意志論大師叔本華在此書中告訴大家,世界分爲兩類:表象和意志。表象只不過是世界的表面,而世界最內在最本質的核心是意志。

意志是世界的物自體,而生命、可見的世界、現象只不過是意志的鏡子。正是意志構成了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萬事萬物的基礎和本質,對人而言,人的行爲受生存意志所支配,有意志就有慾望,有慾望就會有失望,痛苦由此產生。

叔本華悲觀地總結:“痛苦對生命來說是本質的,所有生命就是痛苦,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憂鬱氣質尼采遇見悲觀主義叔本華,完全是綠豆看蛤蟆——對上眼了。從此,尼采開始站在叔本華的肩膀上開啓自己的哲學之路。

弗里德里希·尼采名言 弗里德里希·尼采怪物 第3張

  尼采

1868年,24歲的尼采與54歲的音樂大師瓦格納人生若只如初見。瓦格納當時已是德國音樂界乃至思想界的大師,他用音樂來詮釋叔本華的哲學,賦予音樂思想性和哲學意味。瓦格納綜合浪漫主義幻想、宗教思想、民族觀念,並用特殊的和聲與配樂表現手法獨創一種新的音樂形式“樂劇”。

粉絲尼采遇見偶像瓦格納,內心狂喜,他寫信道:“我發現了一個人,他感動着我,他是天才。”瓦格納也相當欣賞這個有思想的小朋友。可惜多年後,尼采反對基督教,而瓦格納卻越來越對宗教儀式感興趣,思想逐漸被基督教所佔據。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之後,尼采表現出強烈失望。兩個人的關係因爲小三上帝的插足不得不宣告結束。正可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在和瓦格納相處的蜜月期,尼采出版了第一本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這本書思想性不見得能排第一,但美學價值獨一無二。

尼采在書中表達了這樣一種觀念:希臘藝術是在日神阿波羅(Apollo)和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這兩種精神的相互激盪中產生。

日神阿波羅代表着光明和理性,希臘人崇拜日神於是有了阿波羅藝術(史詩、雕刻、繪畫);而酒神狄奧尼索斯狂醉之後將內心深處隱藏着的強烈生命力爆發出來,激起希臘人奔放又波濤洶涌的生命慾望,於是他們引吭高歌載歌載舞,形成狄奧尼索斯藝術(音樂、舞蹈)。

古希臘藝術智慧的最大成就——希臘悲劇就是在日神和酒神這兩種精神的相互作用相互衝擊下產生。希臘悲劇最初採用人頭羊頭神合唱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人們踏着音樂的節拍,手舞足蹈。狄奧尼索斯的狂歡誘發阿波羅的幻想,希臘人爆發出生命慾望創作衝動。而這正是希臘悲劇精神的精華 !

尼采在書中還猛烈抨擊蘇格拉底,認爲蘇格拉底只是“在象牙塔上建造概念”,他沒有悲劇精神,不瞭解希臘詩歌,只不過對荷馬史詩中那淺薄的理論有所掌握。蘇格拉底之後,希臘那種大刀闊斧開天闢地的創作精神消失了,哲學衰落,藝術暗淡,只剩下庸俗淺薄的喜劇供人享樂。

1882年,尼采展開人生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追求姑娘:他對俄國姑娘莎樂美情不自禁,很快墜入情網!

莎樂美是歐洲文化史上的名媛,她才貌雙全,和尼采、里爾克、弗洛伊德關係都非同一般,她的追求者都能有一個加強連。正可謂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尼采跌跌撞撞拜倒在莎美人的裙子下,可文學女青年莎樂美只愛慕尼采的才華,卻不愛慕他本人。

尼采一封封求愛信換來莎樂美一次次寫拒信。在愛情裏,尼采卑微如乞丐和流浪兒,最後一次被拒後,尼采心灰意冷,看破紅塵,成爲揹包客開始行走天涯 !還好,尼采沒變成徐霞客時時更新微博:“哥在華山之巔,哥在南海之濱 !”時刻準備着爲祖國地理事業奉獻光和熱。揹包客尼采吸天地之靈氣,沐日月之光華,進入了他一生創作的巔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你熱愛哲學,可又嫌棄它深刻晦澀三天翻不了兩頁,那麼我建議你一定要先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會徹底顛覆你對哲學的偏見。這本書與其說是哲學書不如說是哲學詩,它沒有令人窒息的教條,呆板停滯的體系。閱讀它,你會感到泉水躍動成洪流奔馳着,時而熱情跳躍,時而變幻無窮。

書中尼采借祆教教主查拉圖斯特拉來宣說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帝死了”“強力意志”和“永恆輪迴”。全書除“序言”外,由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一篇尼采提出了“精神三變”:“由精神變爲駱駝,由駱駝變爲獅子,最後由獅子變爲嬰兒。”

駱駝的吃苦耐勞隱忍負重代表着精神對理想的敬畏;兇狠的獅子代表了信仰的破滅、虛無和自由精神的時代;而嬰兒代表着對虛無的戰勝,對生命以及人類天真純潔的肯定,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關於“上帝死了”,尼采編了兩個故事:上帝因憐憫而窒息身亡,上帝因嫉妒而笑死。基督教自文藝復興以來瀕臨解體,尼采認爲上帝只是個假設,對於宗教所倡導的拯救和贖罪純粹是人類精力的白白耗費。上帝死後人類應進行“一切價值重估”。尼采殺死上帝其實是爲了擡出他的“超人哲學”,追求超人來代替對上帝的膜拜。超人不是人們理解的對拿破崙對愷撒搞英雄崇拜,超人是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觀,即“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不是一個終點”。

尼采的超人是古希臘悲劇中的英雄,披荊斬棘,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死士精神!

其實,當資本主義社會遭遇文明危機,馬克思和尼采分別指出了兩條普救衆生之道。馬克思告訴大家,你之所以被異化是因爲私有制是因爲分工,只有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才能實現自由人的聯合體才能實現人的真正意義上的解放。而尼采會告訴你:“上帝死了”,我們要“重估一切價值”。他訴諸人的心靈和意志,試圖用“精神革命”來解決普遍的危機。

1900年,發瘋後11年的尼采永遠閉上了眼睛,而他的思想卻被有野心的反猶主義妹妹伊麗莎白大肆兜售給納粹,希特勒後將《尼采全集》作爲生日禮物送給墨索里尼,尼采的強力意志超人理論被納粹片面吸收並用於戰爭。

尼采的哲學深深影響了一羣人: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薩特、加繆、德里達;文學家托馬斯·曼、黑塞、茨威格、蕭伯納;中國的梁啓超、魯迅、陳獨秀……名單我可以繼續列下去,可尼采之後再無尼采 !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